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提高宏观经济政策的效率

加入Vip免费下载 立即下载
提高宏观经济政策的效率 近年来,我们推出了一系列增量宏观经济政策,取得了非常 大的成效,但其中也存在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其中,一个非常重 要的因素是宏观经济政策的边际效率在下降。宏观政策的效率直 接与政策的传导机制关联,它不仅取决于微观主体对政策手段的 反应大小,也与政策手段的显效速度与结果有关,还与宏观政策 的实施成本有关。通过选择一定的政策手段实现一定的政策目标 是有代价的,它既包括操作政策工具所支付的直接成本,也包括 实施一定的政策手段所付出的间接成本,如过量的货币投放可能 引发下一阶段的通胀风险。因此,政策成本的上升也是影响政策 效率的一个重要因素。为了实现全年 GDP 增长 5%的目标,我们 不仅需要强化宏观刺激政策力度,而且需要进一步提升宏观刺激 政策的效果。 更加强调经济政策与非经济政策的一致性取向,防止“合成 谬误” 近年来,如何确保宏观政策取向的一致性,已成为学界和业 界普遍关注的重点问题。我国的政策体系非常庞大,既包括财政、 货币、产业、价格、就业等一系列经济政策,也涉及养老、医疗、 社会安全等社会政策。由于各类政策的实施主体分属不同的政府 部门,如果缺乏协调,从某个部门考量合理的政策也许会与其他 部门实施的政策发生冲突或相互抵消,从而看似合理的单项政策 叠加后,整体效果却低于预期,甚至适得其反。也就是说,如果 经济政策与非经济政策在宏观政策取向上缺乏一致性,或者相互 制约,政策合力就难以形成,甚至可能出现“合成谬误”,这就 会大大降低宏观政策的效率。 2024 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特别强调要强化系统思 维,注重政策的相互配合。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也明确提出,要 完善国家战略规划体系和政策统筹协调机制。这一命题的提出, 意味着未来我们将在更高层面上构建国家战略和实施机制,加强 国家重大战略的深度融合,增强国家战略宏观引导、统筹协调功 能,通过这样一个顶层设计,把经济政策和非经济政策都纳入宏 观政策取向一致性评估,避免具体的宏观政策在实施过程中因取 向不一致而产生“合成谬误”问题,提高宏观政策的实施效率。 完善宏观经济政策的传导机制,提高政策的实施效率 宏观经济政策的效率还与其政策的传导机制是否畅通有关。 如果政策工具不能通过传导机制有效传达到各类经营主体,那么 就难以实现预定的政策目标。近年来宏观经济政策的边际效率下 降与政策的传导机制发生梗阻有关。因此,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 在阐述健全宏观经济治理体系时强调要完善中央银行制度,畅通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所谓传导机制是指政策在发挥作用的过程中, 各类政策工具通过某种媒介相互作用形成的一个有机联系的整 体。 自动稳定器与相机抉择构成财政政策的主要传导机制,而其 重要的媒介就是收入分配、货币供给及价格等,因此,深化收 入分配制度改革、税收制度改革、进一步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 的作用以及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相互配合对于畅通财政政策 的传导机制非常重要。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就是中央银行运用货 币政策工具影响中介目标,进而实现既定政策目标的传导途径与 作用机理。利率、信贷、资产价格、汇率就是重要的中介变量, 央行的政策工具通过增加或减少货币供应量影响利率、信贷、资 产价格、汇率的走向,进而引导微观主体的行为,实现预定的货 币政策目标。提高货币政策的效率就必须畅通货币政策的传导机 制,为此就需要进一步完善中央银行制度,通过产权制度改革与 银行治理机制的完善优化商业银行的行为,同时进一步推进利率 市场化改革的步伐,健全汇率制度,同时强化中央银行政策利率 的引导作用,打通从中央银行到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 再到企业、居民等非金融部门的各类经济行为主体,再到社会各 经济变量如物价、就业等的传导机制,提高货币政策的实施效率。 健全预期管理机制,提高政策的有效性 市场中的行为主体并不是非理性的,企业、家庭乃至金融机 构都会从过去的经验中对未来将要发生的事情进行判断,从而提 前作出适应性反应,进而调整自己的投资、生产或消费行为。如 果这些预期与宏观政策的目标背离,那么就有可能通过他们提前 作出的适应性反应来抵消宏观政策的预期效果,政策的实际效果 就可能大打折扣。 为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