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镇 2025 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
振兴有效衔接工作专题培训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镇 2025 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专题培训会,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贯彻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全面落实中央和省、
市、区关于巩固衔接工作的最新决策部署,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
期的重点工作进行再动员、再部署、再培训。这次会议既是一次
业务培训会,更是一次思想统一会、责任压实会。希望通过今天
的学习和交流,能够有效提升全镇干部的业务水平,找准工作方
法,拓宽工作思路,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扎实的作风、更加
有力的举措,推动我镇巩固衔接工作再上新台阶。下面,我围绕
会议主题,讲三点意见。
一、认清形势,正视问题,深刻把握巩固衔接工作的长期性
与艰巨性
经过艰苦卓绝的努力,我们打赢了脱贫攻坚战,历史性地解
决了绝对贫困问题,这是我们党和人民的伟大光荣。进入巩固拓
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新阶段以来,全镇上下齐
心协力、攻坚克难,推动各项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我们的防返
贫监测和帮扶机制日益完善,脱贫群众的收入水平稳步提升,人
居环境持续改善,乡村面貌焕然一新。根据初步统计,2024 年,
我镇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预计将突破 X 元,稳定超过了 20XX
年 X 元的水平,这是一个了不起的成就。我们的基础设施建设
不断加强,产业发展的基础更加坚实,2025 年谋划申报的衔接资
金项目库就包含了102个项目,这为未来的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在座各位的辛勤付出和不懈努力。在此,
我代表镇党委、政府,向全镇所有奋战在巩固衔接一线的同志们,
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更要清醒地认识到,巩固拓展脱贫
攻坚成果的任务依然艰巨,面临的风险挑战不容忽视。我们必须
始终保持“行百里者半九十”的清醒和“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的自觉。当前,我们工作中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和短板:
第一,返贫致贫风险依然存在。受宏观经济形势、自然灾害、重
大疾病、突发意外等多重因素影响,部分脱贫户和监测对象的收
入增长基础还比较脆弱,稳定脱贫的根基尚不牢固。稍有松懈,
就可能出现返贫现象。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到,守住不发生规模性
返贫的底线,是一场持久战,决不能有丝毫麻痹思想。第二,产
业发展支撑不够有力。部分产业项目规模偏小、链条不长、联农
带农机制不够紧密,市场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有待提高。如何从
“输血”式帮扶真正转向“造血”式发展,培育出能够让群众长
期稳定受益的特色优势产业,是我们必须破解的重大课题。第三,
群众内生动力有待激发。少数群众还存在“等、靠、要”的思想,
主动发展的意识和能力不足。在推进移风易俗、改善人居环境等
方面,部分群众的参与度还不够高,主人翁意识需要进一步唤醒
和激发。第四,干部队伍作风仍需锤炼。个别干部出现了精神
懈怠、工作松劲的“疲劳综合征”,入户走访不深入、政策宣传
不精准、问题解决不及时。有的同志满足于“报表脱贫”“数字
过关”,工作浮于表面,缺乏“面对面,心连心”的真情实感。
会上通报的个别村工作开展不力的情况,就是给我们所有人敲响
的警钟。这些问题,是前进中的问题,也是我们下一步工作中必
须着力解决的重点和难点。全镇上下必须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
中央决策部署上来,充分认识做好巩固衔接工作的极端重要性,
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和“事事落实到位”的执行力,打
好这场持久战。
二、聚焦重点,精准发力,全面提升巩固衔接工作的质量与
成效
做好新阶段的巩固衔接工作,必须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
结果导向,精准施策、靶向发力,确保实现我们提出的“两好两
升两确保”目标。所谓“两好”,就是产业发展基础好、农村人
居环境好;“两升”,就是群众收入水平稳步提升、群众满意认可
度稳步提升;“两确保”,就是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确保脱贫
攻坚与乡村振兴的平稳过渡和有效衔接。为实现这一目标,我们
必须在以下五个方面下足功夫:
第一,抓牢动态监测帮扶,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
线。防返贫动态监测是我们的“第一道防线”,也是最核心的工
作。要持续开展大排查、大走访行动,将功夫下在平时。全体帮
扶干部要真正沉下去,深入田间地头、农家院落,全面掌握脱
贫户和监测户的家庭情况、收入状况、健康状况和实际困难。要
加强部门间的信息共享和会商研判,对发现的返贫致贫风险,第
一时间识别、第一时间预警、第一时间干预。要严格落实“应纳
尽纳、应消尽消”的原则,坚决杜绝“体外循环”和“账外管
理”,确保帮扶的精准性和时效性。对纳入监测的对象,要量身
定制帮扶措施,“一户一策”,缺什么补什么,确保帮扶取得实实
在在的效果。
第二,抓实“3+1”保障成果,持续夯实稳定脱贫的基础。
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和饮水安全,即“3+1”保障,
是脱贫攻坚的核心指标,也是衡量我们工作成效的基本标尺。巩
固衔接阶段,这项工作不是结束了,而是要持续巩固、不断提升。
在教育方面,要坚决防止因贫失学辍学现象反弹,加强对困难家
庭学生的动态监测和精准资助。在医疗方面,要确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