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铮铮 今日昭昭 明日迢迢
观看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 80 周
年阅兵式,我心潮澎湃,难以平复。人民军队那铿锵有力、整
齐划一的步伐,纪念仪式那庄严恢宏、严谨有序的流程,以及
那自主创新、彰显科技实力的武器装备,无一不让人震撼动
容。从 1945 年到 2025 年,八十年峥嵘岁月,两万九千多个日
夜,中华民族走过了一段从苦难到辉煌的非凡历程。昔日的中
国,曾深陷“落后挨打”的泥淖,而今日之中国,已以崭新姿
态屹立于世界东方,真正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
伟大飞跃。
这场阅兵,是国防力量与科技强军的生动展示,也是一次
跨越八十年的历史对话。它让我们铭记历史、缅怀先烈,更让
我们珍视和平、开创未来。目睹国之重器与威武之师,自豪感
油然而生:我们终于可以无愧而坚定地道出——“这盛世,如
您所愿!”
昨日,是一页血泪浸透的史书。自鸦片战争的炮声打破闭
关锁国的沉寂,列强以坚船利炮强行叩开国门,中国一步步陷
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从鸦片战争到甲午之殇,再到
十四年抗战,山河破碎,民生凋敝,人民长期处于水深火热之
中。然而,越是艰难险阻,越能激发出中华民族向前奋进的勇
气。抗日战争中,全体军民以三千五百万生命的巨大牺牲,换
来了最终的光明与胜利。无数英烈以血肉之躯诠释了何谓“不
屈不挠”——四行仓库八百壮士死守孤楼的决绝,八女投江的
刚烈,狼牙山五壮士纵身一跃的凛然,杨靖宇将军雪原中战至
最后一刻的坚毅……他们用生命筑就了一座座精神丰碑。这段
血与火的历史让我深深明白:不屈的民族精神,是我们穿越黑
暗、走向复兴的“制胜法宝”,也是今天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东
方的根基与底气。
今日,是一曲强军兴国的壮歌。抗战时期的中国积贫积
弱,既无精良的武器装备,也无雄壮的铁甲战骑,但我们有不
屈的信念,有甘为祖国赴死的决心。十四年的艰苦抗战让我们
深切体悟:“落后就要挨打。”正是这份痛彻心扉的觉醒,推动
一代又一代人奋起直追。于是,有了钱学森冲破重重阻挠毅然
归国投身科研;有了邓稼先隐姓埋名 28 载,坚守大漠潜心钻
研。无数科学家与科研工作者焚膏继晷、默默奉献,终换来今
日国之重器震慑四方。当广播中响起——“东风-5C 液体洲际
战略核导弹打击范围覆盖全球,全时戒备、有效威慑,以武止
戈、砥定乾坤”,那一刻,亿万国人热血沸腾。我们终于拥有了
守护和平的“大国利器”,拥有了足以让每个中国人安心的“压
舱石”。正是这一点一滴的努力、一步一个脚印的发展,铸就了
我们今日的底气与辉煌,迎来了一个真正强盛、自信的中国。
明日,是一篇和平发展的宣言。当今世界,表面虽风平浪
静,实则暗流涌动,对和平的挑战依然存在。阅兵前夕,仍有
人质疑其意义,认为这是延续仇恨。阅兵,是为了铭记,铭记
革命先烈的英勇无畏,铭记中华民族曾经历的屈辱与苦难,铭
记今日和平的来之不易。“挨打的人若都忘了,打人者又怎会记
得?”我们不敢忘,那山河破碎的痛楚;我们不能忘,那尸横
遍野的悲壮;我们不会忘,那三千五百万军民以生命写就的历
史。和平,始终是中国与世界共同的主旋律。我们积极推动构
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以实际行动守护这份来之不易的安宁——
中国是联合国维和行动的重要力量,派出维和人员数量位居世
界前列;我们无私援助各国建设基础设施,援建铁路共享发
展,始终“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我们坚信:唯和平,能致
远。
何其有幸,生于华夏。祖国,是我们每个人最坚实的底
气,也是我们心中最深沉的骄傲。看那鲜艳的五星红旗,正乘
着浩荡东风,飘扬在每一寸山河之上,也深深烙印在你我心
中。
以伟大抗战精神书写新时代胜利篇章
9 月 3 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
利 80 周年大会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八十载风云激荡,那段
浴血奋战、救亡图存的抗战历史,早已凝结成中华民族最厚重
的精神基因。当历史映照现实,我们要远观未来,从中汲取
“不畏强敌、敢于斗争、团结一心、必胜信念”的精神伟力,
推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不断前进,以伟大抗战精神书写新时
代胜利篇章。
以爱国情怀凝聚“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民族合力。
“四万万人齐蹈厉,同心同德一戎衣。”抗战时期,不分党派、
不分阶层、不分民族,中华儿女以“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
新的长城”的决绝,汇聚成抗击侵略的磅礴力量。“装点此关
山,今朝更好看。”这种深植于血脉的爱国情怀,在今天依然是
凝聚人心的“黏合剂”。从脱贫攻坚战场上“一个都不能少”的
誓言,到抗疫一线“逆行出征”的壮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