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 2025 年全市应对连续阴雨天气“三秋”生
产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我们召开全市应对连续阴雨天气“三秋”生产工作会
议,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保障国家粮食
安全的重要论述,认真领会农业农村部和全省"三秋"农业生产工
作视频会议精神,深刻分析当前面临的严峻形势,全面部署防灾
减灾保丰收各项任务。近期的持续阴雨天气给秋收秋种工作带来
极大挑战,秋粮抢收、晾晒烘干、农田排涝等工作刻不容缓。我
们必须从政治高度充分认识抓好"三秋"生产的极端重要性和紧
迫性,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工作要求上
来,把应对连阴雨天气、抓好"三秋"生产作为当前农业农村工作
的头等大事,全力以赴确保粮食颗粒归仓、秋种适时进行,坚决
守住人民群众的"粮袋子"和农民的"钱袋子",为维护国家粮食安
全贡献*力量。
一、提高政治站位,深刻认识"三秋"生产的极端重要性
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农业基础稳固,农村和谐稳定,
农民安居乐业,整个大局就有保障,各项工作都会比较主动"。
这一重要论述深刻阐明了"三农"工作在党和国家事业全局中的
基础性地位。当前,我市"三秋"生产正处在关键时期,连续阴雨
天气给秋收秋种带来严峻挑战,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到,抓好"三
秋"生产不仅关系到全年粮食丰收和农民增收,更关系到国家粮
食安全战略的顺利实施。全市各级各部门要切实增强责任感和使
命感,把应对连阴雨天气、抓好"三秋"生产作为当前最重要的政
治任务来抓,充分估计困难风险,科学制定应对措施,最大限度
减少灾害损失,千方百计保障农业生产安全,全力以赴打赢这场
防灾减灾保丰收的硬仗。
(一)坚决扛起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的政治责任。粮食安全是
"国之大者",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我国有十三亿人口,如
果粮食出了问题谁也救不了我们,只有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才能保持社会大局稳定"。这一重要论述精辟阐述了粮食安全对
于国家长治久安的重大意义。我市作为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肩
负着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使命,抓好"三秋"生产既是我们义
不容辞的政治责任,也是我们必须完成好的硬任务。全市各级党
委和政府要深刻认识粮食安全的极端重要性,始终把保障粮食安
全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位置,坚决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要
求,切实扛起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的政治责任。要把抓好"三秋"生
产作为当前农业农村工作的重中之重,集中力量,集中资源,全
力以赴打好打赢这场硬仗,确保全年粮食生产目标顺利完成,为
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出应有贡献。
(二)准确把握当前"三秋"生产面临的严峻形势。入秋以来,
我市遭遇持续阴雨天气,土壤水分饱和,农田出现不同程度积水,
农机下地作业困难,秋粮收获进度受到严重影响,部分已收获作
物无法及时晾晒,面临发芽霉变风险,秋冬种工作也因农田湿涝
而推迟。这种异常天气状况给我市"三秋"生产带来前所未有的压
力和挑战。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在应对自然灾害方面还存在一
些短板和不足,部分乡镇农机具配置不均衡,烘干设备数量不足,
仓储设施容量有限,农业抗灾减灾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面对这
种复杂严峻的形势,我们既要增强忧患意识,充分估计困难风险,
又要坚定信心,积极应对,科学施策,把不利影响降到最低程度。
各级各部门要深入田间地头,实地了解情况,精准掌握灾情,因
地制宜制定应对措施,牢牢把握"三秋"生产主动权。
(三)充分认识抓好"三秋"生产对于农民增收的重要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
中之重,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促进农民增收是"三农"工作
的中心任务,而"三秋"生产直接关系到农民一年的劳动成果能否
顺利转化为实际收入。如果因连阴雨天气导致秋粮减产或品质下
降,将直接影响农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和增收大局。我们必须牢固
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始终把保障农民利益放在首位,
千方百计帮助农民解决"三秋"生产中遇到的实际困难,确保粮食
应收尽收、应烘尽烘、应储尽储,切实维护好农民群众切身利益。
同时,要密切关注农产品市场行情,积极协调收购收储,畅通销
售渠道,确保农民种粮收益,调动农民群众生产积极性,为明年
农业生产奠定良好基础。
二、聚焦关键环节,全面落实防灾减灾保丰收各项措施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粮食生产根本在耕地,命脉在水利,
出路在科技,动力在政策,这些关键点要一个一个抓落实、抓到
位"。这一重要论述为我们抓好农业生产指明了方向和路径。面
对当前连阴雨天气给"三秋"生产带来的不利影响,我们必须紧盯
关键环节,精准施策,全力以赴抓好秋粮抢收、粮食烘干、秋种
准备等各项工作。既要立足当前,采取应急措施解决突出问题,
又要着眼长远,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升防灾减灾能力。全
市各级各部门要立即行动起来,抓住天气转晴的有利时机,集中
人力物力,突击开展抢收抢烘工作,确保秋粮颗粒归仓,同时科
学安排秋种生产,为明年夏粮丰收打好基础。
(一)强化农机统筹调度,打通抢收快收主动脉。一是加强
农机具精准调度和应急调配。要全面摸排全市农机具保有量和分
布情况,准确掌握各地区农机具供需状况,建立精准的农机需求
清单和调配方案。针对雨后农田泥泞湿滑、常规农机难以下地的
问题,要重点调度履带式收割机等适应湿涝环境的农业机械,充
分发挥其作业优势。要建立农机应急调度机制,在全市范围内统
一调配农机资源,重点向受灾严重、农机具短缺的地区倾斜,确
保农机具科学配置、高效利用。要积极联系周边地区,做好跨区
作业机械的引进和对接工作,形成"本地储备+跨区调配"的双保
险机制,切实解决农机具不足问题。二是做好农机服务保障和维
修支持。要设立 24 小时机收服务热线,及时解答和解决农机手
在作业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要组织农机产销企业和维修网点,加
强专用装置与配件供应,确保农机具维修及时、正常运转。要
在重点区域设立农机服务站点,提供油料供应、配件更换、简
单维修等一站式服务,减少农机手往返时间,提高作业效率。要
协调石油石化企业保障农用柴油供应,在重点区域设立流动加油
车,开展送油到田服务,确保农机作业不停顿、不间断。同时要
加强农机手培训,提高操作技能和安全意识,最大限度发挥农机
作业效率。三是大力推进机收减损和技术指导。要牢固树立"减
损就是增产"的理念,把机收减损作为抢收工作的重要环节来抓。
要针对当前作物倒伏、籽粒水分大等特殊情况,指导农机手合理
调整机械参数,优化作业方式,努力降低收获损失。要组织农机
技术人员深入生产一线,开展技术指导和服务,推广适用于湿涝
环境的收割技术和操作规程,提高抢收质量和效率。要加强农机
安全生产监管,排查整治安全隐患,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