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讨发言:在深悟新精神中强化担当 在绘就
新蓝图中展现作为
同志们:
此次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是在我国城市发展进入转型升级关
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
从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战略高度,系统阐明了新时代城市发展的
方向性、根本性、战略性重大问题,为我们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
时期的城市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作为自然资源和规划主管部门
负责同志,我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下面,结合部门职责与
学习体会,谈三点认识和打算。
一、深悟新思想精髓,锚定人民城市坐标
(一)深刻领会核心要义,把准城市发展航向。习近平总书
记强调:“城市发展要围绕让人民群众生活更舒适这一目标。”这
为我们推动城市工作立起了根本价值导向。此次会议最鲜明的特
征,就是突出强调了“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理
念,并将其贯穿于城市发展的目标定位、战略部署和具体任务的
全过程。深刻理解这一核心要义,要求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地将人
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体现在国
土空间总体规划的编制、自然资源要素配置的优化、城乡人居环
境改善的每一项具体实践之中。要坚决摒弃“重物轻人”“重形
象轻内涵”的错误观念,始终聚焦“人”的需求,围绕增进民生
福祉来谋划和推动自然资源管理与城市规划建设。这不仅是政治
立场问题,更是发展观、政绩观的根本体现。只有深刻认识到
城市一切发展最终是为了人的全面发展,我们工作的方向才不会
偏航,奋斗的价值才能真正彰显。
(二)准确把握历史方位,深化城市转型认知。会议科学判
断我国城市化已进入“从增量扩张为主转向存量提质增效与增量
结构调整并重”的新阶段,这一论断精准把握了城市发展的阶段
性特征。这对我们自然资源和规划工作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新要求
和新挑战。过去大规模外延扩张的模式已难以为继,必须深刻理
解这一历史方位的变化。它意味着我们工作的重心要从传统的
“铺摊子”转向“精提升”,从侧重新增建设用地规模管理转向
存量和增量空间的协同优化、效率提升与品质保障并举。这要求
我们转变思维方式和工作方法,把提升存量空间利用效率、激活
城市低效土地价值、优化城市空间结构和功能布局放在更加突出
的位置。要深入理解城市内涵式发展的深刻内涵,将自然资源节
约集约利用作为倒逼城市发展方式转型的关键抓手,切实处理好
保护与发展、存量与增量、规模与效益的多重关系,推动城市发
展走上更加健康、可持续的轨道。
(三)全面理解整体谋划,强化系统思维方法。习近平总书
记指出,“城市是一个有机生命体”,必须坚持系统观念加以整体
谋划、统筹推进。这要求我们在履行自然资源和规划职责时,必
须牢固树立“全周期、全要素、全空间”的系统思维。不能就规
划论规划、就资源管资源,必须将城市的生态空间、农业空间、
城镇空间作为有机整体统一考虑,将山、水、林、田、湖、草、
沙作为一个生命共同体进行系统保护与修复。在空间规划编制中,
要更加注重生产、生活、生态空间的协调性、适配性与韧性,统
筹城市地上地下空间的复合利用与安全承载。在要素保障方面,
要强调土地、矿产、水、森林、湿地等各类自然资源要素的综合
配置与平衡关系,促进各类要素流动畅通、高效协同,确保城市
这个生命体的“血脉”畅通、“筋骨”强健、“细胞”活跃。必须
打破部门壁垒和条块分割,站在城市生命系统的整体健康和长远
利益角度,来审视和决策每一项规划许可、用地审批、生态修复
项目,确保规划的科学性和系统性落地生根。
二、构建新实践路径,夯实资源要素支撑
前面,我们从思想认识层面进行了深化。那么,如何将会议
精神与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要求,转化为推动我市高质量发
展的具体行动?这就需要我们立足部门职责,以务实有效的举措
确保党中央决策部署在自然资源和规划领域落地见效。
(一)强化规划引领定力,擘画空间发展蓝图。规划是城市
发展的“指南针”与“路线图”。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规划科学
是最大的效益,规划失误是最大的浪费,规划折腾是最大的忌
讳。”我们必须恪守这一准则。一是健全规划传导体系,确保战
略目标落图落地。要进一步完善“市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县
(区)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详细规划—专项规划”的规划传导
机制,明确刚性管控要求与弹性引导内容,确保国家重大战略、
区域协调发展格局、城市发展总体目标能够通过层层传导,精准
落实到具体的空间单元和地块图斑上。强化对区域协调、城乡融
合的规划指引,优化市域“一主*副多节点”的空间结构。二是
优化空间资源调配,服务发展动能转换。围绕创新驱动发展,优
化保障高新技术产业用地、科技孵化空间及战略留白区的空间布
局,为新质生产力培育提供土壤。主动对接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
城镇化建设要求,强化县域空间的精准引导,促进特色化、差异
化发展。完善重大项目用地审批机制与重大项目库空间联动,确
保国家、省、市重大项目及保障性住房、公共服务、市政公用设
施等民生项目的精准落地与高效供给。三是提升规划实施效能,
维护权威严肃法治。深化“多规合一”改革,加快规划数据库建
设,推动规划成果数字化、管理智能化。严格规划许可审批,建
立动态监测评估与反馈纠偏机制。依法严肃查处违法违规用地和
建设行为,坚决维护规划的权威性和严肃性,确保一张蓝图绘到
底、管到底。
(二)优化空间保障精度,提升资源配置效率。面对新增空
间约束趋紧的现实,我们必须把提升资源配置效率作为核心任务。
正如总书记所要求的,“实行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一是深化
土地集约利用,深挖低效用地潜能。全面实施新增建设用地“增
存挂钩”“增优挂钩”机制。强力推进批而未供、闲置土地和城
镇低效用地再开发攻坚行动,探索更多元化的盘活路径和激励机
制。完善节约集约用地评价体系,并将其纳入高质量发展综合考
核。研究制定不同产业类型、不同区域的用地强度、效益标准
和差异化地价政策,推动“亩均论英雄”改革深化。二是创新要
素供给模式,保障发展合理需求。持续深化工业用地“标准地”
出让改革,推行“带项目”供地、“带方案”出让等模式。加强
用地全生命周期管理。积极推动混合用地(M0)、兼容用途等创
新实践,破解复合功能空间需求。优化用地预审和选址,强化国
土空间规划的刚性与弹性结合机制,保障经济社会发展的合理空
间。三是统筹全域要素治理,守护生态本底根基。严守耕地保护
红线,落实“长牙齿”的硬措施,坚决遏制“非农化”“非粮
化”。科学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