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 XX 镇意识形态暨舆情处置工作专题培训会
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镇意识形态暨舆情处置工作专题培
训会议,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贯彻关于意识形态工作的系列重要
论述,全面落实上级党委关于网络安全和意识形态工作的决策部
署,结合当前我们 XX 镇和 XX 经济开发区面临的新形势、新挑
战,进行一次系统性的思想再统一、责任再压实、能力再提升。
刚才,XX 同志传达学习了网络安全保障工作的相关文件,提出
了明确要求,我完全同意。下面,结合我的工作思考和分管领域,
我讲三点意见。
一、提高政治站位,深刻认识新时代意识形态与舆情工作的
极端重要性
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关乎旗帜、关
乎道路、关乎国家政治安全。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意识形
态工作是为国家立心、为民族立魂的工作”。在实现中华民族伟
大复兴的壮阔征程中,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坚定的理
想信念、强大的精神力量和稳定的社会环境。我们必须清醒地认
识到,当前我们正处在一个思想文化空前活跃、价值观念深刻变
动、媒体格局颠覆性重塑的时代。特别是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兴
媒体,已经成为意识形态斗争的主战场、主阵地、最前沿。人人
手中都有“麦克风”,人人都是信息的传播者和接收者,这使得
舆论的生成机制、传播路径和影响方式都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
一个微小的事件,可能在数小时内发酵为席卷全网的舆论热点;
一句未经证实的话语,可能演变为损害政府公信力的网络谣言。
对我们 XX 镇和 XX 经济开发区而言,做好意识形态和舆情
处置工作,绝不是可有可无的“软任务”,而是必须抓紧抓实的
“硬道理”,是关系发展全局的“生命线”。当前,我们正处于产
业转型升级、新旧动能转换、城乡融合发展的关键时期。我们谋
划的重大项目、推进的重点工程、实施的民生政策,都需要一个
和谐稳定、正气充盈的舆论环境作为支撑。可以说,良好的舆论
环境就是生产力,就是竞争力,就是我们招商引资、推动高质量
发展的核心营商环境之一。反之,如果我们在意识形态阵地上打
了败仗,在网络舆论场上失了声、丢了势,那么负面舆情就可能
撕裂社会共识,动摇群众信心,甚至阻碍我们来之不易的发展成
果。因此,全镇上下的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必须站在讲
政治、顾大局、保稳定、促发展的高度,深刻认识到抓好意识形
态和舆情处置工作,既是必须履行的政治责任,也是推动地方发
展的内在要求。我们必须坚决摒弃“与己无关”的看客心态、“说
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的虚浮心态以及“怕出事、想捂盖子”
的鸵鸟心态,切实增强做好这项工作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和行
动自觉。
二、聚焦短板弱项,全面提升意识分类形态风险防范与舆情
处置的实战能力
面对意识形态领域日趋复杂的斗争态势和网络空间变幻莫
测的舆论风浪,我们必须承认,部分干部还存在“老办法不管用、
新办法不会用”的能力恐慌和本领赤字。提升实战能力,是当前
最为紧迫的任务。
第一,要坚持固本培元,筑牢理论武装的“压舱石”。思想
上的清醒和坚定,是应对一切风险挑战的根本前提。如果理论根
基不牢,面对各种错误思潮和负面言论,就容易看不清、辨不明、
站不稳。我们必须坚持不懈地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思想武装头脑。这种学习绝不能停留在读读文件、念念报纸的表
面层次,而是要真正学深悟透其核心要义、精神实质和实践要求,
做到知其然、知其所以然、更知其所以然者何。更重要的是,要
学会运用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来分析和解决我们 XX 镇
的实际问题。比如,如何用新发展理念指导我们的产业布局和生
态治理?如何用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来审视我们的民生工作?
只有将科学理论内化为自己的思想罗盘和行动指南,我们才能在
纷繁复杂的舆论环境中保持定力、校准方向,才能让我们的各项
工作始终沿着正确的道路前进。
第二,要坚持守土尽责,管好建强各类意识形态“主阵地”。
意识形态的阵地,我们不去占领,别人就会去占领。我们必须对
全镇范围内的所有阵地进行一次彻底的梳理和审视,确保其可管
可控,确保其传播的是党的声音、弘扬的是社会正能量。一方面,
要管好传统阵地。我们的会议、文件、宣传栏、报告会、农村大
喇叭等,要坚决杜绝出现任何与中央精神相悖的言论。另一方面,
也是更为关键的,是要建强网络新媒体这个“最大增量”和“最
关键变量”。作为共青团干部,我对此感触尤深。青年在哪里,
我们的阵地就要延伸到哪里。如今,我们镇政府、各部门、各社
区乃至部分企业都开通了微信、视频号等新媒体平台。我们要问
一问自己:我们的内容是否贴近群众、生动活泼?我们是否善于
用网言网语、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去讲述 XX 的发展故事、
XX 的奋斗故事、XX 的暖心故事?我们不能满足于简单的信息发
布,而是要成为优质内容的生产者、正向议题的设置者。此外,
对于各类社区微信群、业主群等“半公开”的社交空间,我们不
能忽视。各社区、各网格要发挥好“前哨”作用,安排专人关注,
对不实信息、负面情绪要及时引导、温和辟谣,防止其蔓延扩散,
把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
第三,要坚持精准施策,牢牢掌握舆情应对的“主动权”。
在信息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