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全文实录)

加入Vip免费下载 立即下载
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全文实录) ——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开幕 李克强总理代表国务院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 一、2013年工作回顾 过去一年是本届政府依法履职的第一年,任务艰巨而繁 重。面对世界经济复苏艰难、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自 然灾害频发、多重矛盾交织的复杂形势,全国各族人民在 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下,从容应对挑战 ,奋力攻坚克难,圆满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 标,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令人瞩目的重大 成就。 ——经济运行稳中向好。国内生产总值达到56.9万亿元 ,比上年增长7.7%。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2.6%。城镇 登记失业率4.1%。城镇新增就业1310万人,创历史新高。 进出口总额突破4万亿美元,再上新台阶。 ——居民收入和经济效益持续提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 配收入实际增长7%,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实际增长 9.3%,农村贫困人口减少1650万人,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继 续缩小。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增长12.2%。财政收入增长 10.1%。 ——结构调整取得积极成效。粮食产量超过1.2万亿斤 ,实现“十连增”。服务业增加值比重达到46.1%,首次超 过第二产业。中西部地区生产总值比重继续提高,区域发 展协调性增强。全社会用电量增长7.5%,货运量增长 9.9%,主要实物量指标与经济增长相互匹配。 ——社会事业蓬勃发展。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领 域取得新进步。神舟十号遨游太空,嫦娥三号成功登月 ,蛟龙深潜再创纪录,这表明中国人民完全有能力、有智 慧实现建成创新型国家的目标。 过去一年,困难比预料的多,结果比预想的好。经济社 会发展既有量的扩大,又有质的提升,为今后奠定了基础 。这将鼓舞我们砥砺前行,不断创造新的辉煌。 一年来,我们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统筹稳增长、 调结构、促改革,坚持宏观政策要稳、微观政策要活、社 会政策要托底,创新宏观调控思路和方式,采取一系列既 利当前、更惠长远的举措,稳中有为,稳中提质,稳中有 进,各项工作实现了良好开局。 一是着力深化改革开放,激发市场活力和内生动力。在 国内外环境错综复杂、宏观调控抉择两难的情况下,我们 深处着力,把改革开放作为发展的根本之策,放开市场这 只“看不见的手”,用好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促进 经济稳定增长。 我们从政府自身改起,把加快转变职能、简政放权作为 本届政府开门第一件大事。国务院机构改革有序实施,分 批取消和下放了416项行政审批事项,修订政府核准的投资 项目目录,推动工商登记制度改革。各地积极推进政府职 能转变和机构改革,大幅减少行政审批事项。扩大“营改 增”试点,取消和免征行政事业性收费348项,减轻企业负 担1500多亿元。这些都为市场松了绑,为企业添了力,全 国新注册企业增长27.6%,民间投资比重上升到63%。全面 放开贷款利率管制,在全国进行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试 点。启动不动产统一登记。简政放权等改革,极大地激发 了市场活力、发展动力和社会创造力。 我们推动开放向深度拓展。设立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 区,探索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的管理模式。提出建 设丝绸之路经济带、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构想。打造中 国-东盟自贸区升级版。与瑞士、冰岛签署自由贸易协定。 实施稳定外贸增长的政策,改善海关、检验检疫等监管服 务。成功应对光伏“双反”等重大贸易摩擦。推动高铁、 核电等技术装备走出国门,对外投资大幅增加,出境旅游 近亿人次。开放的持续推进,扩大了发展的新空间。 二是创新宏观调控思路和方式,确保经济运行处于合理 区间。面对跌宕起伏的经济形势,我们保持定力,明确守 住稳增长、保就业的下限和防通胀的上限,只要经济在合 理区间运行,就集中精力抓住转方式调结构不放松,保持 宏观政策基本取向不动摇,以增强市场信心、稳定社会预 期。 去年上半年,出口大幅波动,经济持续下行,中央财政 收入一度出现多年少有的负增长,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一 度异常升高,国际上出现中国经济可能“硬着陆”的声音 。