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展交通物流降本提质增效空间
经济运行需要产业链各环节高效协同、顺畅衔接,实现从原
材料、中间产品到产成品全链条稳定运行。交通物流连接生产和
消费、内贸和外贸,维系着产业链供应链的安全稳定,在国民经
济中具有先导性、基础性、保障性作用。2024 年中央经济工作
会议提出实施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专项行动。今年的《政府工作
报告》就“加快建设统一开放的交通运输市场,实施降低全社会
物流成本专项行动”作出部署。一系列重要安排可进一步增强产
业核心竞争力、提高经济运行效率,使交通物流更好服务全国统
一大市场建设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流通效率和生产效率同等重要。降低
全社会物流成本是提高经济运行效率的重要举措,对构建高水平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
都具有重要意义。一方面,纵深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需要
打通要素配置等方面制约经济循环的卡点堵点。加快建设统一开
放的交通运输市场,促进全社会物流资源配置效率最优化和效益
最大化,能畅通国内经济大循环、增强我国经济韧性和战略纵深,
有力提升国民经济总体运行效率。另一方面,物流是实体经济的
“筋络”,是畅通国民经济的重要一环。提高物流组织化程度和
效率,能有效促进物流与产业融合创新、加强协同衔接和要素保
障,进而为更好处理调整结构与深化改革、建强网络与畅通末梢、
打造枢纽与优化布局的关系提供空间。特别是当前,全球经济不
稳定性不确定性增强、外部环境变化带来的不利影响加深、国内
需求不足是我国经济运行面临的重要挑战。若能实现物流成本实
质性下降,运输成本、仓储成本、管理成本等也会有效降低,对
缓解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全方位扩大内需和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
都有积极作用。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交通与物流融合发展,成就显著。截
至 2024 年底,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总里程超 600 万公里,铁路
营业里程超 16 万公里,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 19 万公里,高等级
航道通航里程超过 6.7 万公里,民用运输机场超过 260 个,国家
物流枢纽总数增至 151 个。全社会物流总费用占国内生产总值比
重由 2003 年的 21.4%下降到 2024 年的 14.1%。交通物流领域已
形成超大规模设施网络、超大规模服务市场、超大规模技术装备
体系和配套生产能力。
同时也要看到,现有交通运输体系还存在短板。枢纽配套基
础设施设备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多式联运发展,大型铁路、
公路客运枢纽功能体系和布局有待优化;各地区发展差异较大,
综合交通网络互联互通和网络韧性还需增强,跨交通方式的联动
协调发展机制有待完善;运输结构体系还不健全,未能发挥多种
运输方式的组合优势;绿色低碳运输发展相对缓慢,交通领域减
排涉及行业全产业链条,难度较大;交通物流行业数字化程度较
低,大部分企业物流设备和作业系统的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