市财政局 2025 年上半年工作总结及下半年
工作安排
今年以来,市财政局(市国资委)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
省、市决策部署,统筹兼顾、突出重点,做好财政金融、国
资国企改革发展各项工作,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一、上半年主要工作
(一)加强资源统筹,夯实高质量发展基础
一是抓收入。加强财政运行分析,精准研判收入形势,
增强组织收入主动性。上半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 XX
亿元,其中:税收收入 XX 亿元、非税收入 XX 亿元,同比
增长 3.9%,总量全省第 5、增幅全省第 4,实现“双过半”。
二是盘存量。新增盘活资产 1044 宗、价值 XX 亿元,新增出
售、出租收入 X 亿元。依托金融工具创新盘活资产 68 宗,
新增融资 XX 亿元。开展财政暂付性资金回收工作,累计收
回 XX 万元。常态化清理市本级特设账户,清理资金 XX 万
元。三是节资金。坚持过紧日子,大力压减一般性支出和非
急需、非刚性支出,从严从紧编制预算,压减 122 个经常性
项目预算 XX 万元。加强“三公”经费支出管理,上半年全市“三
公”经费支出同比下降 9.6%。聚焦降本增效,对 23 个工程开
展结算复核,审减资金 XX 万元;对 5 个项目开展预算评审,
资金审减率 37.6%。
(二)强化要素保障,增强高质量发展动力
一是抢抓机遇赋动能。紧跟中央及省政策导向,积极争
取上级转移支付、政府债券等资金,吃透政策红利。上半年,
全市争取上级转移支付资金 XX 亿元、全省第 4,同比增长
17.1%,其中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 XX 亿元。争取发行专项
债券 XX 亿元,支出进度 96.6%、全省第 2,有力支持重大
基础设施项目建设。二是政策引领促消费。加强部门协同,
用足用好“两新”政策,全市消费品以旧换新交易 26.4 万笔、
兑付资金 XX 亿元,带动消费超 XX 亿元。发放消费券 XX
万元,进一步激发消费活力。三是畅通渠道扩信贷。开展“企
业融资难、银行放款难”专项行动,举办“宜路同行·智创未来”
等银企对接活动,构建“全域覆盖+精准滴灌”对接体系,提升
融资效率。截至 6 月底,全市人民币贷款余额 XX 亿元、全
省第 5,较年初增长 XX 亿元、全省第 6。四是精心培育促上
市。深入实施企业上市“振风塔”计划,建立后备企业管理机
制,全流程跟踪服务。上半年全市新增境内上市在审企业 2
家,新增新三板挂牌企业 2 家,均并列全省第 1。
(三)保障改善民生,提升高质量发展成色
一是支持民生事业发展。持续加大民生投入,着力为群
众谋好事、办实事。上半年,全市民生支出 XX 亿元,占一
般公共预算支出的 84.5%。持续健全财政教育投入机制,全
市财政教育支出 XX 亿元,同比增长 2%。二是落实就业优
先政策。加强资金保障与就业政策协同,争取中央就业补助
资金 X 亿元,加大对稳就业的支持。入选全省促进高质量充
分就业服务提升项目,为 5 个实施城市之一。延续实施降低
失业保险费率至 1%政策,累计减征全市参保单位失业保险
缴费 XX 亿元。三是织密社会保障网。市本级安排居民医保
财政补助资金 XX 万元、企业职工养老保险财政补助资金
3674 万元、居民养老保险财政补助资金 XX 万元,拨付困难
群众救助补助资金 XX 万元,兜住群众基本生活底线。四是
全力支持“三农”工作。统筹财力支持乡村振兴,安排衔接
资金 XX 亿元、和美乡村建设资金 XX 万元。成功入选全国 6
个油茶产业发展示范奖补项目名单,获上级补助资金X亿元,
系该项目实施 3 年来我省唯一申报成功的市。在 1201 个行
政村开展“农业保险+”试点,覆盖率 85.5%。
(四)防范化解风险,巩固高质量发展底盘
一是兜牢债务风险底线。锚定“YZ 化解、平台退出”,稳
步推进化债工作。二是兜牢基层“三保”底线。根据国家保
障范围和标准,足额编制“三保”预算,不留缺口。每月监控
各地“三保”支出进度,发现问题早预警、早处置。三是兜牢
资金安全底线。积极应对基层库款流动性风险,动态监测预
警库款保障情况。完善财政国库资金定期对账机制,切实防
范资金运行风险。四是兜牢金融风险底线。对辖内 35 家名
称和经营范围含金融属性的地方金融组织开展清理整顿,规
范行业经营秩序。全力推进涉非案件处置。
(五)深化重点改革,蓄积高质量发展势能
一是深化零基预算改革。依托“皖政通”平台搭建“业财绩”
融合 APP,构建 7 大模块、11 个功能,打通预算管理一体化
系统与政务办公系统间数据壁垒,实现绩效管理全流程重塑
及资源实时共享。将成本绩效管理拓展至部门整体支出,对
16 家市直部门 82 个经常性项目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