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在2025年全县先进典型事迹报告会上的讲话

加入Vip免费下载 立即下载
在2025年全县先进典型事迹报告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我们齐聚一堂召开全县先进典型事迹报告会,既是一 次经验的交流分享,更是一场精神的洗礼传承。刚才,听了5位 先进典型的发言,我数次眼眶发热——他们中没有惊天动地的 壮举,却用日复一日的坚守,在基层一线写下了最动人的民生 答卷;他们没有显赫的头衔光环,却用脚踏实地的付 出,让“社工”二字在群众心中变成了最温暖的依靠。 作为长期与基层社工并肩作战的“同行者”,我深切体会 到:社工工作没有“标准答案”,但有“不变初心”;没 有“捷径可走”,但有“方法可循”。今天,我想结合几位典 型的故事,和大家聊聊“什么是社工的‘根’与‘魂’”“怎 样在平凡岗位上干出不平凡的事业”。 一、把“办公桌”搬到田埂上,用“泥土气”厚植为民情 怀——从王秀兰28年的“敲门日记”说起 首先,我想和大家分享县城区街道福兴社区党总支书记王秀 兰的故事。她是全县在岗时间最长的社区工作 者,28年,10000多个日夜,她的办公桌从来没固定在社区服务 站里——今天在3楼张奶奶家聊独居安全,明天在1楼王大爷家 劝家庭矛盾,后天蹲在小区凉亭里听下岗职工唠就业愁事。她 有个用了28年的蓝皮笔记本,封皮磨得发白,里面记满 了“301室李婶糖尿病需定期送药”“5栋2单元下水道每季度疏 通”“70岁赵爷爷每月15号领养老金要提醒”……群众开玩笑 说:“王书记的本子比自家账本还细。” 去年7月,福兴小区因水管老化突发爆管,3栋居民楼停 水,78户人家急得团团转。王秀兰接到电话时正在医院陪 床(她老伴刚做完手术),但她立刻拔掉输液管,带着社区工 作人员冲到现场。烈日下,她踩着泥浆协调供水公司、安抚情 绪激动的居民、联系临时送水车;深夜里,她蹲在抢修现场啃 冷掉的包子,盯着工人挖开30厘米厚的路面;第三天凌晨,水 管终于修好时,她坐在台阶上睡着了,脸上还沾着泥点。事后 有居民说:“王书记,您这哪是书记,分明是我们的‘管家 婆’!”她却笑着说:“咱们社工的办公室不在墙上,而在群 众的门槛上;咱们的工作日记不记在本子上,要记在群众心坎 里。” 这让我想到,现在有些年轻社工总说“群众工作难做”,可 他们缺的从来不是方法,而是“沉下去”的耐心。王秀兰 的28年告诉我们:只有把“我是社工”的身份意识,转化 为“咱们一家”的情感认同,才能真正走进群众心里。 二、把“政策包”变成“土办法”,用“烟火气”破解治理 难题——看李阳如何让“空心村”有了“烟火味” 接下来,我想讲讲驻三星镇三星村第一书记李阳的故事。他 是2022年选派的年轻干部,刚到村里时,面对的是“青壮劳力 外出打工、留守老人儿童守着空房”的“空心村”,村集体年 收入不足5万元,连村部的水电费都要靠上级拨款。有人说 他“城里来的娃娃,吃不了农村的苦”,可他用两年时间,让 三星村变了模样——村集体年收入突破50万元,建起了老年食 堂、儿童活动室,还搞起了“周末采摘园”,连邻村的人都爱 往这儿跑。 他的“秘诀”是什么?是“把政策翻译成土话,把文件变成 办法”。刚到村时,他发现很多老人舍不得扔过期药品,孩子 们放学没人管,他就挨家挨户问:“要是村里有个地方能免费 领药、孩子放学能写作业,您觉得咋样?”老人说“中”,孩 子拍巴掌,他就拉着村“两委”跑县卫健局申请“家庭过期药 品回收点”,找学校谈“四点半课堂”;看到村里荒了不少坡 地,他就带着党员去邻镇学种高山蔬菜,回来后和村民签“土 地入股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