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中华文化全球传播效能的意义和路径
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发展的重要支撑。党的
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加强国际
传播能力建设,全面提升国际传播效能”“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
向世界”。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要“优化文化服务和文化
产品供给机制”“构建更有效力的国际传播体系”。这些重要论述,
阐明了新时代提升中华文化全球传播效能的战略意义和实践路
径,为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提供了根本遵循。
1.提升中华文化全球传播效能的时代意义
一方面,提升中华文化全球传播效能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
国、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国际话语权的必然要求。当今世界,
文化软实力的竞争已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维度,谁能够在全
球范围内有效传播自身的文化理念和价值主张,谁就能够在国际
舆论格局中赢得更多理解、认同与支持。中华文化所蕴含的“和
而不同”“天下为公”等观念,不仅集中展现了中华民族独特的
精神气质,也与当今世界对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普遍诉求
高度契合。提升中华文化的全球传播效能,有助于在国际竞争与
全球治理中赢得战略主动,推动中华文化软实力更好地转化为国
际影响力与文明感召力,进而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和
推进人类文明进步事业提供坚实支撑。
另一方面,提升中华文化全球传播效能具备坚实的历史基础
与现实可能。首先,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积淀了“天人合一”“民
为邦本”等思想,不仅塑造了中华民族的精神气质,也为应对
当今世界的共同挑战提供了中国智慧。其次,国家高度重视国际
传播能力建设,加强对外传播平台建设、支持海外文化交流项目
等,为文化“走出去”提供了制度支持与资源保障。最后,数智
时代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技术条件,人工智能、大数据、
区块链、沉浸式媒体等新兴技术为中华文化传播精准触达、广泛
覆盖开辟了新路径,使其以更具现代感的鲜活方式进入世界公众
的视野。由此可见,从文明价值的内在契合、国家实力的外部支
撑以及智能传播的技术助力来看,中华文化全球传播效能的提升
具备坚实的基础与广阔的空间。
提升中华文化全球传播效能,不仅要在战略上高度重视,还
要在实践中找准着力点,全方位协同推进。应立足时代背景和国
际形势,坚持系统谋划、重点突破,从深挖文化资源、创新话语
体系、培养复合型人才、拓展传播载体四个方面着力,不断增强
中华文化的表达力、亲和力和影响力。
2.深挖文化资源,展现中华文化独特价值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
源宝库。提升中华文化全球传播效能,关键在于把深厚的文明底
蕴转化为鲜活的传播内容,把丰富的文化资源转化为人类共享的
精神财富。
坚定文化自信,高扬文化主体性。只有持续巩固文化主体性,
才能在多元文化交流中保持清醒和定力,以独特的文化气质赢得
世界认同。新征程上,要把增强文化自信作为提升传播效能的首
要任务,坚持以我为主,立足中华文化的独特创造性,坚定不移
走自己的文化发展道路。
提炼精神标识,展示文化精髓。在全球文明多元交流的背景
下,一个国家的文化能否被世界广泛认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
是否拥有具有代表性的精神标识。为此,应深入挖掘和凝练能够
代表中华文明的文化精髓,将其转化为具有鲜明辨识度和广泛传
播力的文化符号,使中华文化以更鲜明、更独特的形象走向世界。
立足历史与当代,全面展现形象。中华文化既承载五千多年
文明的深厚底蕴,也展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生动实践。
只有实现历史与现实相贯通、传统与现代相结合,才能构建真实、
立体、全面的中国形象。为此,既要从历史入手,讲好中国的历
史故事、文物故事、非遗故事,彰显中华文明厚度;也要从现实
入手,讲好中国的发展故事、改革故事、创新故事,展现当代中
国风貌。
突出价值共鸣,寻求最大公约数。中华文化的独特价值不仅
属于中华民族,也是人类的共同财富。和平、发展、公平、正义、
民主、自由是中华文化蕴含的重要理念,也是世界广泛认同的价
值追求。我们应善于把中华文化的思想内涵转化为具有普遍意义
的价值观念,推动形成跨越国界的价值共识,增强中华文化的亲
和力与感染力。
3.创新话语体系,增强全球文化共鸣
话语是文化传播的桥梁,是世界了解中国的重要途径。提升
中华文化全球传播效能,不仅需要扎根本土、深厚丰赡的思想内
容,也需要契合国际社会理解习惯的表达方式。
推动传播方式实现由“展示推介”转向“互动参与”。注重
搭建多层次的交流平台,营造多样化的互动场景,使海外受众由
被动接受转向主动参与。把握各国民众的文化偏好和心理需求,
通过文化体验、合作共建、跨国对话等方式,增进各国民众对中
华文化的理解和认知,在尊重差异的基础上实现有效转化、恰当
表达与精准传播,在交流互动中激发情感共鸣,从而推动中华文
化由外在展示走向内在认同。
推动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