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在2025年区委理论学习中心组营商环境专题研讨会上的发言

加入Vip免费下载 立即下载
在 2025 年区委理论学习中心组营商环境专题 研讨会上的发言 同志们: 今天,我们中心组围绕“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优 化营商环境的重要论述”这一主题进行集体学习研讨。这既是落 实区委部署的政治要求,也是我们直面挑战、深化改革、推动高 质量发展的现实需要。营商环境是区域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是市 场经济的“培育之土”,是政务服务的“试金石”。作为承担着全 区空间规划、要素保障、生态保护核心职能的部门,区自然资源 局在优化营商环境的大局中地位特殊、责任重大。下面,我结合 近期学习思考和工作实践,谈几点认识和体会。 一、高站位认识,深刻领会优化营商环境的重大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营商环境只有更好,没有最好”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这些重要论述,高屋建瓴,内涵丰 富,为我们做好新时代经济工作、提升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提供 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首先,优化营商环境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答题”。当前, 区域竞争正从传统的拼资源、拼政策,转向深层次的拼环境、拼 服务。一流的营商环境,能够像磁场一样,吸引和集聚资金、技 术、人才等高端要素,激发市场主体的创新创业活力。反之,则 会形成发展“洼地”,导致企业“用脚投票”。我们自然资源部门, 一头连着发展,一头连着保护,是经济社会活动的“空间载体” 和“要素源头”。我们的审批效率、服务质量、政策水平,直接 关系到项目能否落地、企业能否发展、经济能否提速。因此,我 们必须把优化营商环境摆在全局工作的突出位置,以“功成不必 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全力以赴做 好要素保障和服务。 其次,优化营商环境是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试金 石”。营商环境的“营”,不仅指经营主体的“营”,也包含人民 群众安居乐业的“营”。无论是企业办事,还是群众办证,其体 验感和满意度都是衡量我们工作成效最直观的标尺。习近平总书 记强调,要“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这就要求我们既要“清” 上加“亲”,主动靠前、排忧解难,又要守住底线、清白干事。 我们要将心比心,把企业和群众的“堵点”“痛点”作为我们工 作的“切入点”和“发力点”,用服务的“温度”换取发展的“热 度”和群众的“满意度”。 最后,优化营商环境是激活自然资源治理效能的“动力源”。 要素市场化、审批数字化、服务精准化,正成为衡量治理现代化 的“新标尺”。我们手握土地、矿产、海洋、林草“四张底图”, 每一次规划调整、每一宗用地供给、每一项产权登记,都是撬动 区域价值、重塑发展格局的“关键支点”。必须把“多审合一、 多证合一、多测合一”改革推向纵深,让“标准地+承诺制”“拿 地即开工”“交地即交证”成为常态;必须把“三级三类”国土 空间规划转化为可交易、可融资、可监管的“资产包”,让沉睡 资源变发展资本;必须把“不动产登记+水电气网过户”“一码缴 费、一网通办”做成群众指尖上的“微幸福”,让数据多跑路、 群众少跑腿。以制度创新之“钥”,打开要素流动之“锁”;以数 字治理之“智”,赢得区域竞争之“势”;以自然资源的“高效治 理”,托举营商环境的“高阶跃升”,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 的“绿色动能”与“空间红利”。 二、勇担当善作为,以刀刃向内的改革优化审批服务 优化营商环境,核心在于政府职能的深刻转变。近年来,区 自然资源局坚持问题导向,以壮士断腕的勇气深化改革,着力打 造审批更少、流程更优、体制更顺、效率更高的服务模式。 一是聚焦流程再造,跑出项目审批的“X 速度”。时间就是 机遇,效率就是生命。我们深刻认识到,繁琐的审批流程是束缚 企业发展的无形枷锁。为此,我们牵头推动用地、用林、用草 “多审合一、联动审批”改革,加强与发改、生态环境、住建等 兄弟部门的横向协作,建立起信息共享、联合审查、协同推进的 工作机制。特别是将建设用地预审与规划选址两个环节合并办理, 申请材料精简幅度超过 30%,并全面落实“容缺受理”机制,审 批法定时限从过去的 20 个工作日,极限压缩至 5 个工作日。效 率的提升带来了项目落地的提速。今年上半年,我们累计受理用 地报件 82 个批次、面积 251.7661 公顷,核发用地预审与选址意 见书 14 个、面积 165.2273 公顷,有力保障了一批重大项目的时 序进度。同时,我们大力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用地报件业 务网上办理率已实现 100%,不动产登记查询等高频事项也已接 入全区政务服务平台,真正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 二是聚焦主动靠前,搭建政企沟通的“连心桥梁”。好的服 务绝不能是“坐堂问诊”,而必须是“上门服务”。我们牢固树立 “服务对象的需求就是我们工作的第一信号”的理念,创新建立 了“两上四服务”工作制度,即“上门服务、向上争取,主动服 务、热情服务、精准服务、高效服务”。今年以来,局领导班子 带队赴市局、省厅汇报对接重点项目用地指标、规划管理、执法 难点等事项超过 30 次,为我区争取了宝贵的发展空间。同时, 我们变“企业上门”为“部门上门”,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带领 业务骨干,先后多次深入发改、交通、教育等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