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坚持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 货币政策,不采取短期刺激措施,不扩大赤字,不超发货 币,而是增加有效供给,释放潜在需求,沉着应对市场短 期波动,保障经济运行不滑出合理区间,让市场吃了“定 心丸”,成为经济稳中向好的关键一招。去年财政赤字控 制在预算范围内,广义货币M2增长13.6%,符合调控要求。 在保持总量政策稳定的同时,积极盘活存量、用好增量 。优化财政支出,整合压缩专项转移支付。中央党政机关 和事业单位一般性支出压减5%,各地也压减一般性支出 ,腾出的资金用于改善民身、发展经济。对小微企业实行 税收优惠,600多万户企业受益。通过审计,摸清全国政府 性债务底数。加强金融监管和流动性管理,保持金融稳健 运行。 三是注重调整经济结构,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针对阻 碍发展的结构性问题,我们注重精准发力,运用市场手段 和差别化政策,在优化结构中稳增长,在创新驱动中促转 型,推动提质增效升级,为长远发展铺路搭桥。 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推进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试点 ,支持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全面完成1.5万座小型 水库除险加固,新解决农村6300多万人饮水安全问题。加 强生态保护与建设,全国森林覆盖率上升到21.6%。 加快产业结构调整。鼓励发展服务业,支持战略性新兴 产业发展,第四代移动通信正式商用。积极化解部分行业 产能严重过剩矛盾。推进节能减排和污染防治,能源消耗 强度下降3.7%,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排放量分别下降 3.5%、2.9%。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提前通水 ,中线一期主体工程如期完工。推进地下管网等城市基础 设施建设。拓展油气和电力输配网络。非化石能源发电量 比重达到22.3%。加强民航、水运、信息、邮政网络建设 ,铁路、高速公路运营里程均超过10万公里,其中高速铁 路运营里程达到1.1万公里,居世界首位。 推进创新驱动发展。全社会研发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 重超过2%。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实施知识、技术创新等工 程。超级计算、智能机器人、超级杂交稻等一批关键技术 实现重大突破。 四是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在财政 收支矛盾较大的情况下,我们竭诚尽力,始终把改善民生 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注重制度建设,兜住民生底 线,推动社会事业发展。 保障群众基本生活。实施大学生就业促进计划,应届高 校毕业生绝大部分实现就业。加强农村转移劳动力就业服 务和职业培训,对城镇就业困难人员进行就业援助。推进 养老保险、社会救助制度建设,城乡低保标准分别提高 13.1%和17.7%,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提高10%。新 开工保障性安居工程660万套,基本建成540万套,上千万 住房困难群众乔迁新居。 推进教育发展和改革。启动教育扶贫工程,实施农村义 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计划,学生贫困改善计划惠及3200万 孩子。对集中连篇特困地区乡村教师发放生活补贴,贫困 地区农村学生上重点高校人数比上年增长8.5%。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基本医保总体实现全覆盖,城 乡居民基本医保财政补助标准增加到人均280元。基本药物 制度覆盖80%以上村卫生室。28个省份开展大病医疗保险试 点。启动疾病应急救助试点。全面实施国家基本公共卫生 服务项目,农村免费孕前检查使600万个家庭受益。 促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健康发展。推出一批文化精品 ,扩大公益性文化设施向社会免费开放。深化文化体制改 革,加强文化市场建设,文化产业增加值增长15%以上。完 善全民健身服务体系,成功节俭举办第十二届全国运动会 。 五是改进社会治理方式,保持社会和谐稳定。面对自然 灾害等各种突发事件,我们有序有力,坚持以人为本,依 法依规、科学应对,既进行有效处置,又探索建立新机制 ,以提高社会治理水平。 去年,我国发生四川芦山地震、甘肃岷县漳县地震、黑 龙江松花江嫩江流域洪涝、南方高温干旱、沿海强台风等 严重自然灾害,出现人感染禽流感疫情。我们健全分级负 责、相互协同的抗灾救灾应急机制,中央统筹帮助支持 ,地方就近统一指挥,最大限度保护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 安全。 加强安全生产和市场监管。完善相关机制,严肃查处重 大安全事故并追究有关人员责任,重特大事故下降16.9%。 重组食品药品监管机构,深入开展食品药品安全专项整治 ,对婴幼儿奶粉质量按照药品管理办法严格监管,努力让 人民吃得放心、用得安心。 推进依法行政,国务院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修订法 律34件,提出废止劳动教养制度议案,制定修订行政法规 47件。完善信访和调解联动工作体系,预防和化解社会矛 盾。