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 XX 区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此召开全区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主要
任务是深入学习贯彻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系列重要论述,总
结成绩、分析形势,研究部署下一阶段重点工作,凝聚共识、坚
定信心,全力推动全区国有资本与国有企业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实
现更高质量的发展。刚才,区国资部门汇报了全区国资国企改革
的总体情况,几家区属国有企业的负责同志也结合自身实际,谈
了很好的想法和打算,听后很受启发。
当前,我区国有企业正处在转型升级、跨越发展的关键时期。
经过多年努力,发展方向日益明确,改革路径愈发明晰,发展势
头持续向好。可以说,基础已经夯实,前景十分广阔,未来大有
可为。全区上下,特别是各国有企业的领导班子和广大干部职工,
必须进一步增强发展的信心与决心,以更高的站位审视未来,以
更宽的视野拓展市场,以更实的举措提升能级,奋力推动我区国
有企业从量的积累迈向质的飞跃,从规模扩张转向效益提升,实
现从“百亿级”资产体量到“一流化”核心竞争力的新跨越,
为 XX 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加强劲、更加持久的动能。
下面,我围绕“坚定不移推动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这一
核心目标,讲几点意见。
一、肯定成绩,正视挑战,在精准识变中把握高质量发展主
动权
近年来,全区国资国企战线的同志们锐意进取、扎实工作,
推动国企改革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特别是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开
展以来,各项重点任务取得了决定性进展。
一是综合实力迈上新台阶。截至 2024 年底,以 XX 国资集
团为代表的区属骨干国企,合并资产总额已达到 863.53 亿元,
所有者权益达到 545.94 亿元,全年实现营业总收入 40.69 亿元。
这些数据充分说明,我区国有企业的资产规模、资本实力和市场
影响力显著增强,已经成为支撑区域经济发展的坚实骨干力量。
二是改革攻坚取得新突破。我区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主体任务
已基本完成,部分指标超额完成省定目标。现代企业制度建设成
效显著,如市级层面要求设立董事会的 34 户企业已全部完成“应
建尽建”,法人治理结构不断完善。混合所有制改革稳步推进,
市场化经营机制加速形成,经理层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得到有效
落实,薪酬分配体系更趋科学合理。这些深刻的体制机制变革,
为企业注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活力。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对标高质量发展
要求,对标先进地区经验,我区国有企业发展仍面临诸多挑战和
深层次问题。首先,盈利能力与资产规模不相匹配。2025 年第
一季度,部分重点国企出现了阶段性的利润下滑,甚至亏损,
如 XX 国资集团利润总额为-0.03 亿元。这警示我们,企业的“造
血”功能依然偏弱,营业收入的增长并未完全转化为实实在在的
经济效益,资产的运营效率有待进一步提升。其次,产业布局
与转型要求存在差距。当前,我区部分国有企业的业务仍较多集
中在传统的基础设施建设、土地整理开发等领域。虽然这些业务
在过去为城市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但其盈利模式相对单一,受
政策影响较大,在新一轮产业竞争中缺乏核心优势。战略性新兴
产业、现代服务业等高附加值领域的布局仍然不足。再次,风险
防控与发展速度未能完全同步。随着资产规模和融资体量的快速
扩张,企业的债务风险、投资风险和经营风险也在累积。部分企
业资产负债率偏高,短期偿债压力较大,融资结构有待优化。如
何建立健全系统性、穿透式的风险防控体系,成为保障企业行稳
致远的紧迫课题。这些问题,是发展中的问题,也是前进中的挑
战,必须高度重视,并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二、深化改革,激发活力,以市场化为根本动力重塑核心竞
争力
改革是破解发展难题、增强发展活力的根本出路。当前,国
企改革已进入深水区,必须以更大的决心和勇气,向更深层次的
体制机制障碍开刀,真正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
第一,要着力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制度是企业行稳
致远的基础。要持续巩固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成果,推动制度优势
转化为治理效能。重点是做实法人治理结构。董事会的规范运作
是关键,要厘清党组织、董事会、经理层等治理主体的权责边界,
保障董事会依法行使重大决策、选人用人、薪酬分配等权力,真
正实现“权责法定、权责透明、协调运转、有效制衡”。要全面
深化经理层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打破“铁饭碗”,建立刚性约
束,将经营业绩与个人薪酬、职务任免强挂钩,形成管理人员
“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常态化机制。
第二,要着力优化国有资本布局和资产结构。要树立“有进
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的理念。一方面,要坚决“退”。对那
些长期亏损、不具备竞争优势的非主营业务和低效无效资产,要
下决心通过兼并重组、股权转让、关闭破产等多种方式进行清理
处置。盘活闲置资产和低效资产,不仅是提升运营效益的直接手
段,更是优化资源配置、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前提。另一方面,要
精准“进”。要围绕我区产业发展战略,发挥国有资本的引导和
带动作用,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新
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通过设立产业基金、直接股权投资、并
购优质企业等方式,培育新的增长点,构建支撑未来发展的现代
化产业体系。
第三,要着力健全市场化薪酬分配和激励机制。活力源于动
力,动力来自激励。必须深化薪酬考核改革,构建真正体现效率
和公平的分配体系。要健全完善与劳动力市场基本适应、与企业
经济效益和劳动生产率挂钩的工资决定和正常增长机制。核心是
推行差异化薪酬。在管理层,要严格兑现契约,业绩升、薪酬升,
业绩降、薪酬降;在员工层,要全面推行绩效考核,将收入与岗
位价值、实际贡献紧密结合,彻底告别“大锅饭”,充分调动每
一位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同时,可以稳妥探索员
工持股、股权激励等中长期激励方式,让核心骨干人才与企业形
成更加紧密的利益共同体。
三、强化担当,服务大局,以服务区域发展为核心使命彰显
时代价值
国有企业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
必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