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持国有大型金融机构做优做强
强大的金融机构是建设金融强国的重要支撑,也是推动经济
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保障。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深化金融体制改
革作出重要部署,提出“完善金融机构定位和治理,健全服务实
体经济的激励约束机制”。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指出,“支持国有大
型金融机构做优做强,当好服务实体经济的主力军和维护金融稳
定的压舱石”。国有大型金融机构应紧紧围绕实体经济需求,聚
焦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不断提升服务质效,以更优更强的金融
供给助力科技创新、先进制造、绿色发展等,为推动经济持续回
升向好、全面完成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贡献金融力量。
发挥好压舱石作用
国有大型金融机构是我国金融体系的中坚力量。截至 2024
年末,我国金融业机构总资产为 495.59 万亿元,银行业机构总
资产为 444.57 万亿元,占金融业机构总资产近 90%,其中,六
家国有大行总资产达 199.67 万亿元,约占银行业机构总资产的
45%。信贷投放方面,六大行人民币贷款余额持续稳健增长,对
2024 年以来全国信贷增量的贡献率超过 50%。从创新驱动角度
来看,国有大型金融机构积极顺应数字经济发展趋势,持续加大
科技投入和专业人才培养力度,推动数字化转型进程,有效带动
了我国金融业整体服务能力提升。
国有大型金融机构是服务实体经济的核心支柱。通过总量提
升与结构优化双重发力,国有大型金融机构持续强化对实体经济
的支持,确保资金更多流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
截至 2025 年 1 月末,农业银行民营企业贷款余额(监管口径)
6.73 万亿元,服务民营企业贷款客户 746 万户。中国人寿不仅为
民营企业提供多层次保险保障,还积极拓展多元化资金供给渠道,
截至 2024 年底,全集团保险资金直接服务实体经济存量投资规
模约 5 万亿元。
国有大型金融机构是维护金融稳定的重要基石。国有大型金
融机构在筑牢金融安全防线、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中发挥着压
舱石作用。当前,防范化解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和房地产市场
风险是金融防风险工作的两大重点任务。化解地方政府隐性债务,
需金融与财政协同发力。前者通过贷款置换与债务重组缓解短期
偿付压力,后者依托专项债券置换加速存量风险出清。国有大行
既主导金融化债进程,又通过债券承销、流动性支持强化财政化
债机制。面对房地产市场调整,国有大行通过“保交楼”专项借
款保障项目交付,并实施差异化信贷政策精准支持刚性与改善性
需求。
找准重点难点问题
作为服务实体经济的主力军、维护金融稳定的压舱石和服务
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排头兵,国有大型金融机构必须在提升自身竞
争力的同时,更好服务国家发展大局。应找准做优做强过程中存
在的重点难点问题,聚焦问题精准施策、靶向发力。
当前,国内有效信贷需求亟待深入挖掘,银行业竞争日趋激
烈,贷款利率快速下行,行业“内卷”现象加剧。国有大行同质
化竞争明显,进一步加剧了市场竞争压力。其深层次原因在于,
国有大行尚未完全摆脱传统金融供给模式,对既有业务体系的路
径依赖较强,在金融创新、产品多元化及风险定价能力方面仍有
待提升。这不仅影响金融资源进一步优化配置,也在一定程度上
削弱了金融体系对高质量发展融资需求的精准支持能力。
在金融业高水平开放持续推进的背景下,外资金融机构加速
布局中国市场,在提升市场活力的同时,也对国内金融机构经营
管理、风险防控能力提出更高要求。国有大型金融机构作为金融
体系的压舱石,不仅要在开放环境下提升资源配置效率和市场竞
争力,更要切实履行维护金融稳定、防范系统性风险的职责。同
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