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 XX 县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县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工作会议,主
要任务是深入学习贯彻党中央关于乡村振兴的系列重要决策部
署,认真落实省委、市委工作要求,通过现场观摩学习先进经验,
集中部署谋划未来实策,动员全县上下进一步统一思想、凝聚共
识、压实责任,以更高站位、更大力度、更实举措,推动我县党
建工作与乡村振兴深度融合、互促共进,奋力开创我县农业农村
现代化建设新局面。
今天上午,我们组织大家到 XX 镇 XX 村等几个示范点进行
了现场观摩。一路走、一路看,一路听、一路思,相信大家和我
一样,都深受触动、备受启发。昔日相对落后的村庄,如今呈现
出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崭新
气象。特别是 XX 镇 XX 村,通过盘活闲置的土地、宅基地和校
舍资源,采取“党员示范、群众跟进”的模式,大力发展农文旅
融合产业,建成了 10 余家特色农家乐、2 家精品民宿,打造了 5
处生态采摘园,不仅带动了本地超过 100 名群众就近就业,每年
还吸引游客超过 2 万人次,村集体经济实力显著增强,成功创建
为省级和美乡村示范村。实践是最好的教科书,现场是最好的课
堂。XX 村的“蝶变”,是我县近年来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工作的
一个生动缩影。这充分证明,抓好党建是乡村振兴的最大优势,
建强堡垒是推动发展的根本保障。
刚才,会议通报表扬了“十四五”期间在抓党建促乡村振兴
工作中涌现出的一批先进集体和个人,部分乡镇和村社的负责同
志作了很好的交流发言,分享了经验、展示了成果,听了之后很
受鼓舞。下面,我结合上午的观摩感受和近期的调研思考,讲三
点意见。
一、肯定成绩,总结经验,在“三个转变”中坚定走好党建
引领乡村振兴之路的信心与决心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近年
来,县委始终坚持把抓党建促乡村振兴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
摆在突出位置,强化顶层设计,狠抓工作落实,推动全县乡村振
兴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回顾过去几年的奋斗历程,我们欣喜
地看到,在全县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的共同努力下,我县
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工作实现了“三个转变”,积累了宝贵经验。
第一,实现了干部队伍从“被动执行”到“主动作为”的深
刻转变。我们始终坚持把干部队伍建设作为关键一环,通过优化
选派、强化培训、严格考核,乡村振兴一线的干部精神面貌焕然
一新。过去,一些干部存在“等靠要”思想,习惯于按部就班、
被动应付。现在,广大基层干部特别是村党组织书记,主动“走
出去”学习考察,“请进来”专家指导,积极谋划项目、争取资
金、发动群众,成为了带领群众致富的“主心骨”和“领头雁”。
我们欣喜地看到,一批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
队伍正在茁壮成长,他们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
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在乡村振兴的广阔舞台上挥洒汗水、
建功立业。
第二,实现了产业发展从“单一零散”到“特色集群”的优
化转变。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我们坚持因地制宜、
精准施策,引导各村社依托自身资源禀赋,大力发展特色优势产
业。从过去“东一榔头、西一棒子”的零散种植养殖,逐步转向
了规模化、品牌化、集群化发展。上午看到的 XX 村就是典型代
表,他们围绕一个“果”字做文章,延伸出了采摘、餐饮、住宿、
观光等多元业态,形成了农文旅融合的产业集群。放眼全县,我
们成功培育了一批如高山蔬菜、道地中药材、生态养殖等具有区
域竞争力的特色产业板块,打造了多个“一村一品”、“一镇一业”
的专业村镇,有效带动了群众增收致富,为村级集体经济的“强
筋壮骨”注入了源头活水。
第三,实现了群众参与从“观望被动”到“共建共享”的积
极转变。乡村振兴,主体是农民。我们坚持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
通过党员联户、积分管理、村民议事会等有效载体,充分激发了
广大群众的内生动力。从过去“干部干、群众看”的局面,转变
为如今“大家事、大家议、大家办”的生动实践。在人居环境整
治中,党员带头拆除违建、清扫庭院,群众自发参与;在产业发
展中,党员带头试种新品、尝试新模式,群众积极跟进。这种
“党员示范、群众跟进”的模式,不仅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更
让群众在参与中提升了主人翁意识,在共建中分享了发展红利,
形成了乡村振兴的强大合力。
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全县上下团结拼搏、苦干实干的结果。
在此,我代表县委,向辛勤奋战在乡村振兴一线的全体同志们,
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
醒地认识到,对标新时代新征程的新要求,对标人民群众对美好
生活的新期盼,我们的工作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短板和问题。
二、正视问题,靶向发力,以“三个不平衡”为镜鉴找准破
解难题的路径与方法
问题是时代的声音,也是我们工作的导向。我们不能只陶醉
于已经取得的成绩,更要敢于直面当前存在的矛盾和问题。从调
研和各方面反映的情况看,当前我县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工作主要
面临“三个不平衡”的短板。
一是支部引领能力“强弱不均”的问题依然突出。火车跑得
快,全靠车头带。一个村的党支部强不强,直接决定了这个村的
发展水平和治理效能。我们有一些像 XX 村这样的先进典型,支
部班子思路清、能力强、作风正,能够带领群众干事创业。但同
时,也必须承认,还有一部分村级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发挥不充
分,有的班子凝聚力、战斗力不强,在发展集体经济、引领产业
转型上思路不清、办法不多;有的党组织书记能力平庸,满足于
当“太平官”,缺乏攻坚克难的锐气和担当;个别软弱涣散党组织
虽经整顿,但根子上的问题尚未彻底解决。这种“强弱不均”的
状况,是制约我县乡村振兴全面、均衡发展的最大瓶颈。
二是产业发展水平“高低不一”的问题亟待破解。产业是发
展的根基。目前,我县乡村产业发展呈现出“点上开花、面上结
果不足”的现象。少数村庄产业兴旺、势头良好,但大部分村庄
的产业仍然处于规模小、链条短、效益低的初级阶段。有的村找
不到适合自己的发展路子,跟风模仿,同质化竞争严重;有的村
有好的资源,但缺乏规划、技术和资金,守着“金饭碗”却没饭
吃;有的村集体经济收入来源单一,主要依赖资源发包、资产租
赁,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很弱,可持续性不强。如何推动产业从
“盆景”变成“风景”,实现更高质量、更可持续的发展,是我
们必须破解的难题。
三是要素保障力度“内外不均”的问题客观存在。乡村振兴
需要人、财、物等各类要素的持续投入。从现实情况看,要素资
源更多地流向了基础较好、区位优势明显的中心村、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