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 2025 年文化事业单位党员干部大会上的专
题党课
同志们:
今天,我们齐聚一堂,召开这次党员干部大会。会前,我们
共同学习了《求是》杂志发表的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团结奋
斗是中国人民创造历史伟业的必由之路》。总书记的讲话高屋建
瓴、思想深邃,深刻揭示了我们党和人民在百年征程中无往而不
胜的核心密码。其中,“团结奋斗”四个字,不仅是我们走向未
来的行动指南,更是对我们党艰苦奋斗、勤俭建国优良传统的时
代呼唤。结合这次学习,以及当前我们单位面临的形势任务和工
作实际,我今天想和同志们交流一个主题,就是如何在新时代新
征程上,坚决拒绝“好面子”的虚浮之风,自觉主动地过好“紧
日子”,以扎实的作风建设,为我们事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
保障。下面,我从三个方面谈一些认识和体会。
一、深刻认识“过紧日子”的重大意义,坚决摒弃“好面子”
的错误思想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勤俭节约、艰苦奋斗,是我
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更是我们中国共产党人鲜亮的政治底色
和传家法宝。在当前形势下,重提“过紧日子”,并非一时之策,
而是我们必须长期坚持的战略方针,其意义重大而深远。
(一)“过紧日子”是践行“两个维护”的政治要求。党的
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驰而不息推进全面从
严治党,制定和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率先垂范、以身作则,向全
党全社会释放了从严从紧的强烈信号。这绝不是一句空话。截至
2024 年底的权威数据显示,全国累计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
神问题高达 107.6 万起,处理 152.3 万人,其中给予党纪政务处
分的就有 99.5 万人。这一系列雷霆万钧的举措,赢得了党心民
心。2024 年国家统计局的调查结果显示,高达 94.9%的受访群众
对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贯彻落实成效表示肯定。这充分说明,党
风政风的转变,人民群众看得见、感受得到。因此,政府机关要
过紧日子,是我们党中央的明确要求。作为党领导下的文化事业
单位,我们每一位党员干部都必须从政治高度来认识和把握这个
问题。坚持过紧日子,就是对党中央决策部署的坚决贯彻,是对
勤俭节约、反对浪费优良作风的自觉传承,是检验我们政治判断
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的“试金石”。反之,那些热衷于
讲排场、摆阔气、比阔绰的“好面子”思想,本质上是个人主义、
享乐主义在作祟,其根源在于理想信念动摇、宗旨意识淡薄,与
我们党的性质和宗旨背道而驰,是必须坚决抵制和纠正的。
(二)“过紧日子”是传承红色基因的历史自觉。我们党是
在艰苦卓绝的斗争中诞生、发展和壮大的。从井冈山上“红米饭、
南瓜汤”的革命乐观主义,到长征路上“嚼草根、啃树皮”的钢
铁意志,再到延安时期“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奋斗精神,一
部党的历史,就是一部艰苦奋斗的创业史。我们单位作为传承红
色文化、弘扬英烈精神的重要阵地,更应该对这段历史有切肤之
感。我们所守护和宣传的,正是无数革命先烈用生命和鲜血铸就
的伟大事业。他们在物资极度匮乏的条件下,依然保持着昂扬的
斗志和必胜的信念,靠的是什么?靠的就是崇高的理想和艰苦奋
斗的作风。今天,我们的物质条件早已今非昔比,但精神谱系不
能断,红色基因不能变。如果我们在工作中滋生了“好面子”的
倾向,比如,搞一些华而不实的“形象工程”,办一些铺张浪费
的“盛大活动”,用一些超出实际需求的“高档设备”,这不仅是
对宝贵资源的极大浪费,更是对我们所守护的革命精神的背叛。
因此,过紧日子,就是要求我们不忘来时路,从党的奋斗史中汲
取精神力量,把艰苦奋斗的本色融入血脉、植入灵魂,让红色江
山代代相传。
(三)“过紧日子”是应对风险挑战的现实需要。当前,世
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我国发展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
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央
明确要求各级政府和部门都要勒紧裤腰带,把宝贵的资金用在发
展紧要处、民生急需上。这种压力已经传导到我们每一个单位。
从公开的预算数据看,这种“紧”是普遍性的。2024 年,有的
兄弟单位,如成都东部新区,其“三公”经费、会议费、培训费
支出同比就下降了 19.6%。具体到我们相近的领域,一些革命纪
念馆 2024 年的财政支出预算相较上年就压减了 6.35%,有的甚
至压减了 24%之多。文化和旅游部下属的某个服务中心,2024
年度预算也比 2023 年执行数下降了 3.9%。这些数据清晰地告诉
我们,财政资金的“紧约束”将成为一种新常态。在这种形势下,
如果我们还抱着“大手大脚花钱”的惯性思维,还想着“爱面子、
讲排场”,那不仅是思想上落伍,行动上更会陷入被动,甚至会
影响到我们单位事业的生存和发展。所以,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
到,过“紧日子”不是可有可无的选择题,而是关乎事业发展的
必答题。我们必须主动适应这种变化,摒弃“等、靠、要”的思
想,树立“精打细算、量入为出”的理念,以“紧日子”换取单
位事业发展的“好日子”。
二、准确把握“过紧日子”的时代内涵,将有限资源用在事
业发展的“刀刃上”
过“紧日子”不是一个消极的概念,更不是要我们无所作为、
自缚手脚。恰恰相反,它蕴含着丰富的时代内涵和实践要求,是
我们推动工作、促进发展的重要方法论。
(一)过“紧日子”绝不等于“不干事”,而是要集中精力
“办大事”。“紧”与“松”是辩证的。我们强调的“紧”,主要
是压缩一般性、非刚性、非重点的支出,是向管理要效益,向内
涵挖潜力。对于我们单位而言,这意味着在日常办公、公务接待、
会议培训等方面要严之又严、抠之又抠,但在核心业务上,不仅
不能“紧”,反而要投入更多精力、下更大力气。什么是我们的
大事?就是我们单位的核心职能,是我们的主责主业。比如,文
物的征集、保护与修复,这是我们的立身之本,相关的技术投入、
设备更新、库房条件改善,该花的钱一分都不能少;再比如,红
色文化的宣传教育与社会服务,这是我们的核心使命,如何创新
展陈方式、提升讲解水平、扩大社会影响,如何运用 VR 幻影成
像、无接触交互等新技术手段提升观众体验,这些都需要我们投
入智慧和资源去研究、去实践。过“紧日子”,就是要我们把从
非必要开支中“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