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在互联网+公文的时代,如何写出领导满意的材料?

加入Vip免费下载 立即下载
在互联网+公文的时代,如 何写出领导满意的材料? 曾经一位领导无限感慨地跟我说,你们遇上了一个最好的时代,互联网带来了随时可查的海 量资讯,不像当年写材料,素材积累主要靠剪报,一份报纸从老同志手中传到新手桌上,早已 是“千疮百孔”,仅存一些广告和豆腐块新闻了。 实事求是地讲,互联网确实为我们文字工作者提供了很大便利。在互联网平台上,资料可以网 上找,无论是党和国家的政策法规,还是权威专家的评论解读,或是行业领域的先进做法,包 括文字写作的实践技巧等等,应该说是应有尽有。成果可以网上借,领导讲话、工作汇报、事 迹材料,甚至是民主生活会发言、述职报告这样的个人材料都可以搬过来,“修枝剪叶”加以 改造即可使用。办法可以网上学,工作中的难题、单位建设的思路,都可以在网上求计问策、 找到答案。  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互联网也是一把“双刃剑”。尤其是对文字工作者而言,更容易对互 联网产生依赖。任务一来,意图还不明就想着上网,提纲还没列就复制粘贴,思路还不清就迅 速成稿,导致写出来的文章总是似曾相识、不接地气,听着无趣、讲来无味,这样的材料在领 导那里根本留不下什么印象,长此以往甚至就给你下了定论。更有甚者,笔者以前一位同事从 网络偏僻的角落找来一篇文章,原封不动就呈给领导,导致领导在一个大会上与别的领导“撞 稿”,现场非常尴尬,后果可想而知。 现在想来,笔者钦佩的那些资深的笔杆子,虽然他们 还不太习惯互联网时代的“信息网罗”“思想嫁接”“文字拼接”模式,但在一起研究材料的 时候,他们总是能够提出有见地、有实情、有创新的意见,总是能够讲出让人眼前一亮、令人 心头一热的语言,总是能够一杯水、一包烟就口若悬河、言毕成稿。这其中的关键,就在于能 力的积累,而不是资讯的积累。资讯的积累在电脑里,而能力的积累在大脑里。 笔者始终认 为,网络只是一种工具,永远不会成为靠山,更不会取代我们独立思考的过程。碎片化、同 质化的内容充斥网络,海量的信息良莠不齐,往往让我们在浏览和选择中蒙蔽了双眼,束缚了 思考,也滞缓了自己能力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