依法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 全面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 动,坚决反对“四风”,严格执行“约法三章”。中央国 家机关“三公”经费减少35%,31个省份本级公务接待费减 少26%。加大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力度,一批违法违纪分 子受到惩处。 去年是我国外交工作开创新局的一年。习近平主席等新 一届国家领导人出席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亚太经合组 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上海合作组织峰会、金砖国家领导 人会晤、东亚领导人系列会议等重大多边活动,访问一系 列国家,取得丰硕成果。周边外交工作进入新阶段。经济 外交取得新进展。同发展中国家交流合作迈上新台阶,同 主要大国关系在互动中稳定发展,在重大国际和地区事务 及热点问题上发挥负责任大国作用。坚定维护国家领土主 权和海洋权益。我国的对外影响力进一步提升。 过去一年的成就来之不易。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 的党中央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团结 奋斗的结果。我代表国务院,向全国各族人民,向各民主 党派、各人民团体和各界人士,表示诚挚感谢!向香港特 别行政区同胞、澳门特别行政区同胞、台湾同胞和海外侨 胞,表示诚挚感谢!向关心和支持中国现代化建设事业的 各国政府、国际组织和各国朋友,表示诚挚感谢! 过去一年政府工作中行之有效的思路和做法,要在今后 的实践中继续坚持、不断探索与完善。同时,我们清醒认 识到,前进道路上还有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是:经济稳 中向好基础还不牢固,增长的内生动力尚待增强。财政、 金融等领域仍存在一些风险隐患,部分行业产能严重过剩 ,宏观调控难度增大。农业增产农民增收难度加大。一些 地区大气、水、土壤等污染严重,节能减排任务艰巨。就 业结构性矛盾较大。住房、食品药品安全、医疗、养老、 教育、收入分配、征地拆迁、社会治安等方面群众不满意 的问题依然较多,生产安全重特大事故时有发生。社会信 用体系不健全。腐败问题易发多发,公职人员中不廉不勤 现象仍然存在。这些问题,有的是发展过程中产生的,有 的是工作不到位造成的。对存在的问题,政府要先从自身 找原因、想办法。民之所望是我们施政所向。要牢记责任 使命,增强忧患意识,敢于担当,毫不懈怠,扎实有效解 决问题,决不辜负人民的厚望。 二、2014年工作总体部署 2014年,我国面临的形势依然错综复杂,有利条件和不 利因素并存。世界经济复苏存在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一 些国家宏观政策调整带来变数,新兴经济体又面临新的困 难和挑战。全球经济格局深度调整,国际竞争更趋激烈。 我国支撑发展的要素条件也在发生深刻变化,深层次矛盾 凸显,正处于结构调整阵痛期、增长速度换挡期,到了爬 坡过坎的紧要关口,经济下行压力依然较大。同时要看到 ,我国发展仍处在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工业 化、城镇化持续推进,区域发展回旋余地大,今后一个时 期保持经济中高速增长有基础也有条件。我们必须防微虑 远,趋利避害,一定要牢牢把握发展的主动权。 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 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 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 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同志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 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把改革创新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 各个领域各个环节,保持宏观经济政策连续性稳定性,增 强调控的前瞻性针对性,全面深化改革,不断扩大开放 ,实施创新驱动,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 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加快转方式调结构促升级,加 强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切实提 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大力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 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实现经济持续 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 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国内生产总值增 长7.5%左右,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5%左右,城镇新 增就业1000万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6%以内 ,国际收支基本平衡,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和经济发展同步 。