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 2025 年市消防救援支队年轻干部座谈会上
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支队党委组织召开这次年轻干部座谈会,主要目的是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关于“抓好后继有人这个根本大计”的
重要精神,倾听青年心声、凝聚青年智慧、激发青年力量,为大
家的成长成才鼓劲加油、铺路搭桥。
刚才,几位来自机关和基层的年轻干部、政府专职站管理人
员代表作了很好的发言,大家立足本职岗位,结合自身经历,畅
谈了学习工作的心得体会,分享了成长进步的感悟思考,并对支
队建设和人才培养提出了许多富有建设性的意见建议。听了之后,
很受启发,也深感欣慰。大家的发言,有理论深度、有实践温度、
有情感厚度,充分展现了 X 市消防救援队伍年轻干部朝气蓬勃、
昂扬向上、奋发有为的精神风貌。从你们身上,能看到队伍未来
的希望和力量。
青年兴则事业兴,青年强则队伍强。年轻干部是消防救援事
业发展的生力军和接班人,是推动队伍建设不断向前迈进的决定
性力量。当前,我们的事业正处在转型升级、提质强能的关键时
期,面临的风险挑战前所未有,肩负的使命任务艰巨繁重。这既
为大家提供了施展才华、建功立业的广阔舞台,也对大家的能力
素质、意志品质提出了更高要求。希望全体年轻干部要万分珍惜
时代赋予的机遇和舞台,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和“板凳
要坐十年冷”的定力,在深耕细作中积蓄力量,在厚积薄发中
成就事业,奋力书写无愧于时代、无愧于青春的精彩华章。下面,
结合大家的发言和支队建设实际,我提出四点希望,与同志们共
勉。
一、向下扎根,筑牢忠诚担当的信仰之基
万丈高楼平地起,根深才能叶茂。年轻干部的成长,首先要
解决好“根”的问题。这个“根”,就是对党忠诚的政治品格、
赴汤蹈火的职业精神、服务人民的根本宗旨。只有把根扎深扎牢,
才能在各种风浪考验面前站稳脚跟、行稳致远。
一要永葆“饮水思源”的感恩情怀。要常怀感恩之心,感恩
组织的培养教育,感恩人民的信任托付,感恩这支光荣队伍提供
的平台。个人的成长进步,离不开组织的关心和培养。要始终把
组织的信任和重托作为前进的动力,把个人的理想追求融入消防
救援事业的宏伟蓝图中,以实际行动回报组织的培养。要时刻牢
记,手中的权力、肩上的责任都来自人民,必须始终把人民放在
心中最高位置,在每一次警铃骤响的逆行中、在每一次赴汤蹈火
的救援中,践行“人民消防为人民”的庄严承诺。
二要永怀“如履薄冰”的敬畏情怀。心存敬畏,方能行有所
止。要敬畏使命,深刻认识到消防救援工作“养兵千日、用兵千
日”的特殊性,每一次出动都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容不得丝毫懈怠和马虎。要敬畏法纪,严格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
和队伍的条令条例,把纪律规矩挺在前面,做到知敬畏、存戒惧、
守底线。要敬畏生命,无论是对待救援对象,还是对待身边的
战友,都要以高度的责任心和严谨的科学态度,确保救援行动的
安全高效。
三要永怀“视若归家”的融入情怀。队伍是家,战友是亲人。
要主动融入集体,把个人发展与队伍建设紧密相连,在集体中找
准定位、发挥作用。去年以来,全市队伍共接处警 1685 起,营
救疏散群众 313 人,抢救保护财产价值超过 XX 万元。这些成绩
的取得,不是靠某一个人的单打独斗,而是全体指战员团结协作、
共同奋斗的结果。特别是在处置 X 小区“1·18”高层住宅火灾、
X 高速“9·4”危化品运输车辆侧翻泄漏事故等急难险重任务中,
正是依靠集体主义精神和无间的团队配合,才一次次化险为夷,
守护了一方平安。希望大家在红色教育中淬炼思想,在破解难题
中磨砺本领,在应对挑战中锤炼意志,努力成长为让组织放心、
让人民满意的行家里手。
二、向上生长,锻造能打胜仗的过硬本领
消防救援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专业性、实战性极强。
新时代的消防救援任务呈现出多样化、复杂化的新特点,对干部
的专业素养和综合能力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只有不断向上生
长,练就过硬本领,才能在关键时刻拉得出、冲得上、打得赢。
一要立定“干就干一流、争就争第一”的志向。事业心是干
事创业的“发动机”。年轻干部正值干事创业的黄金期,应当有
那么一股子不服输、争上游的劲头。要主动向最优者对标、跟
最强者比拼、与最快者赛跑,把“争创一流”作为工作标准和价
值追求。支队党委始终倡导“荣誉至上”的价值导向,近年来,
队伍建设也取得了丰硕成果。支队连续两年被总队评为“先进支
队党委”,被国家消防救援局评为“执勤训练工作先进集体”和
“‘一短三快’处置机制改革先进支队”,被市委、市政府荣记
“集体二等功”,还涌现出 1 个“自治区安全班组”、4 个“一星
级 X 青年文明号”等一大批先进集体和个人。这些荣誉是全体
指战员用汗水和拼搏换来的,也是激励大家不断前行的动力源泉。
希望大家把这种追求卓越的精神传承下去,在各自的岗位上创造
出新的、更大的业绩。
二要打破“业务壁垒”和“思维桎梏”的局限。随着“全灾
种、大应急”任务的拓展,单一的知识结构和思维模式已无法适
应实战需求。要树立“一专多能、多专多能”的成长理念,既要
深钻细研本职业务,成为本领域的“活字典”“业务通”,又要广
泛涉猎指挥、通信、政工、后勤等其他领域的知识,努力成为
“T”型人才。要敢于向固有的思维定式和工作惯性“开刀”,主
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