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企集团基层党支部书记党建
与业务融合专题培训上的辅导讲稿
同志们,本次专题培训聚焦国有企业党建与企业文化建设融
合这一核心议题,旨在深入贯彻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与国有
企业改革发展战略部署,破解当前部分基层单位党建与企业文
化“各自为战”的现实难题,推动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
化为企业发展的内生动力,为国有企业实现治理现代化、迈向
高质量发展筑牢思想根基与文化支撑。基层党支部作为党的执
政根基在企业的“神经末梢”,是党建与企业文化落地生根的
关键载体,各位支部书记的履职能力直接决定融合工作的实
效。今天,我将从“厘清关系、剖析问题、部署举措”三个维
度,与同志们深入交流,为后续工作提供遵循。
一、深刻把握党建与企业文化建设的内在逻辑与辩证关
系。国有企业的本质属性决定了党建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并非
相互独立的“两条线”,而是同根同源、同向同行的有机整
体。只有准确把握二者的内在联系,才能为融合工作奠定思想
基础。一是党建工作是国有企业的“根”与“魂”,具有不可
替代的核心引领地位。从历史维度看,国有企业的发展始终与
党的领导紧密相连。计划经济时期,党组织通过政治动员与思
想引领,凝聚职工力量服务国家建设;进入新时代,党组织依
据《中国共产党国有企业基层组织工作条例(试行)》,履
行“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的重要职责——在战略层
面,将国家重大战略(如科技创新、绿色低碳发展、乡村振兴
等)融入企业发展规划,确保企业发展不偏离社会主义方
向;在管理层面,通过思想政治工作引导职工树立正确价值
观,监督企业经营活动合规合法;在实践层面,通过党员先锋
模范作用破解生产经营难题,推动企业履行政治责任与社会责
任。例如,系统内部分单位在推进智能制造转型过程中,面对
技术壁垒与职工技能瓶颈,党支部牵头成立“党员攻坚专
班”,党员带头钻研新技术、开展“师带徒”培训,不仅如期
完成转型任务,更提炼出“攻坚争先、创新报国”的团队精
神,充分彰显了党建工作对企业发展的核心驱动作用。基层党
支部必须始终将党建工作置于优先位置,将党的领导贯穿于支
部建设与业务发展全过程。二是企业文化是国有企业的“软实
力”与“精气神”,承担凝聚共识、赋能发展的重要职能。国
有企业企业文化具有鲜明的政治属性与社会属性,其核心是
将“个人价值、企业目标、国家需求”有机统一,渗透于经营
管理各环节。一方面,通过提炼企业愿景、使命与核心价值
观,增强职工的责任感与归属感,形成“心往一处想、劲往一
处使”的协作氛围;另一方面,通过文化实践引导企业履行社
会责任,如参与公益事业、保障民生供应、推动绿色发展
等,塑造国有企业的良好社会形象。实践中,部分基层党支部
将企业文化与岗位实践相结合:生产一线支部开展“岗位文化
标兵”评选,既考核业务业绩,更考量职工对“质量第一、安
全至上”文化理念的践行程度;后勤保障支部以“服务职工、
保障生产”为文化导向,设立“党员服务窗口”,解决职工就
餐、通勤等实际问题,有效提升了职工满意度与企业凝聚力。
反之,若企业文化脱离政治属性与社会责任,仅聚焦经济效
益,则会失去国企文化的“根脉”,难以形成持久的发展动
力。三是党建与企业文化建设具有高度协同性,是“你中有
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二者的协同性体现在三个层
面:其一,价值观同源。党建倡导的集体主义、担当奉献、忠
诚履职等理念,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引下的企业文化高度
契合,如“党员示范岗”既是党建工作的实践载体,也是企业
文化的鲜活样本,能够引导职工自觉对标先进;其二,目标同
向。二者均以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为核心目标——党建为企业
提供政治保障与组织支撑,确保发展方向正确;企业文化为企
业注入精神动力与文化活力,激发职工创新创造热情;其
三,实践互促。党建通过政策引导推动企业文化落地,如将党
的理论创新成果融入文化理念提炼;企业文化通过丰富的活动
形式拓展党建工作场景,如“红色读书会”“党建文化节”等
活动,让党建工作从“会议室”走向“生产一线”,增强党建
的吸引力与感染力。
二、清醒认识当前党建与企业文化建设融合中的突出问
题。对照新时代国有企业党建工作要求与高质量发展需求,部
分基层单位在融合工作中仍存在诸多薄弱环节,需以问题为导
向,深入剖析根源。一是“两张皮”现象突出,融合机制不健
全。部分单位党建与企业文化建设存在“职能分割、资源分
散”的问题:一是工作内容脱节。党建工作局限于组织生活、
理论学习等传统范畴,未能与生产经营、文化建设深度结
合,如党课内容脱离企业实际,难以指导实践;企业文化建设
侧重品牌宣传、员工活动等经营性内容,缺乏党建元素与政治
引领,导致文化理念“浮于表面”。二是管理机制分割。部分
企业党建工作由党委办公室负责,企业文化建设由人力资源部
或行政部门牵头,基层党支部缺乏统筹协调权限,在资源配
置、人员分工上难以形成合力。例如,部分支部开展文化活动
时,需跨部门协调党建资源,流程繁琐且效率低下。三是制度
保障缺失。尚未建立党建与企业文化融合的专项规划、执行标
准与考核体系,二者在目标设定、工作推进上缺乏统筹,导致
融合工作“无章可循”。二是党建工作形式化,内容与实践脱
节。部分基层党支部党建工作存在“重痕迹、轻实效”的倾
向:一是教育内容空洞。党课学习照本宣科,仅停留在“读文
件、划重点”层面,未结合支部业务特点与职工思想实际设计
内容,导致党员参与度低、学习效果不佳;二是活动形式单
一。主题党日活动仍以“开会、参观、写总结”为主,缺乏创
新性与实践性,如部分支部组织红色教育仅注重“打卡留
痕”,未开展“如何将革命精神转化为工作动力”的专题研
讨,难以激发党员的内生动力;三是与业务脱节。党建工作未
融入生产经营重点难点,如技术支部未围绕“技术攻关”开展
党建活动,后勤支部未结合“服务优化”设计党建载体,导致
党建工作“虚化、弱化”。三是企业文化建设缺乏党建引
领,政治属性弱化。部分基层单位企业文化建设偏离国企定
位:一是价值导向偏差。过度强调市场竞争与经济效
益,将“业绩指标”作为文化建设的核心,忽视政治责任与社
会责任,如评选先进时仅以业绩论英雄,未考量党员政治表现
与文化践行情况;二是党组织缺位。党支部在企业文化建设中
未能发挥领导作用,如提炼支部文化理念时,未参与研讨把
关,导致理念中缺乏“红色基因”“国企担当”等元素;组织
文化活动时,未牵头统筹,导致活动沦为“纯娱乐化”的唱
歌、团建,失去思想引领价值;三是文化传播脱节。企业文化
宣传未融入党的理论创新成果,如未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思想转化为职工易懂的文化语言,难以形成思想共
识。四是长效保障机制缺失,支撑体系不完善。一是考核评价
不科学。当前对基层支部的考核中,党建工作侧重“组织生活
开展次数、党员发展数量”等量化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