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 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关于餐饮经营户专项监
督检查的工作情况报告
为深入贯彻落实健康 XX 建设战略部署,持续巩固卫生县城
创建工作取得的宝贵成果,本局于近期在全县范围内组织开展了
针对餐饮服务经营单位的食品安全专项监督检查行动。此次行动
聚焦关键环节,着力解决突出问题,旨在全面提升我县餐饮行业
食品安全保障水平,切实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与生命安
全。现将本次专项检查的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本次专项监督检查行动紧密围绕“强监管、防风险、保安全、
促发展”的核心思路,坚持问题导向与目标导向相结合,通过周
密部署、精准发力与严格执法,取得了阶段性显著成效。
(一)行动组织与资源投入
为确保行动的专业性与权威性,局党组高度重视,成立了由
主要领导挂帅的专项行动领导小组,制定了详尽的实施方案,明
确了工作目标、检查重点与责任分工。行动自 2025 年 9 月 15 日
启动,至 10 月 25 日结束,历时 40 天。全局系统抽调骨干执法
力量 30 人,组建了 6 个跨区域交叉检查小组,确保检查工作的
客观公正。在经费保障方面,本次行动专项预算投入 20 万元,
主要用于购置快速检测试剂、执法记录设备、专业培训以及覆盖
全县范围的宣传材料印制等。检查工具方面,除常规的执法文书
与取证设备外,还配备了便携式食品安全快速检测仪,可对农药
残留、非食用化学物质等进行现场初步筛查,提升了风险发现的
即时性。各检查小组严格遵循法定程序,以每日不低于 8 小时的
高强度状态投入工作。
(二)检查范围与核心内容
本次行动以县城区餐饮经营户为重点,逐步辐射至各乡镇主
要餐饮服务单位,共计检查各类餐饮经营户 250 余户。检查方式
上,采取“现场实地核查与后台票证核对相结合”的模式,深入
后厨、库房、清洗消毒间等核心区域,对标《中华人民共和国食
品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操作规范》等法
律法规要求,重点对以下四个方面进行全面排查:一是索证索票
与台账管理,核查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及相关产品的采购记录、
供应商资质证明与检验合格报告是否齐全、规范;二是从业人员
健康管理,查验厨师、服务员等直接接触入口食品人员的有效健
康证明持有情况与个人卫生状况;三是餐饮具清洗消毒保洁,重
点检查清洗、消毒、保洁设施设备的正常运转情况以及相关操作
流程记录是否完整、真实;四是加工操作与环境卫生,评估后厨
布局流程是否合理、是否存在生熟交叉污染风险、食品储存条件
是否达标以及“三防”设施是否完善有效。
(三)主要成效与问题处置
通过为期一个多月的集中整治,我县餐饮行业的食品安全管
理水平得到有效提升,经营者主体责任意识显著增强。
首先,风险隐患得到有力遏制。检查中共发现各类食品安全
问题隐患 85 个,针对其中问题较为突出的 62 家经营户,执法人
员依据现场情况,当场下达了《责令整改通知书》,明确指出存
在问题、整改标准与整改时限,要求其限期整改到位。截至本报
告提交之日,已有 58 家经营户按要求完成整改并通过复核,整
改完成率达到 93.5%。剩余 4 家正在积极整改中,本局已派出专
人进行“一对一”跟踪督办,预计于 2025 年 11 月 10 日前全部
完成整改销号。
其次,行业规范化水平得到提升。针对检查中发现的部分餐
饮单位食品安全信息公示栏内容陈旧、信息缺失或不规范的问题,
执法人员现场指导并督促 180 余户经营者完成了信息更新工作。
更新后的公示栏清晰公示了《食品经营许可证》、从业人员健康
证明、食品安全等级、分片包干监管人员及其联系方式等核心信
息,确保了公示内容的“实时、准确、透明”,有效保障了消费
者的知情权与监督权。
最后,社会共治氛围日益浓厚。在执法检查的同时,执法人
员大力开展宣传教育,向经营户普及制止餐饮浪费的相关法规政
策,积极推广“小份菜”“半份菜”等节约型消费模式,引导其
主动落实“光盘行动”。同时,强化“每个人是自己健康第一责
任人”的理念宣贯,系统讲解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知识,引导经
营者从“要我合规”向“我要合规”转变,营造了“诚信守法经
营、共享安全消费”的良好社会氛围。
二、存在问题
尽管本次专项检查取得了一定成效,但通过深入排查与系统
分析,也暴露出我县餐饮行业在食品安全管理方面依然存在一些
深层次、普遍性的问题,必须高度重视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根据现场发现的 85 个问题统计分析,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硬件设施与环境卫生问题突出
环境硬件条件不达标是本次检查发现的共性问题之一。在此
次发现的85个问题中,涉及此类问题的有28个,占比高达32.9%。
具体表现为:部分老旧城区的小型餐饮单位受经营场所面积限制,
后厨布局不合理,未能严格区分清洁区、操作区与污染区,存在
食品交叉污染的潜在风险;部分经营户的“三防”设施配备不全
或维护不当,如纱窗破损、防鼠板缺失、灭蝇灯失效等,为有害
生物侵入提供了可乘之机;另有少数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