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 XX 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召开全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会议,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
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分析当前我市生态文明建设面临
的新形势、新挑战,对下一阶段重点工作进行再动员、再部署、
再加压,动员全市上下以更高站位、更宽视野、更实举措,坚决扛
起生态文明建设的政治责任,为在落实“两高四着力”战略部署
中勇挑大梁、走在前列,厚植高质量发展的绿色底色与生态优势。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前所未有
的力度抓生态文明建设,将之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提出了
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形成了内涵丰富、系统完整的习近
平生态文明思想。特别是总书记在 XX 考察时明确要求“着力加
强生态环境保护”,这为地处中原腹地的 XX 市指明了前进方向,
提供了根本遵循。全市各级各部门必须深刻感悟这一重要思想的
真理力量和实践伟力,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定不
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
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推动美丽 XX 建设不断迈上新
台阶。
一、正视成绩与挑战,准确把握生态环境保护的阶段性特征
近年来,全市上下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决策
部署,以前所未有的决心和力度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污染防治攻坚
战取得关键进展,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绿色转型步伐明显加快,
城乡人居环境更加优美。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全市人民共同努力、
不懈奋斗的结果,值得充分肯定。
但同时,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市生态文明建设正处于压力叠
加、负重前行的关键期,也是有条件有能力解决生态环境突出问
题的窗口期。当前面临的形势依然严峻复杂。
从宏观层面看,发展的“含绿量”亟待提升。我市产业结构
偏重、能源结构偏煤、运输结构偏公的格局尚未得到根本性扭转。
部分高耗能、高排放行业仍在规模扩张的路径依赖中,新兴产业
和未来产业的体量尚不足以支撑全市经济的全面绿色转型。在落
实“两高四着力”要求,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
增长过程中,如何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考验着执政
能力和发展智慧。
从中观层面看,环境的承载力已近极限。根据最新监测数据,
截至今年 7 月底,我市 PM2.5 平均浓度为 34.1 微克/立方米,同比
出现了小幅波动,距离国家二级标准和人民群众的期待仍有差距,
大气污染防治的结构性、根源性问题依然突出。在水环境方面,
虽然主要河流水质优良比例保持较高水平,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
水质达标率保持 100%,但部分支流、沟渠仍存在黑臭水体反复现
象,水生态系统的健康稳定面临挑战。土壤污染方面,虽然受污染
耕地和地块安全利用率分别达到 95%以上,但历史遗留的工业场
地污染风险不容忽视,农业面源污染治理任重道远。
从微观层面看,治理的“精细度”仍需加强。一些地方和部
门在思想认识上存在温差,工作落实上存在落差。有的对绿色发
展的长期性、艰巨性认识不足,存在松劲歇脚、麻痹厌战的情绪;
有的在工作中习惯于“一刀切”,缺乏精准施策、科学治污的能
力;有的法治意识不强,环境监管执法“宽、松、软”的问题依然
存在;公众参与生态环保的渠道还不够通畅,共建共治共享的格局
尚未完全形成。
面对这些问题和挑战,决不能有任何侥幸心理和懈怠思想。
必须坚持问题导向,保持战略定力,以壮士断腕的勇气、抓铁有痕
的决心,坚决打赢一场场硬仗,啃下一块块硬骨头。
二、聚焦关键领域,以系统性思维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深化污染防治攻坚,是改善环境质量的治本之策,也是满足人
民群众优美生态环境需要的基本要求。必须坚持精准治污、科学
治污、依法治污,强化多污染物协同控制和区域协同治理,推动生
态环境质量实现从量变到质变的根本性好转。
(一)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让“XX蓝”成为常态。大气环境
质量直接关系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要以 PM2.5 和臭氧协同
控制为主线,深入推进挥发性有机物和氮氧化物(NOx)协同减排。
一是深化工业源治理。严格执行重点行业超低排放标准,加快推
进钢铁、水泥、焦化等行业全流程超低排放改造。对石化、化工、
工业涂装、包装印刷等重点行业,全面推广使用低(无)VOCs 含量
原辅材料,建设和改造升级 VOCs 收集、治理设施。二是强化移
动源管控。持续优化调整运输结构,大力发展多式联运,推动大宗
货物运输“公转铁”“公转水”。加快老旧燃气车辆淘汰更新,推
动中心城区新增和更新的公交、出租、城市物流、环卫等车辆
全面采用新能源。根据规划,到 2025 年底,全市累计推广新能源汽
车将达到约 100万辆,建成各类充电桩近 70万根,为绿色出行提供
坚实保障。三是严控面源污染。加强扬尘精细化管控,严格落实
施工工地“六个百分之百”要求。深化餐饮油烟治理和秸秆综合
利用,严禁露天焚烧。
(二)持续打好碧水保卫战,守护一江清水。水是生命之源、
生产之要、生态之基。要坚持“三水统筹”,保障饮水安全,消除
城乡黑臭水体,提升水生态质量。一是保障饮用水源绝对安全。
严格落实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管理制度,开展水源地规范化建设,
加强风险源排查整治和水质监测预警,确保市民喝上干净水、放
心水。二是深化城乡水环境综合整治。巩固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成
效,建立长效机制,防止返黑返臭。加快补齐城镇污水管网短板,提
高污水收集处理效能。扎实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和“美丽河湖”
建设,实现水清岸绿、鱼翔浅底。三是加强流域协同治理。聚焦
重点流域,实施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协同治理,强化工业、农
业、生活等各类污染源管控,确保国控、省控断面水质稳定达标,
力争优良水体比例稳步提升,全面消除劣 V 类水质断面。
(三)扎实推进净土保卫战,确保土壤环境安全。土壤污染具
有隐蔽性和长期性,治理难度大。必须源头严防、过程严管、后
果严惩。一是强化土壤污染源头防控。加强涉重金属行业企业排
查和监管,严格控制新增土壤污染。深入实施化肥农药减量增效
行动,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