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在全市知识产权工作推进会议上的讲话

加入Vip免费下载 立即下载
在全市知识产权工作推进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市知识产权工作推进会议,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贯彻 全国、全省知识产权工作会议精神,总结2024年我市知识产权工作成效,分析当 前面临的形势与挑战,部署2025年重点工作任务,加快推动国家知识产权强市试 点城市建设。参加今天的会议有市知识产权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负责人,各区 县分管知识产权工作的领导,市直有关部门业务骨干,以及部分重点企业、高校代 表。刚才,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知识产权局)就全市知识产权工作情况作了汇报发 言,区、县分别结合本地特色产业知识产权工作作了交流发言,内容具体、措施务 实,我都同意,大家一定要结合实际抓好落实。下面,结合工作实际,我再讲几点 意见。 一、肯定工作成效,深刻认识知识产权工作的战略意义 知识产权是创新驱动发展的核心要素,是城市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标 志。2024年,市委、市政府始终把知识产权工作摆在突出位置,以国家知识产权强 市试点城市建设为抓手,统筹推进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和服务全链条 发展,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进展,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一)知识产权创造能力显著提升 我们坚持把高价值知识产权培育作为创新发展的重要抓手,通过政策引导、资 金扶持、平台搭建等多种措施,推动知识产权数量与质量同步提升。2024年,全市 新增发明专利874件,较上年增长23%,每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达6.69件,高于 全省平均水平1.2个百分点,其中高新技术企业贡献发明专利621件,占总量的71%。 有效商标注册量突破7.3万件,新增地理标志证明商标3件,县的“绿茶”、区的“柑 橘”成功获批,实现了县域地理标志零的突破。在专利质量方面,全年有6件专利被认 定为国家级专利密集型产品,数量居全省第二,其中企业的“智能装备控制系统”专利 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带动企业年销售额增长45%。这些数据充分说明,我市知识 产权创造已从“量的积累”向“质的飞跃”转变,创新活力持续迸发。 (二)知识产权运用效益持续释放 我们积极探索知识产权市场化运营路径,创新“产学研用金”协同模式,推动知识 产权从“沉睡”到“活跃”的转变。通过全面盘点驻衡高校存量专利2537件,建立高校专 利数据库,促成校企合作转化1146次,转化金额达3.8亿元。例如,南华大学与医疗 器械公司合作转化的“肿瘤精准放疗技术”专利,已实现产业化生产,年产值突破2亿 元,带动就业500余人。在知识产权金融方面,全年完成专利质押融资2.84亿元,惠 及企业46家,其中**科技公司通过专利质押获得贷款5000万元,成功解决了研发投 入不足的难题。新增专利备案产品254件,带动相关产业产值增长15%,知识产权对 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日益凸显。 (三)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不断加大 我们始终坚持“严保护、大保护、快保护、同保护”的工作方针,构建了行政、司 法、社会协同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2024年,全市开展“双打”专项行动6次,查处商 标侵权案件132起,专利侵权纠纷案件87起,涉案金额达1.2亿元,其中查处的“**白 酒”商标侵权案,查获假冒产品3000余件,涉案金额500万元,有力震慑了侵权违法 行为。建立知识产权纠纷快速处理机制,设立知识产权调解委员会,成功调解纠 纷65起,调解成功率达92%。祁东黄花菜入选省级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示范区,通过强 化地理标志保护,带动当地种植户人均增收2000元,保护工作赢得了市场主体和社 会公众的广泛认可。 (四)知识产权服务体系逐步完善 我们着力构建覆盖创造、运用、保护全链条的知识产权服务体系,为市场主体 提供便捷高效的服务。优化知识产权“3+1”公共服务体系,建成市级知识产权服务 中心1个、县级分中心7个,实现区县服务网络全覆盖。全年开展知识产权培训56场 次,培训企业负责人、研发人员等3200余人次,发放宣传资料10万余份。规范知识 产权代理市场,清理整顿不合规代理机构12家,培育优质代理机构8家,服务质量 显著提升。特别是在**产业园区设立知识产权服务站,为园区企业提供“一站式”服 务,帮助企业解决知识产权问题230余个,服务满意度达98%。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一是高价值知识 产权培育能力仍需加强,发明专利结构不够合理,核心技术领域专利布局不足;二 是知识产权转化运用效率有待提升,部分高校、科研院所专利“沉睡”现象依然存 在,市场化运营机制不够完善;三是知识产权保护协同机制不够健全,跨区域、跨 部门执法联动不足,维权成本较高;四是知识产权服务水平参差不齐,高端服务人 才短缺,难以满足创新主体多样化需求;五是部分企业知识产权意识淡薄,重研发 轻保护、重数量轻质量的现象仍然存在。这些问题必须引起我们高度重视,采取有 效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二、聚焦重点任务,全力推动知识产权工作高质量发展 2025年是我市加快建成国家知识产权强市试点城市的关键一年,我们要以高价 值知识产权培育和转化运用为核心,突出“大项目、大联动、大平台、大保护、大服 务”五大抓手,推动知识产权工作再上新台阶。 (一)以大项目为支撑,夯实知识产权工作基础 一是高水平承办局市共建推进大会。要精心谋划、周密部署,把局市共建推进 大会办成展示X知识产权工作成果、吸引高端资源的重要平台。会前要梳理形成一 批合作项目清单,会上力争签约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建设、高价值专利培育等重点 项目10个以上,总投资不低于5亿元。会后要建立项目跟踪机制,确保项目落地见 效,通过局市共建推动我市知识产权工作能级提升。 二是高质量编制“十五五”知识产权发展规划。要立足我市产业基础和创新优 势,深入调研论证,科学设定未来五年知识产权发展目标、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 规划编制要突出前瞻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在高价值专利培育、地理标志产业 化、知识产权国际布局等方面提出具体举措,力争到2030年,每万人有效发明专利 拥有量达到12件,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额突破10亿元,使知识产权成为我市产业升级 的核心支撑。 三是推动知识产权试点示范建设。要指导常宁市、**县等申报国家知识产权强 县建设试点县,制定个性化创建方案,在特色产业知识产权培育、保护等方面形成 可复制经验。支持南华大学、X师范学院等高校建设知识产权中心,建立高校知识 产权管理体系,推动高校专利向产业界转化,力争2025年高校专利转化率达到50%以 上。同时,培育市级知识产权试点企业50家、示范企业20家,形成“试点-示范-引 领”的梯队发展格局。 (二)以大联动为抓手,提升知识产权培育质量 一是加强专利导航和预警分析。围绕我市先进装备制造、新材料、电子信息等 主导产业,开展产业专利导航项目10个,绘制产业专利地图,明确技术创新方向和 专利布局重点。建立重点产业知识产权预警机制,对新能源汽车、智能传感器等产 业开展专利侵权风险排查,发布预警报告8份以上,帮助企业规避侵权风险。 二是培育高价值发明专利。实施高价值专利培育计划,设立专项扶持资 金1000万元,支持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围绕核心技术开展协同创新,力争2025年 新增高价值发明专利300件以上,其中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占比不低于60%。组织开 展专利质量提升行动,对现有发明专利进行梳理,淘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