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 市 2025 年度根治欠薪工作情况报告
2025 年以来,XX 市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及 XX 自
治区关于根治拖欠劳动者报酬工作的决策部署,始终将保障劳动
者工资支付作为重大民生工程和重要政治任务,坚持问题导向、
目标导向和结果导向相统一,聚焦源头预防与高效处置,不断创
新工作机制,完善治理体系,全力维护广大劳动者的合法薪酬权
益,为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与和谐稳定提供了坚实保障。现将本年
度工作情况总结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与主要成效
本年度,全市根治欠薪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
通过系统性谋划、精细化管理和创新性实践,取得了显著成效。
整体呈现出责任体系更加健全、源头治理更加深入、维权渠道更
加畅通、执法效能更加彰显的良好态势。
(一)强化顶层设计,构建高效协同治理体系
始终坚持高位统筹,将根治欠薪工作纳入市委、市政府年度
重点工作任务和重要议事日程,市级主要领导与分管领导年内多
次主持召开专题会议,深入研判形势,精准部署任务。在严格落
实《XX 自治区保障劳动者工资支付条例》的基础上,创新性地
将该项工作纳入对各旗区及相关部门的年度绩效考核指标体系,
以刚性考核倒逼责任落实,有力推动了治理工作的常态化与制度
化。
为确保工作有章可循、责任清晰,市级层面牵头印发了
《XX 市治理欠薪专项行动工作方案》与《政府国企项目欠薪问
题专项整治工作方案》等一系列纲领性文件。这些文件明确了旗
区政府的属地管理责任与住建、交通、水利等行业主管部门的监
管责任,成功构建起“市级统筹协调、旗区分级落实、部门协同
联动”的立体化工作格局,形成了齐抓共管、合力攻坚的强大工
作合力,为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坚实的制度保障。
(二)创新监管模式,实现源头预防精准施策
深刻认识到源头预防是根治欠薪问题的根本之策,本年度在
监管方式上着力创新,力求抓早抓小、防患未然。
一是实施“大数据+铁脚板”的精准督导。组建了由人社、
发改、财政、住建等多部门构成的 9 个市级专项督查组,对全市
范围内 160 余个在建工程项目开展“拉网式”与“点穴式”相结
合的专项督导检查。督查工作充分运用“XX 自治区工程建设领
域劳动者工资支付监控预警平台”等数字化工具,实现了对项目
用工实名制管理、工资专用账户、总包代发工资等核心制度落实
情况的线上实时监控。例如,通过平台数据比对,曾发现某旗区
一项目 8 月份平台考勤记录显示在岗 114 人,但工资专户仅为
96 人发放了工资,存在 18 人的薪酬发放数据缺失。督查组立即
介入核查,查明部分人员因个人工资卡冻结等原因,由施工单位
通过现金等方式线下结清。针对此情况,督查组当即督促总包单
位补齐相关佐证材料,详细梳理考勤记录,为每位线下结算人员
制作专属工资台账,确保了线上数据与线下实际“人、岗、薪”
的精准匹配与闭环管理。截至目前,通过此类督查已累计推动整
改劳动合同签订不规范、考勤与发薪人数不匹配、制度落实不到
位等各类问题 1160 条。
二是推进全链条数字化动态监管。全市范围内,已累计将
993 个工程建设项目纳入监控预警平台统一管理,覆盖实名制登
记劳动者 6.69 万人,通过平台代发工资总额达 XX 亿元。为确
保平台发挥最大效能,建立了“每日提醒、每周调度、每月通报”
的常态化预警处置机制,对平台产生的 11207 条各类预警信息进
行逐一核实、分类处置,确保了风险隐患的早期发现与快速干预。
三是创新“分类调度+四函一单”的资金拨付督办机制。针
对各项目工资发放日期约定不一、人工费用拨付易出现延迟的现
实问题,独创了“分类调度、精准督导”工作法。按照项目约定
的“每月 10 日、15 日、20 日、25 日、30 日前发放工资”等不
同时间节点,建立分类管理台账,实施动态跟踪。尤其紧盯政府
投资和国有企业投资项目这一关键领域,综合运用提醒函、催办
函、督办函、约谈函和工作提示单的“四函一单”工具箱,强力
督促建设单位严格按照施工合同约定,按时足额向工资专户拨付
人工费用。今年 7 月,在监控中发现某重点工程建设项目一期未
能如期在约定 15 日前发放工资。经核实,系建设单位人工费拨
付延迟所致。市治理欠薪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迅速启动督办程序,
首先下发提醒函,随后跟进催办函,通过环环相扣的督办压力,
在 3个工作日内成功推动建设单位补足了 228万元的人工费用缺
口,从源头上消除了欠薪风险。本年度,全市已累计下发提醒
函 9 份、催办函 6 份,成功督促补足人工费用缺口 425.24 万元,
源头防欠效果显著。
(三)拓宽维权渠道,确保线索处置闭环高效
坚持“民有所呼、我有所应”,致力于打通劳动者维权“最
后一公里”,构建了线上线下协同、便捷高效的维权服务体系。
一是构建“线上+线下”立体化维权网络。线上,充分保障
国家欠薪线索反映平台、12345 政务服务便民热线等国家及自治
区级渠道的畅通无阻;线下,在市、旗两级人社部门及乡镇(街道)
便民服务中心普遍设立劳动维权投诉举报专门窗口,安排专人接
待。截至目前,全口径共接收各类欠薪问题线索 10971 条,均已
按规定时限办理,办结率达到 100%。
二是开发属地化“一码通”维权平台。为进一步方便劳动者,
特别是对线上操作不熟练的群体,市级自主研发了名为“XX 码”
的属地化欠薪线索处置平台。劳动者通过手机扫描二维码,即可
进入一个集“法规查阅、诉求提交、进度查询、结果反馈”于一
体的一站式服务界面。该平台操作简便、指向明确,极大降低了
维权门槛。今年 8 月,劳动者于某通过“XX 码”反映某建设公
司拖欠其工资 8000 元,其属地劳动保障维权部门在当日即完成
受理分办,并于 5 个工作日内协调该公司结清了拖欠的工资。截
至目前,“XX 码”平台已累计受理劳动者投诉 422 条,其中超
过 78%的诉求在属地层面得到了快速高效化解,成为化解基层矛
盾的“减压阀”和“稳定器”。
三是建立“全口径回访+回头看”的案件质量监控机制。为
杜绝案件“程序性办结”而矛盾“实质性未了”的问题,市级层
面创新建立了对已办结线索的“全口径回访”制度。通过电话、
短信等方式,对办结案件的当事人进行逐一回访核实。年内已累
计回访线索 4900 余条,从中发现了 684 条存在“协议未完全履
约、核心诉求未根本解决”等问题的线索。针对这些问题线索,
立即启动“回头看”程序,建立专门台账,明确整改时限与责任
单位,全部退回各旗区重新办理,并由市级进行挂牌督办,实时
跟踪办理进度,直至问题彻底解决。目前,在“回头看”的案件
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