加强对增长、就业、物价、国际收支等主要目标的统筹 平衡。这里,着重对两个目标加以说明。 关于经济增长。我国仍是一个发展中国家,还处于社会 主义初级阶段,发展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必须牢 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保持合理的经济增长速度。经 过认真比较、反复权衡,把增长预期目标定在7.5%左右 ,兼顾了需要和可能。这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相衔 接,有利于增强市场信心,有利于调整优化经济结构。稳 增长更是为了保就业,既要满足城镇新增就业的需要,又 要为农村转移劳动力进城务工留出空间,根本上是为了增 加城乡居民收入、改善人民生活。实现今年经济增长目标 有不少积极因素,但必须付出艰辛努力。 关于价格水平。把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5%左右 ,考虑了去年涨价翘尾影响和今年新涨价因素,也表明我 们抑制通胀、保障民生的决心和信心。我国农业连年增产 ,工业品总体上供大于求,粮食等物资储备充裕,进出口 调节能力较强,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具备许多有利条 件。但今年推动价格上涨的因素不少,不能掉以轻心,必 须做好物价调控,切实防止对群众生活造成大的影响。 实现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任务,要把握好以下原则 和政策取向。 第一,向深化改革要动力。改革是最大的红利。当前改 革已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必须紧紧依靠人民群众,以壮 士断腕的决心、背水一战的气概,冲破思想观念的束缚 ,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以经济体制改革为牵引,全面深 化各领域改革。要从群众最期盼的领域改起,从制约经济 社会发展最突出的问题改起,从社会各界能够达成共识的 环节改起,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 政府作用,积极推进有利于结构调整的改革,破除制约市 场主体活力和要素优化配置的障碍,让全社会创造潜力充 分释放,让公平正义得以彰显,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 成果。 第二,保持经济运行处在合理区间。完善宏观调控政策 框架,守住稳增长、保就业的下限和防通胀的上限,继续 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今年拟安排财政 赤字13500亿元,比上年增加1500亿元,其中中央财政赤字 9500亿元,由中央代地方发债4000亿元。财政赤字和国债 规模随经济总量扩大而有所增加,但赤字率稳定在 2.1%,体现了财政政策的连续性。货币政策要保持适度松 紧,促进社会总供给基本平衡,营造稳定的货币金融环境 。加强宏观审慎管理,引导货币信贷和社会融资规模适度 增长。今年广义货币M2预期增长13%左右。要加强财政、货 币和产业、投资等政策协同配合,做好政策储备,适度适 时预调微调,确保中国经济这艘巨轮行稳致远。 第三,着力提质增效升级、持续改善民生。我们追求的 发展,是提高质量效益、推进转型升级、改善人民生活的 发展。要在稳增长的同时,推动发展从主要依靠要素投入 向更多依靠创新驱动转变,从主要依靠传统比较优势向更 多发挥综合竞争优势转换,从国际产业分工中低端向中高 端提升,从城乡区域不平衡向均衡协调迈进。完善政绩考 核评价体系,切实把各方面积极性引导到加快转方式调结 构、实现科学发展上来,不断增加就业和居民收入,不断 改善生态环境,使经济社会发展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 可持续。 三、2014年重点工作 做好今年政府工作,要以深化改革为强大动力,以调整 结构为主攻方向,以改善民生为根本目的,统筹兼顾,突 出重点,务求实效。 (一)推动重要领域改革取得新突破。 改革是今年政府工作的首要任务。要以经济体制改革为 重点,区别情况,分类推进,抓好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举措 ,力求取得实质性进展,更多释放改革红利。 深入推进行政体制改革。进一步简政放权,这是政府的 自我革命。今年要再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事项200项以上。 深化投资审批制度改革,取消或简化前置性审批,充分落 实企业投资自主权,推进投资创业便利化。确需设置的行 政审批事项,要建立权力清单制度,一律向社会公开。清 单之外的,一律不得实施审批。全面清理非行政审批事项 。基本完成省市县政府机构改革,继续推进事业单位改革 。在全国实施工商登记制度改革,落实认缴登记制,由先 证后照改为先照后证,由企业年检制度改为年报公示制度 ,让市场主体不断迸发新的活力。 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坚持放管并重,建立纵横联动协同 管理机制,实现责任和权力同步下放、放活和监管同步到 位。推广一站式审批、一个窗口办事,探索实施统一市场 监管。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推进政府信息共享,推动 建立自然人、法人统一代码,对违背市场竞争规则和侵害 消费者权益的企业建立黑名单制度,让失信者寸步难行 ,让守信者一路畅通。 抓好财税体制改革这个重头戏。