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党课稿:练就项目谋划“真功夫”提升高质量发展“硬实力”

加入Vip免费下载 立即下载
党课稿:练就项目谋划“真功夫”提升高质量 发展“硬实力” 同志们: 今天,我们齐聚县委党校,围绕“练就项目谋划‘真功夫’, 提升高质量发展‘硬实力’”这个主题,和大家作一次交流。安 排这样一堂课,目的非常明确,就是要动员全县上下的思想和力 量,共同研究和探讨在即将到来的“十五五”时期,我们如何通 过高质量的项目谋划,为 XX 县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注入 强劲动力。 项目建设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生命线”,是推动一切工作的 总抓手。一个地方的发展,短期靠项目,中期靠项目,长期还是 靠项目。可以说,我们今天所拥有的一切发展成果,都凝结在过 去一个个具体的项目之上;我们明天想要实现的一切发展蓝图, 也必须落实到未来一个个坚实的项目之中。因此,在“十五五” 规划即将开启的历史节点上,每一位在座的同志,作为全县各条 战线上的骨干力量,都必须深刻认识到,抓项目就是抓发展,谋 项目就是谋未来。我们必须打破部门、层级和领域的界限,促进 思想的碰撞和经验的交流,共同围绕县域发展大局,全面提升项 目谋划的能力,增强我们运用产业化思维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本领。 我们要做的,就是把那些富有创意、饱含潜力、能够重塑 XX 未 来的“金点子”,通过科学的论证、精准的谋划、有力的推动, 转化为一个个看得见、摸得着、落得地的好项目、大项目。 一、深刻领会,准确把握项目建设的战略支撑作用 首先,我们必须在思想深处,对项目建设的重要性有一个更 加清醒、更加深刻的认识。项目建设绝不是发改、财政、商务等 几个经济部门的事情,它是关乎全县发展全局的系统性工程,是 检验我们各级干部能力和作风的“试金石”。 第一,项目是驱动经济增长的“主引擎”。投资、消费、出 口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而投资是其中最直接、最有 效的驱动力,项目的本质就是有效投资的载体。回顾过去,无论 是“十五”期间我们完成的近 XX 亿元投资,还是“十三五”、 “十四五”时期我们上马的一批批重大产业项目和基础设施工程, 都为我县的经济总量扩张、财政收入增长、城乡面貌改善提供了 最根本的支撑。面向未来,面对日益激烈的区域竞争格局,如果 我们不能在项目数量、投资体量和建设质量上实现新的突破,发 展就会失速,差距就会拉大,我们就可能在百舸争流中落于人后。 根据我们的初步统计,全县“十四五”期间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 资超过 XX 亿元,有力支撑了经济的平稳健康发展。展望“十五 五”,要实现我们既定的经济社会发展目标,没有年均百亿以上 的投资强度,是难以想象的。而这些投资,不会凭空而来,必须 依靠我们谋划、争取和落地一个个实实在在的项目。 第二,项目是优化产业结构的“加速器”。一个地方的产业 竞争力,最终体现在其产业结构是否优化、产业链条是否完整、 产业生态是否健康。而这一切,都需要通过项目建设来调整、 来塑造。一个优质的龙头项目,往往能带动一个产业链的形成, 催生一个产业集群的崛起。过去,我们的一些传统产业之所以面 临瓶颈,根源在于缺乏能够引领转型升级的重大项目。我们的一 些新兴产业之所以“只开花不结果”,关键也在于缺乏能够实现 规模化、集群化发展的核心项目。因此,谋划项目,绝不能仅仅 是“捡到篮子里的都是菜”,必须紧紧围绕“强链、补链、延链” 的目标,用项目的“增量”来调整产业的“存量”,用项目的“高 质量”来引领产业的“高层次”。一个投资 XX 亿元的新材料项 目,可能彻底改变我县工业的短板;一个投资 XX 亿元的文旅融 合项目,可能让我们长久以来的生态优势真正转化为经济优势。 这便是项目的“蝶变”效应。 第三,项目是增进民生福祉的“压舱石”。我们发展的根本 目的是什么?是为了让全县人民过上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项目 建设,一头连着发展,一头连着民生。无论是修建一条新的道路、 一所新的学校、一座新的医院,还是建设一个现代化的农产品加 工厂,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这些最终都会转化为人民群众实实 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好的项目,可以创造更优美的 城乡环境,吸引更多的人才来到 XX、扎根 XX,为我们的产业 发展注入新鲜的活力,最终实现聚势蓄能,惠及一方百姓。可以 说,每一个民生项目,都是一块温暖人心的“压舱石”,都是我 们党“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最生动的体现。抓好项目建设, 就是我们践行初心使命最直接的行动。 二、审时度势,清醒认识“十五五”时期的机遇与挑战 谋划项目,必须胸怀“国之大者”,必须对我们所处的时代 背景和发展环境有清醒的判断。“十五五”时期,是实现第二个 百年奋斗目标的关键五年,也是我国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 高质量发展的攻坚时期。对 XX 县而言,这五年既充满了严峻的 挑战,更蕴含着重大的历史机遇。 我们面临的挑战不容低估。从外部看,全球经济复苏乏力, 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产业链、供应链面临重构,这给我们引进外 部资金、技术和市场带来了更多不确定性。从国内看,经济发展 进入新常态,正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过去那种依靠要素 投入、规模扩张的粗放型发展模式已经难以为继。区域竞争日趋 “白热化”,周边的兄弟县市都在奋力奔跑、争抢资源,我们不 进则退、慢进亦退的压力空前巨大。从自身看,我县的产业结构 还不够优化,传统产业占比依然较高,新兴产业尚未形成规模; 城乡发展不平衡、公共服务供给不足等问题依然存在;土地、环 境、能耗等要素制约也日益趋紧。这些都是我们在谋划“十五五” 项目时必须正视和破解的难题。 但我们更要看到,挑战之中孕育着更大的机遇。谁能看清机 遇、抓住机遇、用好机遇,谁就能在未来的发展中赢得主动、抢 占先机。 一是国家重大战略带来的政策机遇。党中央正大力推进乡村 振兴、新型城镇化、区域协调发展等重大战略。特别是“双碳” 目标的提出,为我们这样的生态优势地区打开了前所未有的发展 空间。国家对生态功能区、粮食主产区、革命老区的支持力度持 续加大,各类专项债券、中央预算内投资、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 具等,都为我们谋划项目、争取资金提供了宝贵的“窗口期”。 我们的生态资源、农业基础、红色文化,都与国家政策导向高度 契合。关键在于我们能否把这些优势和政策精准地“翻译”成一 个个符合投向、具有竞争力的好项目。 二是产业变革和技术革命带来的换道超车机遇。当前,以数 字技术、人工智能、生物科技、绿色能源为代表的新一轮科技革 命和产业变革方兴未艾。这为我们这些后发地区实现“换道超车” 提供了可能。我们或许在传统赛道上不占优势,但可以在新赛道 上实现并跑甚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