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在镇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会议上的交流发言

加入Vip免费下载 立即下载
在镇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会议上的交流发言 各位领导、同志们: 今天,能和大家坐在一起交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经验, 我既感到荣幸,更觉责任重大。作为基层党委书记,我常说“乡 镇一头连着政策落实,一头系着万家灯火”,社会治安综合治理 不是挂在墙上的标语,而是群众睡安稳觉的底气、过舒心日子的 保障。今年以来,面对防汛抗旱与夏收夏种的“双考”,面对项 目建设与民生改善的“双压”,我们*镇坚持“以防为主、打防结 合、综合施治”,交出了一份“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 不上交”的阶段性答卷。下面,结合工作实际,我从“三个坚持、 三个变化、三个短板、三个打算”四个方面,和大家分享我们的 实践与思考。 一、坚持“民有所呼、我有所应”,在“网格深耕”中筑牢 平安根基。基层治理的关键在“人”,核心在“走”。今年初,我 们对全镇 12 个行政村、3 个社区重新划分网格,把党支部建在 网格上,把党员沉到网格里,形成了“1 个总网格—12 个村(社 区)网格—86 个微网格”的三级架构。但刚开始时,部分网格 员还停留在“填表格、报数据”的惯性思维里,我就带着班子成 员当“学生”,跟着网格员走街串巷。记得 3 月的一天,镇网格 办主任老李跟我反映,三合村的网格员小张上报的“流动人口信 息”连续两周都是“无变化”。我当场跟着小张去了村里,才发 现他所谓的“走访”就是站在村口和便利店老板聊两句。当天晚 上,我们在村部开了“网格夜话”,请来了在村里住了 30 年的老 支书王大爷现身说法:“当年我当村干部,哪家娶媳妇、哪户添 丁口,闭着眼都能数清楚,因为脚底板沾了泥土,心里头才有 数。”这句话点醒了我们——网格不是“任务栏”,而是“连心 桥”。从那以后,我们推行“三个一”工作法:每天一次“敲门 行动”(重点关注独居老人、留守儿童的用电用火安全)、每周一 次“院坝座谈”(在晒谷场、茶摊子听群众唠家长里短)、每月一 次“问题清零”(对收集的诉求实行“接单—办理—反馈”闭环 管理)。比如,5 月中旬,红光社区的微网格员陈大姐在走访中 发现,新搬来的租户小周和房东因为房租涨幅问题闹得不可开交, 她当场联系司法所调解员,当天就带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上门,结合周边类似案例耐心解释,最终双方达成“半年一调、 涨幅不超 5%”的协议。类似的案例,今年以来我们累计化解了 217 起,其中 90%以上是在网格层面“就地解决”的。更让我欣 慰的是,网格深耕不仅解决了问题,更拉近了干群关系。现在, 群众见了网格员不再躲着走,反而会主动说:“小张,我家院墙 外的野树挡路了,麻烦你帮忙看看能不能砍?”“李姐,村头的 路灯坏了半个月,你帮我记一下?”这些“鸡毛蒜皮”的小事, 恰恰是群众对我们最大的信任。 二、坚持“法理交融、德法共治”,在“多元共治”中厚植 善治土壤。过去,我们抓治安综合治理,习惯“靠干部跑、靠民 警管”,但实践证明,群众才是最广大的“平安志愿者”。今年, 我们重点打了“三张牌”:第一张是“乡贤牌”。*镇有 300 多位 老党员、老教师、老模范,他们威望高、懂政策、会做思想工作。 我们成立了“乡贤调解团”,按照“属地管理、专业互补”原则, 分成婚姻家庭、邻里纠纷、土地承包 3 个小组。比如,6 月初, 永丰村两户村民因为菜地边界问题争执不下,甚至动了手。我们 请来了当年参与分地的老生产队长张大爷,他拿着当年的分地台 账,带着两家人在地里重新丈量,边量边说:“远亲不如近邻, 当年我在队里当队长,就靠‘一碗水端平’让大家服气;现在你 们要是为这点地伤了和气,传出去让子孙怎么看?”一场纠纷, 半小时就化解了。目前,乡贤调解团已成功调解矛盾 126 起,成 功率 98%,真正成了“编外调解员”“流动调解室”。第二张是 “文化牌”。我们深知,法治观念的养成,既要靠“硬约束”,也 要靠“软浸润”。今年,我们在全镇 15 个村(社区)推广“平安 夜校”,利用晚上 7 点到 9 点的“农闲时间”,邀请民警讲防诈骗、 法官讲《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医生讲防溺水,还请老党员 讲红色故事、乡贤讲村规民约。比如,7 月 12 日晚,镇派出所 民警小刘在莲花村夜校讲“养老诈骗”案例,当场有位老大娘举 手说:“我儿子前阵子给我买了瓶‘保健品’,说吃了能治高血压, 花了 800 多,不会是骗人的吧?”小刘立刻现场教学,教她查看 产品批准文号、拨打 12315 举报。散场时,老大娘拉着小刘的手 说:“这课比我孙子给我讲的‘大道理’实在多了!”目前,平安 夜校已举办 42 场,覆盖群众 3800 余人次,不少群众还主动当起 了“义务宣传员”,在村里微信群里转发防诈骗知识。第三张是 “科技牌”。我们按照“雪亮工程”升级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