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树立正确政绩观、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专题学习研讨会议上的交流发言

加入Vip免费下载 立即下载
“树立正确政绩观、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 负”专题学习研讨会议上的交流发言 当前,随着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推进,树立和践行正确的政 绩观已成为检验党员干部党性修养、能力水平和担当精神的重要 标尺。与此同时,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也被列为推进作风建 设的一项长期任务。二者虽分属理念与实践两个维度,却根在一 处、症在一体,既是衡量政治立场的经验交流,也是检验实干担 当的落脚点。 现实中,一些看似繁荣的政绩背后,实则难掩空转的形式; 一些原本为民谋利的好机制,却被庸俗化为考核的“指标秀”。 追亮点、造台账、拼数据,不仅耗散了基层的宝贵时间,也扭曲 了政绩的价值坐标,严重消解了党员干部的公信力、执行力与创 造力。事实一再表明,形式主义的病根,往往不在基层,而在于 “上热下冷”的指挥逻辑、不当政绩观的导向误差。 此次专题学习研讨,正当其时、意义重大。作为党员领导干 部,我们有责任、有义务深入检视政绩观偏差背后的成因,从源 头上校准“为什么干”“为谁而干”“干得如何”的思想坐标,推 动减负工作真正从文件上落到心坎上,从声势上转到实效上。下 面,结合学习体会和工作实践,谈几点思考,作为交流,不妥之 处敬请批评指正。 一、厘清政绩导向,明确干事方向 政绩观是领导干部的价值指南,也是衡量担当作为的思想标 尺。政绩导向一旦偏离,必然带来工作逻辑的错位、发展重心的 漂移和基层负担的加重。实践表明,形式主义顽疾往往不是从基 层生发,而是源于“唯上”“唯快”“唯显”的政绩冲动。这背后, 正是对什么是政绩、怎样做政绩缺乏清醒认知。厘清政绩导向, 首先要从思想源头上确立科学的价值追求,真正回答好“政绩为 谁而树、树什么样的政绩、靠什么树政绩”的根本问题。 树立正确政绩观,归根到底是一个立场问题。政绩是人民的 获得感,不是干部的履历表;是百姓口中的实话,不是领导口中 的夸奖。现实中,一些干部习惯“向上看”,以材料“包装”成 绩、用数据“堆砌”成果,把“被看见”误当“干得好”,把“文 件厚”当作“工作实”。这种扭曲的政绩观,表面是求快求功, 实则掏空了工作内核,伤了民心、误了发展。必须深刻认识到, 真正的政绩,从来不是盆景上的风景,而是大地上的生长,是群 众看得见、摸得着、得实惠的发展成果。 政绩导向失真,根源在于“考什么、评什么、奖什么”的指 挥棒没有牢牢指向实效。过度依赖痕迹管理、频繁调度督查、泛 化过程考核,容易让基层陷入“为材料而干、为留痕而忙”的怪 圈。该重实绩的地方轻描淡写,该讲过程的地方层层加码。一些 地方热衷于用“推进会”落实“部署会”,再通过“回头看”叠 加“总结评”,工作走了样,负担加了码。要防止这种“表功式 政绩”绑架了实际工作,把时间和精力从做事情转向做表象。 厘清政绩导向,必须回归“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把 群众满意作为最高标准。真正的政绩,不是场面多大、数据多高, 而是能否回应群众关切、解决实际问题、带来长久之利。考核机 制应向实绩导向回归,指标设置要更科学、更精准。不能只看项 目是否上马,更要看是否真正落地见效;不能只比亮点工程,更 要关注民生温度。同时,也要把“看现场、听群众、问实情”作 为调研常态,从一线中检验干部作风,从结果中评价工作成效。 干事方向明,落实才有力。正确的政绩观引领的是务实的工 作方法和真诚的群众感情。只有把政绩立在民心上,把事情干到 实处,才能在干部履历上写下真正有分量的一笔,也才能让群众 发自内心地点赞。这种政绩,不需要刻意展示,不必精心包装, 自有口碑传扬,自带公信底气。 二、破除形式顽疾,减轻基层负担 形式主义并非枝节小病,而是作风顽疾。一旦政绩观出现偏 差,形式主义便会以种种面目滋生蔓延,从“纸上落实”到“会 上重复”,从“数字政绩”到“痕迹留痕”,看似热闹非凡,实则 空转内耗,最终苦了基层、误了实事。真正减轻基层负担,就必 须从深层病灶入手,破除那些看似“合理”却早已异化的工作惯 性,把形式主义的面具一一揭开,把基层的压力层层卸下。 当前,一些地方和部门在工作推动中,仍存在不同程度的留 痕执念与数字崇拜。台账越做越多,清单越列越细,会议材料越 写越厚,数据指标越追越杂,表面上是“精细化管理”,实则变 成“无差别填表”。一些干部日常工作中,最熟悉的是“督导问 题台账”,最忙碌的是“迎检材料准备”,最担心的是“照片是否 规范”,而真正服务群众、解决问题的时间却被严重压缩。更有 甚者,为了迎合评比检查,基层被反复要求“造景观、摆场面”, 本该简朴的民生项目,被包装成“示范工程”;本应务实的调研 活动,变成了“走场过堂”。这些现象表明,形式主义之害,不 仅在于劳民伤财,更在于侵蚀了干群关系,透支了为民信任。 值得警醒的是,部分“减负”举措也正在异化为新的负担。 一些地方虽然出台了文件“减会、减表、减检查”,但执行过程 中又搞起新套路:会议虽少了,但视频调度频率更高;表格精简 了,但报进平台换了花样;文件压缩了,但工作提示、督查通报 名目繁多。这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