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 2025 年镇调研座谈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我们利用一天时间,在 X 镇进行了实地调研,先后
察看了 X 景区综合开发项目建设现场,走访了 X 村和 X 村,了
解了和美乡村建设和乡村治理情况,并深入 X 村调研了农业特
色产业发展。一路走来,我看到了项目建设的热火朝天,感受到
了乡村面貌的焕然一新,更体会到了广大干部群众干事创业的饱
满热情,总体印象深刻,倍感振奋。
刚才,我们又听取了镇里和相关部门的汇报,大家谈成绩实
事求是,讲问题不遮不掩,提建议中肯实在。这次座谈会,既是
一次调研会,也是一次现场办公会。下面,结合我的观察和思考,
围绕 X 镇下一步如何实现更高质量发展,我讲三点意见。
一、聚焦文旅融合,高站位擘画区域发展新蓝图
X 镇的优势在生态,潜力在旅游。X 景区是我们县乃至全市
的一张金名片,其开发建设水平,直接关系到全县旅游产业的能
级,关系到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今天在项目现场,看到游
客服务中心、民宿酒店、地下车库等工程正在有力有序推进,我
深感欣慰,也对未来充满期待。但同时,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
一个高水平文旅项目的建成,绝非一朝一夕之功,更不能满足于
“建起来就行”,必须坚持系统思维,下一盘大棋。
第一,要以“绣花功夫”追求卓越品质。X 景区综合开发项
目总投资估算达 X 亿元,目标是创建国家 5A 级旅游景区。这么
大的投资,这么高的目标,决定了我们在建设过程中不能有丝毫
的马虎和懈怠。要始终把“高标准、高质量”六个字刻在心上、
落在实处。规划设计要经得起历史和游客的检验,不能盲目求大、
求洋,要深度挖掘本地文化内涵,将 X 独特的白马文化、山水
元素融入建筑的一砖一瓦、景观的一草一木,做到“一步一景、
景景生情”。工程建设要严守安全和质量两条底线,这不仅是对
项目负责,更是对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负责。要建立最严格的质
量监管体系和安全生产责任制,把每一个环节都做成精品工程、
放心工程。生态保护是生命线,在开发过程中要最大限度地保护
好 X 景区的原生态风貌,实现开发与保护的和谐统一,绝不能
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一时的经济效益。
第二,要以“联动思维”构建全域格局。旅游业是一个关联
度极高的产业,单打独斗难成气候。X 景区不能孤立地谋划自身
发展,必须把自己放到一个更大的坐标系中去考量。要主动破除
行政区划壁垒,强化区域联动。向东,我们可以联合 X 古镇、X
洞;向西,可以携手 X 沟;向北,可以呼应 X 沟。要积极倡议
并牵头组建区域旅游联盟,共同研究制定线路产品,联合开展宣
传推介,实现信息互通、客源共享、品牌共塑。通过这种“串珠
成链”的模式,变“单景区”为“旅游圈”,延长游客的停留时
间,拓展游客的消费空间,共同把我们这片区域打造成国内外知
名的旅游目的地,构建起真正意义上的大旅游格局。
第三,要以“全链思维”释放综合效益。文旅项目的最终目
的是带动区域发展、富裕一方百姓。要坚决摒弃“门票经济”的
过时观念,在“吃住行游购娱”全链条上做文章。项目建成后,
如何运营管理是关键。要提前谋划,深化运营管理体制机制改革,
引入专业的市场化团队,提升服务能力和品牌影响力。更重要的
是,要让发展的红利惠及广大群众。要通过政策引导、技能培训
等方式,鼓励和支持景区周边的群众发挥主人翁精神,积极参与
到旅游服务中来。大力发展特色农家乐、精品民宿,开发具有本
地特色的文创产品和旅游纪念品。当游客来到这里,不仅能欣赏
到绝美的自然风光,还能体验到淳朴的民风民俗,品尝到地道的
农家美食,带走心仪的地方特产。这样,才能真正健全消费链条,
形成“景区转、群众赚”的生动局面,释放“一业兴、百业旺”
的乘数效应。
二、立足和美善治,高标准筑牢乡村振兴新基石
如果说文旅项目是拉动 X 镇发展的强大引擎,那么和美乡
村建设就是保障这台引擎平稳运行的坚实底盘。在 X 村和 X 村,
我看到了干净整洁的村道、错落有致的民居、精神饱满的村民,
这充分说明我们前期的工作是扎实有效的。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
村,是一项永不竣工的民生工程,必须持之以恒,久久为功。
第一,要在“塑形”上持续用力,提升乡村的“颜值”。环
境是最好的营商环境,也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要依托 X 大景
区的辐射带动,把全镇作为一个大景区来规划和建设。要持续深
化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从解决“三堆六乱”、生活垃圾、农
村污水等突出问题入手,建立长效管护机制。我们的一些成功经
验要继续坚持,比如“一线八区七十五段”的网格化管理机制,
明确了责任,传导了压力,确保了整治无死角。数据显示,我们
曾集中行动出动 316 人次、车辆 144 台次,清理垃圾 150 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