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在2025年医院“组团式”帮扶业务工作推进会上的讲话

加入Vip免费下载 立即下载
在 2025 年医院“组团式”帮扶业务工作推进 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大家好。昨天,院里组织召开了第四批“组团式”帮扶业务 工作推进会,各位帮扶专家、受援科室的同志们齐聚一堂,谈计 划、提问题、谋发展,会议开得非常及时、非常成功,统一了思 想,明确了方向。今天召集大家,就是要在此基础上,对下一阶 段的工作进行再动员、再部署、再落实。 “组团式”帮扶工作,是我院深化医改、提升区域医疗服务 能级、破解发展瓶颈的关键一招。自这项工作开展以来,尤其是 在历批次专家的倾力支持下,我院的医疗服务质量、技术水平和 人才队伍建设均取得了长足进步。历史数据显示,早在 2023 年, 在帮扶工作的推动下,院内医疗服务质量就已得到显著提升,出 院人次和三级手术占比均实现了有目共睹的增长。这些成绩的取 得,离不开上级部门的正确领导,离不开一代代帮扶专家的无私 奉献,也离不开全院干部职工的辛勤付出。在此,我代表院领导 班子,向远道而来、辛勤工作的第四批帮扶专家们,表示最诚挚 的感谢!向所有为医院发展贡献力量的同志们,致以最崇高的敬 意! 当前,新一批为期一年的驻点帮扶工作已全面展开,这既是 机遇,更是沉甸甸的责任。昨天的会议上,专家们提出了聚焦 微创手术、危重症救治、规范流程、强化带教等一系列富有前 瞻性和可操作性的工作计划。同时,受援科室也反映了设备配置 不足、人员储备薄弱、院感质控待加强等现实挑战。这些都是必 须正视并着力解决的问题。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全院上下必须 凝聚共识,将“组团式”帮扶从简单的“输血”模式,坚定不移 地转向可持续的“造血”模式,真正把外部助力内化为医院自身 发展的强大动能。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锚定战略目标,深刻把握“组团式”帮扶的核心要义 “组团式”帮扶绝非权宜之计,而是推动医院实现跨越式发 展的长远战略。其核心要义,在于通过“引进来”和“走出去” 相结合,系统性地提升医院的内涵实力,最终实现“大病不出县” 的战略目标,为建设“健康*”贡献核心力量。 首先,要深刻理解从“输血”到“造血”的根本转变。过去 的帮扶,可能更多体现在“送技术、送专家”上,这种模式在短 期内效果明显,但难以形成长效机制。新时期的帮扶工作,必须 将重心放在“造”字上。所谓‘造’,就是要打造一支带不走的 人才队伍,营造一个持续创新的学科生态,锻造一套科学高效的 管理体系。专家们带来的不仅是高超的技术,更是先进的理念、 科学的方法和严谨的作风。各科室要主动对接,不仅要学技术, 更要学思维、学管理、学文化,真正做到学以致用、脱胎换骨。 其次,要精准定位帮扶工作的战略支点。这个支点,就是学 科建设。一个医院的强大,根本在于学科的强大。本次帮扶计 划中,专家们重点提及的微创手术、危重症救治等领域,正是 我院发展的短板,也是区域内群众最迫切的医疗需求。必须将这 些领域作为主攻方向,集中优势资源,力求在关键技术上实现重 点突破。每一个受援科室都要有清晰的学科发展规划,明确未来 一到三年内要达到什么水平、填补哪些技术空白、形成哪些特色 优势。要通过帮扶,培育出一批在区域内叫得响、立得住的重点 专科,以点带面,辐射带动医院整体服务能力的跃升。 再者,要充分认识到人才是帮扶工作的核心驱动力。“组团 式”帮扶,关键在于“组团”,即集合多领域、多层次的优秀人 才形成合力。参与帮扶的专家来自不同专业背景,他们不仅具备 深厚的专业知识,更拥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创新思维。受援医院 应抓住这一难得机遇,搭建人才交流与培养的平台,通过师徒结 对、联合科研、学术讲座等多种形式,促进人才间的互动与成长。 同时,要注重本土人才的培养和激励,建立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 让本土人才在帮扶过程中得到锻炼和提升,形成人才辈出的良好 局面。只有拥有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人才队伍,才能确保帮扶 成果的持续性和稳定性。 二、聚焦关键环节,以标准化建设驱动帮扶工作提质增效 目标已经明确,关键在于落实。昨天的会议提出了四个方面 的工作要求,这四个方面互为支撑、缺一不可,必须以系统思维 和标准化方法论一体推进,确保各项工作有章可循、有据可依。 第一,以技术标准化为引领,构筑学科发展新高地。专家 们提出要开展微创手术等新技术,这非常好。但新技术的引进, 绝不能停留在“一人会、众人看”的层面,必须同步建立起标准 化的操作流程。医疗领域的 SOP 对于确保患者护理质量和安全 至关重要,有助于减少医疗实践的变异性,提高效率和改善患者 治疗效果。医务科、质控科要牵头,在帮扶专家的指导下,针对 每一项重点引进的新技术,特别是像腹腔镜、介入等微创技术, 制定详细、规范的标准化操作流程。从术前评估、术中配合、术 后管理,到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每一个环节都要有明确的标准。 这不仅是保障医疗安全的生命线,更是技术得以复制、传承和推 广的基础。同时,宣传科要加大对新技术新项目的宣传力度,通 过院内公告、微信、地方媒体等多渠道,向社会和群众普及相关 知识,提升知晓率,让先进的医疗技术真正惠及于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