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 XX 生态环境局环境执法工作座谈会上
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我们召开这次环境执法工作座谈会,主要目的是
回顾总结今年以来我局环境执法工作的成效与不足,分析当
前面临的新形势、新挑战,并就如何进一步加强队伍建设、
提升执法效能、开创工作新局面进行深入的探讨和全面的部
署。刚才,执法局的同志汇报了前一阶段的工作情况,几位
同志也结合自身岗位作了很好的交流发言,谈了问题、提了
建议,听了很受启发。
总的来看,今年以来,面对艰巨繁重的生态环境保护任
务,我们的执法队伍展现出了不畏艰难、敢于碰硬的“环保
铁军”本色,在严格执法与优化服务两个战场上协同作战,
啃下了一批硬骨头,解决了一批老大难问题,取得了显著的
阶段性成果。在此,我代表局党组,向奋战在执法一线的全
体同志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和诚挚的慰问!但我们也要清醒
地认识到,成绩属于过去,未来任重道远。新时期的生态文
明建设对我们的执法工作提出了更高标准、更严要求。我们
必须以“队伍强、素质高、执法规范”为核心目标,推动我
市生态环境执法工作迈上新台阶、实现新跨越。下面,我讲
三点意见。
一、强基固本,铸魂赋能,锻造一支掌握前沿科技的
“执法精兵”
打铁必须自身硬,执法工作专业性强、技术性高、法
定程序严,执法人员的能力素质是决定执法成败的关键。我
们必须把能力建设放在首位,通过系统性、前瞻性的学习与
实践,锻造一支能打硬仗、善打胜仗的现代化执法精兵。
第一,要以“大练兵”为熔炉,全面淬炼实战本领。生
态环境执法“大练兵”活动是提升队伍整体战斗力的重要抓
手,必须常态化、实战化、长效化开展。我们要持续深入推
进执法“大练兵”工作,并将其贯穿于日常执法检查、重点
案件查办、专项监督帮扶的全过程。培训内容要紧密围绕
“十五五”生态环境保护的战略规划,突出智慧执法、重点
领域执法、队伍与制度建设等核心任务。要加强对法律法规、
技术规范、新污染物治理、危险废物犯罪打击、监测数据防
伪打假等专业知识的系统学习,确保每一位执法人员都成为
行家里手。培训形式要不断创新,可以借鉴兄弟省市的先进
经验,引入问题导向和风险导向,将知识模块化、技能场景
化、比武实战化,建立从培训到考核再到复盘总结的闭环管
理模式真正做到在学中干、在干中学,让队伍在实战的硝烟
中淬炼成钢。
第二,要以科技创新为引擎,全面掌握非现场监管利器。
传统的“人海战术”式现场检查已难以适应当前点多、面广、
线长的监管需求。我们必须抢抓机遇,主动拥抱大数据、物
联网、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带来的深刻变革,大力推进
非现场监管模式。要将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作为非现场执法
的核心手段,强化数据的实时采集与分析,为精准执法提供
第一手依据。同时,要综合运用视频监控、环保设施用水
用电监控、无人机巡查、移动“走航车”监测、卫星遥感乃
至激光雷达等多种先进技术手段构建一个“天地空一体化”
的立体监控网络。比如,针对挥发性有机物治理,我们可以
引入活性炭低效预警技术,变被动查处为主动预防。通过这
些技术,将执法触角延伸到每一个角落,让环境违法行为无
处遁形。
第三,要以数据研判为核心,全面提升精准执法水平。
技术是工具,数据是灵魂。拥有了海量的监控数据,关键在
于如何用好、盘活这些数据。我们要加快建设统一的非现场
监管与精准执法平台,实现各类监控数据的归集共享与深度
融合。要成立数据分析专班,加强对海量、多源数据的智能
研判,通过 AI 模型算法,自动识别异常信号、预警环境风
险、筛选违法线索。要建立健全从线上预警到线下核查的快
速响应与联动机制,一旦非现场监管系统发出警报,执法人
员能够迅速响应、精准出击、依法查处彻底改变过去“大海
捞针”式的执法窘境,实现对环境违法行为的“靶向治疗”
和“外科手术式”打击。
二、优化方式,提质增效,争当服务发展大局的“执法
先锋”
执法既要有力度,更要有温度。我们的最终目的不是处
罚,而是通过执法推动企业履行环保主体责任,实现区域环
境质量的持续改善,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这就要求我
们必须不断优化执法方式,提升执法效能,在严格监管与优
化营商环境之间找到最佳平衡点。
第一,要深化协同联动,构建齐抓共管的“大环保”格
局。生态环境问题成因复杂,单靠一个部门单打独斗,往往
事倍功半。我们必须树立全局观念,强化协作意识。对内,
要打破科室壁垒,加强局内各部门的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
形成监管合力。对外,要主动加强与公安、检察、法院、市
场监管、应急管理等部门以及各板块、各街道的沟通联动,
建立常态化的联席会议、信息通报、案件移送和联合执法机
制,实现“查处一案、震慑一片、教育一方”的综合效应。
放眼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