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形机器人带来工业发展新机遇
人形机器人是人工智能技术与机器人技术深度融合的产物。
近年来,机器拟人多条技术路线得到突破和实际应用,不少企业
推出技术相对成熟且价格较低的机器人产品,使得人形机器人走
进大众视野。4 月份在北京举办的全球首场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
松赛更是进一步推高人形机器人的热度。在机器人应用较为普遍
的工业领域,人形机器人的发展会带来什么影响?能否进一步改
造升级工业,促成产业的又一次变革?
相较传统机器人,人形机器人有突出的特征和优势,在机械
构造、智能化、拟人仿生等技术领域取得显著进步。一是实现了
工程机械的突破。人形机器人双足站立奔跑、五指抓取等动作逐
渐成熟,推动了传动系统、机械设计、结构设计、运动控制、环
境感知等技术发展,使机器人能够在复杂环境中稳定运行和执行
多样化任务。二是实现了智力水平的突破。在传感技术和人工智
能技术赋能下,人形机器人实现了对外部世界的更强感知,能够
主动适应外部环境变化,这使机器人具有更强的自主性和柔性。
三是实现了拟人仿生的突破。人形机器人的外形设计具有更强的
亲近感,与人的交互更加简便,使用者不需要专门学习,就可以
通过人类语言向机器人下达指令,这使得机器人能够进入更多非
专业化应用领域。
尽管人形机器人发展迅速,但目前应用场景主要是展示、引
导、陪伴等,多属于服务机器人或专业机器人。相较而言,传统
工业机器人发展历史更长,技术专业程度更高,更加追求安全、
效率和稳定。其一,工业生产以安全为基本原则,工业机器人的
使用必须保障工人和工厂安全,这具体表现为工业机器人工作空
间与人类物理隔离,工业机器人的使用需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
对机器人参数的修改在未得到授权前是不被允许的。而服务业使
用的人形机器人一般不会造成重大人身和财产损害,其操作也更
加简单。其二,工业生产强调效率优先,工业机器人会牺牲柔性
化、多样化,突出专业化。目前大多数工业机器人是针对流水线
上某一步骤专门设计的,例如焊接机器人、喷涂机器人、码垛机
器人、运输机器人、抓取机器人等。这些机器人的机械设计以完
成专业化任务为目的,强化了完成特定工作的力量、速度、精确
度等性能,牺牲其他不必要的功能,实现更高生产效率。而人形
机器人的拟人化确实能够拓宽机器人的应用领域,但难以在单一
任务上实现高效率和高稳定性。其三,流水线的工业生产模式突
出分工基础上的协同,工业机器人注重生产线上的连续性和机器
人之间的合作,一般不独立运行。例如,汽车制造流水线上的焊
接机器人通常 4 至 6 个为一组同时工作,以满足不同焊点的具体
要求,节约换装焊头的时间。而在服务业和家庭场景中不适合同
时使用多台机器人,人形机器人需具备独立工作能力,但这也会
损失多台机器人合作带来的高效率。
可见,不同类型机器人有各自擅长的领域,目前人形机器人
更适合应用于商业和家庭,在工业生产方面的可靠性和性价比低
于传统工业机器人。尽管如此,作为机器人技术、工艺的重要
验证平台,人形机器人能够促进机器人动力系统、感知系统、控
制系统的进一步优化,其发展理念也会对工业机器人未来发展提
供重要启示,这将对工业机械化、智能化发展产生持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