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 XX 大学校友书画协会授牌仪式上的致辞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书画家同仁,亲爱的乡亲们、朋友们:
今夜的风,是从陇山深处吹来的——带着玉米成熟的香,裹
着碑石的清润,更衔着 XX 大学百年校园里飘来的墨韵。当
“XX 大学校友书画协会”的牌匾即将嵌进我馆的门楣,我站在
这方新拓的于右任先生“行修而名立”碑刻前,深深感到原来文
脉的温度,从来都是一脉相承的滚烫。此刻,请允许我以三鞠躬,
敬这天地、敬这人心、敬这生生不息的书法魂:
一鞠躬,敬各位领导各位来宾的拨冗惠顾,敬远道而来的兰
大师友。从黄河之畔的兰大校园,到黄土塬上的小小书馆,你们
带来的不只是一块铜牌,更是“自强不息、独树一帜”的大学精
神。记得张宏发教授曾说“书法是中国人的精神图腾”,今日你
们踏尘而来,正是让这图腾在乡土间立得更稳、照得更亮;
二鞠躬,敬朝夕相伴的父老乡亲。九年前我扛着第一块青石
板回村时,有人说“老九疯了,钱多的没处去了,写字就好好写
字么,怎弄这事呢?能当饭吃吗?”可后来正是你们帮我抬石头、
和泥巴、拓拓片,连七十多岁的危重病人新文叔都蹲在墙根帮我
看护着石板。如今村道上的字碑成了娃们的“课外书”,晒谷场
的拓片成了婆娘们的“致富经”——这墨香里的烟火气,全是你
们给的暖;
三鞠躬,敬这方刻着“根”的土地。陇中自古是文脉厚土,
伏羲画卦于此,秦隶发源于此,于右任先生的祖根也系于此。
我守着这方水土,以笔为锄、以石为田,不过是想让老祖宗传
下的书法,不只是博物馆里的展品,更是咱老百姓炕头上的念
想、手心里的温度。
在座诸位都是书画界的知音,想必都懂:汉字从来不是冰冷
的符号。甲骨文的刀痕里,藏着先民“观乎天文,以察时变”的
智慧;王羲之《兰亭》的飞白里,漾着“仰观宇宙之大”的旷达;
颜真卿《祭侄文稿》的顿挫里,奔涌着“忠义千秋”的热血;而
于右任先生晚年写“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每一笔都重得像叩问
——这,就是书法的魂,是中国人的精神脊梁!
九年前我建这座书法馆,没想着当“书法名家”,就想做“接
地气”的三件事:
第一件,在村路上“铺”一部书法史。从《乙瑛碑》的端庄
到《石门颂》的野逸,从柳公权的“心正”到于右任的“风骨”,
一百二十余块石碑被我们嵌进村口的路、农户的墙。去年有个省
城来的游客,蹲在碑廊前看了半小时,说“原来书法不是挂在墙
上的,是长在土里的”。而我最感动的,是村里的娃们放学路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