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的新机遇
自 2025 年起,中国经济无论是在宏观经济、资本市场还是
科技创新领域,都出现了更明显的积极信号——
中国经济的新机遇
中国经济长期的挑战包括经济增长模式的转型,是从以要素
投入拉动的增长转变为创新驱动的增长。同时,我国人口老龄化
问题较为严峻,目前全国 60 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比超过 21%,已
达到国际标准界定的中度老龄化社会。在经济结构方面,我国居
民消费在 GDP 中的比重仍然偏低,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 20 余个
百分点的差距,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经济的失衡。此外,国际
地缘政治和外贸环境也经历着深刻的变化。我们很清楚这样的挑
战并积极应对,尤其是 2024 年 9 月以来,政策方向进一步确认
和加码。自 2025 年起,中国经济,无论是在宏观经济、资本市
场还是科技创新领域,都出现了更明显的积极信号。那么,中国
经济发展的机遇在哪里?在我看来,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市场新空间——出海
第一个发展机遇与我国外部环境紧密相关。自 1978 年改革
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开始融入全球经济体系。从 1978 年到 2021
年,我们积极吸引外资在国内投资建厂,并开始出口产品。这一
时期可概括为中国廉价劳动力的出海。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WTO)后,中国经济开始全面融入世界经济,我们向国外学
习技术、管理经验以及各种标准。这一阶段可总结为中国产品的
出海,让全世界看到中国制造的产品。2008 年以后,越来越多
的中国品牌和资本出海,出现了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和具
有国际知名度的品牌。
自 2023 年起,中国的企业和产能全面出海,这标志着中国
经济首次全面出海。这一阶段呈现出新的特征:
第一,中国经济已成为一艘巨轮,制造业在全球占比已达到
三分之一,对外直接投资的全球占比达到 12%。当中国经济这艘
巨轮遇到全球化的巨浪时,将碰撞出什么样的机遇?借用一部热
门电视剧的台词来形容:“风浪越大,鱼越大。”
第二,在新形势下,我们见证了从“中国制造”向“中国智
造”“中国创造”的转变。我国企业不仅开始对外投资建厂,而
且沿着产业链和价值链不断向上攀升,在某些领域已经取得了技
术上的全球领先地位,甚至开始制定行业标准。以电动汽车、锂
电池、太阳能电池板为代表的新三样产业中,我国遥遥领先。新
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拉动了中国汽车出口量跃居全球首位。宁德
时代在全球动力市场连续八年保持第一,而三一重工在海外建立
了灯塔工厂,是我国工程机械行业首个海外智能制造基地。
第三,全球外贸环境日趋复杂,世界各国开始关注中国的产
能问题。2024 年美国前财长耶伦访问中国期间最关注的议题,
就是产能过剩。当时耶伦还来到我们北大国发院,与师生进行了
深入交流。
参与这一轮出海的,还有我国的数字基础设施和行业标准。
我国在物流、仓储、快递等领域的先进经验和技术已经走向世界,
顺丰在东南亚建了自动化仓储系统,而菜鸟全球物流枢纽已覆盖
90 多个国家。我国的高铁也正向海外延伸。2023 年,中国高铁
海外第一单——雅万高铁正式通车。
此外,我们还开始对外提供商业创新、经营管理模式,以及
中国特色的文化和消费模式。例如 Shein、Temu、TikTok 等
App,中国式短剧(Realshort),2024 年甚至出现了国外网红转
战小红书的插曲。2024 年,中国本土出品的游戏《黑神话:悟
空》的全球销量达到 2800 万份,海外市场占比达到 20%。2025
年年初,动画电影《哪吒 2》已跃升为全球票房最高的动画电影,
也是全球票房第五高的电影。我们的新消费茶饮品牌蜜雪冰城已
开设 4.6 万家门店,成为全球最大的现制饮品企业,其海外市场
占比已达 10%。最近,该品牌在港股上市,获得了投资者的热烈
追捧。
在这一轮出海中,我们有很多新的优势。
一是带着科技的翅膀出海。我们已经构建了更为强大的数字
化基础设施。在云计算、AI(人工智能)、物联网等领域的领先
优势将持续转化为企业出海的动能。自 2025 年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