实施全面规范、公开透 明的预算制度。着力把所有政府性收入纳入预算,实行全 口径预算管理。各级政府预算和决算都要向社会公开,部 门预算要逐步公开到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所有财政拨款 的“三公”经费都要公开,打造阳光财政,让群众看明白 、能监督。提高一般性转移支付比例,专项转移支付项目 要减少三分之一,今后还要进一步减少。推进税收制度改 革,把“营改增”试点扩大到铁路运输、邮政服务、电信 等行业,清费立税,推动消费税、资源税改革,做好房地 产税、环境保护税立法相关工作。进一步扩展小微企业税 收优惠范围,减轻企业负担。抓紧研究调整中央与地方事 权和支出责任,逐步理顺中央与地方收入划分,保持现有 财力格局总体稳定。建立规范的地方政府举债融资机制 ,把地方政府性债务纳入预算管理,推行政府综合财务报 告制度,防止和化解债务风险。 深化金融体制改革。继续推进利率市场化,扩大金融机 构利率自主定价权。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 基本稳定,扩大汇率双向浮动区间,推进人民币资本项目 可兑换。稳步推进由民间资本发起设立中小型银行等金融 机构,引导民间资本参股、投资金融机构及融资中介服务 机构。建立存款保险制度,健全金融机构风险处置机制。 实施政策性金融机构改革。加快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推 进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规范发展债券市场。积极发展农 业保险,探索建立巨灾保险制度。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 展,完善金融监管协调机制,密切监测跨境资本流动,守 住不发生系统性和区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让金融成为一 池活水,更好地浇灌小微企业、“三农”等实体经济之树 。 增强各类所有制经济活力。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 优化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加快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建 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和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完善国有资产 管理体制,准确界定不同国有企业功能,推进国有资本投 资运营公司试点。完善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提高中央企业 国有资本收益上缴公共财政比例。制定非国有资本参与中 央企业投资项目的办法,在金融、石油、电力、铁路、电 信、资源开发、公用事业等领域,向非国有资本推出一批 投资项目。制定非公有制企业进入特许经营领域具体办法 。实施铁路投融资体制改革,在更多领域放开竞争性业务 ,为民间资本提供大显身手的舞台。完善产权保护制度 ,公有制经济财产权不可侵犯,非公有制经济财产权同样 不可侵犯。 (二)开创高水平对外开放新局面。 开放与改革相伴而生、相互促进。要构建开放型经济新 体制,推动新一轮对外开放,在国际市场汪洋大海中搏击 风浪,倒逼深层次改革和结构调整,加快培育国际竞争新 优势。 扩大全方位主动开放。坚持积极有效利用外资,推动服 务业扩大开放,打造内外资企业一视同仁、公平竞争的营 商环境,使中国继续成为外商投资首选地。建设好、管理 好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体制机 制,并开展若干新的试点。扩展内陆沿边开放,让广袤大 地成为对外开放的热土。 从战略高度推动出口升级和贸易平衡发展。今年进出口 总额预期增长7.5%左右。要稳定和完善出口政策,加快通 关便利化改革,扩大跨境电子商务试点。鼓励实施进口政 策,增加国内短缺产品进口。引导加工贸易转型升级,支 持企业打造自主品牌和国际营销网络,发展服务贸易和服 务外包,提升中国制造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鼓励通信、 铁路、电站等大型成套设备出口,让中国装备享誉全球。 在走出去中提升竞争力。推进对外投资管理方式改革 ,实行以备案制为主,大幅下放审批权限。健全金融、法 律、领事等服务保障,规范走出去秩序,促进产品出口、 工程承包与劳务合作。抓紧规划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推进孟中印缅、中巴经济走廊建设 ,推出一批重大支撑项目,加快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拓展 国际经济基础合作新空间。 统筹多双边和区域开放合作。推动服务贸易协定、政府 采购协定、信息技术协定等谈判,加快环保、电子商务等 新议题谈判。积极参与高标准自贸区建设,推进中美、中 欧投资协定谈判,加快与韩国、澳大利亚、海湾合作委员 会等自贸区谈判进程。坚持推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 ,实现与各国互利共赢,形成对外开放与改革发展良性互 动新格局。 (三)增强内需拉动经济的主引擎作用。 扩大内需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也是重大的结构调整 。要发挥好消费的基础作用和投资的关键作用,打造新的 区域经济支撑带,从需求方面施策,从供给方面发力,构 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