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 XX 镇村、社区“三资”及财务管理专题培
训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镇村、社区“三资”及财务管理专
题培训会,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贯彻中央、省、市、县关于加强
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的最新政策精神,分析当前我镇面临的形
势与问题,安排部署下一阶段重点工作,进一步提升我镇基层
“三资”管理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精细化水平。参加今天会
议的有各村、社区的负责人和财务工作人员,都是我们基层“三
资”管理工作的具体组织者和实践者。借此机会,我讲三点意见。
一、提高政治站位,深刻认识新时代背景下加强“三资”管
理工作的极端重要性
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简称“三资”,是发展壮大村
级集体经济、服务保障民生、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物质基础。可
以说,“三资”管理工作抓得好不好,直接关系到党在农村的执
政根基是否牢固,关系到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是否得到有效维护,
关系到农村的社会大局是否和谐稳定。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
和我镇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我们必须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
充分认识这项工作的极端重要性。
第一,加强“三资”管理是夯实党在农村执政根基的必然要
求。“三资”是集体的“家底”,是群众的“命根子”。管好这个
“家底”,就是守护民心。2025 年中央一号文件再次强调,要
“规范集体‘三资’管理,整治乡村振兴领域不正之风和腐败
问题”。这充分表明,中央将“三资”管理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
政治高度。我们基层干部作为党的政策在“最后一公里”的执行
者,必须深刻领会中央精神,把“三资”管理作为一项严肃的政
治任务来抓,确保集体资产在党的领导下,始终为了群众、服务
群众,不断增强党组织在基层的凝聚力和号召力。
第二,加强“三资”管理是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坚
实保障。据初步统计,截至 2025 年上半年,我镇各村、社区集
体资产总额已达到约 1.8 亿元,拥有各类经营性资产、闲置厂房、
土地资源等。这些都是我们发展的宝贵财富。然而,财富如果管
理不善,不仅不能保值增值,反而可能流失贬值。只有建立起一
套科学、规范、高效的管理体系,对每一笔资金的流向、每一项
资产的状况、每一份资源的利用都做到心中有数、账目清晰,我
们才能真正盘活存量、吸引增量,通过资源发包、资产租赁、投
资入股等多种方式,推动集体经济从“输血”向“造血”转变,
为乡村建设、公共服务、民生改善提供源源不断的财力支持。
第三,加强“三资”管理是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
代化的关键一环。基层治理的现代化,核心是制度化和规范化。
财务管理是最能体现一个组织治理水平的窗口。一个村的财务是
“一本清账”还是“一笔糊涂账”,群众看得最清楚,感受也最
直接。当前,群众的民主意识、法治意识、监督意识日益增强,
对村务公开、财务透明的要求越来越高。我们必须主动适应这一
新形势,通过规范“三资”管理,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让集体
资产在制度的笼子里运行,从源头上预防和化解矛盾纠纷,铲除
“微腐败”滋生的土壤,营造风清气正的基层政治生态,构建共
建共治共享的乡村治理新格局。
二、坚持问题导向,清醒把握当前我镇“三资”管理工作中
存在的短板与挑战
近年来,在镇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在同志们的共同努力下,
我镇“三资”管理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制度框架基本建立,管
理水平逐步提升。但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对标上级的严格要
求和群众的热切期盼,我们工作中仍然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短板
和问题,概括起来主要有“四个不到位”。
一是思想认识不到位。部分村干部对“三资”管理的重要性
认识不足,存在“重发展、轻管理”的错误观念,认为只要能把
经济搞上去,管理上粗放一点、程序上简化一点没关系。有的甚
至把集体资产当成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决策“一言堂”、开支
“一支笔”,民主理财、村务监督小组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为违规操作埋下了隐患。
二是制度执行不到位。虽然我们镇里和各村都制定了一些管
理制度,但“牛栏关猫”、制度空转的现象依然存在。比如,在
资产资源处置上,有的村不按规定履行民主决策和审批程序,存
在暗箱操作、低价发包、违规出租等问题;在资金使用上,有的
村白条抵库、大额现金支付、账实不符等现象屡禁不止;在工程
项目建设上,有的村规避招投标,项目资金超预算、工程质量
无保障,群众意见很大。
三是监督管理不到位。监督体系仍不健全,存在“上级监督
远、同级监督软、下级监督难”的困境。镇相关职能部门的日常
监管有时失之于宽、失之于软,审计检查的深度和广度有待加强。
村务监督委员会的监督能力和权威性不足,一些监委会成员碍于
人情世故,不愿监督、不敢监督,监督作用形同虚设。信息公开
的及时性、全面性、规范性也有待提高,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
监督权没有得到完全保障。
四是能力素质不到位。随着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