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在全县学习贯彻新发展理念专题党课上的讲话

加入Vip免费下载 立即下载
在全县学习贯彻新发展理念专题党课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我们利用晚间时间召开专题党课,主要任务是深入学 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发展理念的重要论述,结合我县近 年来发展实践,进一步统一思想、凝聚共识,明确“贯彻新发 展理念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这一根本遵循,以思想 破冰引领行动突围,以理念升级带动发展提质。 刚才,听了几位同志的发言,我能感受到大家对新发展理念 的理解在深化、行动在自觉,但也有部分同志存在“学用脱 节”的倾向——有的把新发展理念当“标语口号”,落实时还 是老套路;有的觉得“县域太小,创新用不上”,习惯于“等 靠要”;还有的对“高质量”理解片面,只盯着GDP增速,忽视 了生态、民生等“隐性指标”。这些问题,反映出我们在理念 转化上还有差距。借此机会,我想结合自己近期的调研和思 考,和大家作一次深入交流。 一、新发展理念不是“空中楼阁”,而是破解发展难题 的“金钥匙”——从“为什么”到“必须用”的现实逻辑 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时首次提出新 发展理念;2020年,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 上,总书记强调“新发展理念不是凭空得来的,是在深刻总结 国内外发展经验教训、深刻分析国内外发展大势的基础上形成 的”;2025年,面对全球经济复苏乏力、国内经济转型升级加 速的新形势,新发展理念的重要性更加凸显。对我们XX县来 说,这一点尤为切肤。 第一,新发展理念是我们“突围困境”的“导航仪”。 过 去十年,我县依靠资源型和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实现了经济总 量扩张,但“成长的烦恼”也日益显现:2024年,全县规上工 业企业中,高耗能企业占比仍达38%,单位GDP能耗比全市平均 水平高12%;农业方面,虽然粮食产量稳定,但特色农产品品牌 附加值低,全县农产品加工转化率仅为45%,低于全省平均8个 百分点;民生领域,城乡收入比仍达2.3:1,农村养老服务覆盖 率不足60%。这些问题,表面看是发展阶段的“惯性使然”,本 质上是发展理念的“路径依赖”。去年,我们痛定思痛,关停 了3家产能落后的建材厂,引进了2家新能源装备制造企业,当 年工业税收反而增长了18%;在南部山区试点“生态茶园+乡村 旅游”模式,带动周边5个村集体年增收超200万元。这组数据 对比告诉我们:只有打破“路径依赖”,才能打开发展新空 间。 第二,新发展理念是我们“抢占先机”的“先手棋”。 当 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长三角、珠三角地 区已进入“创新驱动”主导阶段,而我们仍处于“要素驱 动”向“创新驱动”转型的关键期。但“慢”不等 于“晚”,关键是要找到“弯道超车”的突破口。比如,我们 依托位于皖鄂赣三省交界的区位优势,正在谋划“大别山区域 物流分拨中心”,目前已与3家快递龙头企业达成初步合作意 向;在数字经济领域,我们与XX大学共建“智慧农业实验 室”,研发的“茶叶生长智能监测系统”已在12个茶园推 广,预计可降低人工成本30%、提升茶叶品质15%。这些实践证 明:只要理念对了、方向准了,县域经济同样能在新发展格局 中找准定位。 第三,新发展理念是我们“行稳致远”的“压舱石”。 高 质量发展不是简单的“速度换挡”,而是“质量跃升”,核心 是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去年冬天,我县遭遇罕见冻雨 灾害,东部山区3个乡镇因道路结冰断电断网,群众出行受阻、 农产品滞销。这件事让我深刻反思:如果我们的基础设施、公 共服务、应急体系没有跟上“高质量”要求,经济增长再快也 守不住民生底线。今年,我们把“民生七有”纳入新发展理念 考核体系,新建农村公路120公里,实现所有行政村“双车 道”全覆盖;在城区增设10处“15分钟生活圈”便民服务 点,覆盖养老、托幼、医疗等20项功能。这些改变,群众满意 度调查从去年的82%提升到91%。这启示我们:新发展理念 的“根”和“魂”在人民,只有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群 众,才能获得最深厚的动力源泉。 二、新发展理念不是“抽象概念”,而是指导实践的“方法 论”——从“学原文”到“解真题”的落地路径 新发展理念包含“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个维 度,每个维度都有具体的实践要求。结合我县实际,我梳理 了“五个转化”的工作方法,供大家参考。 (一)把“创新驱动”转化为“产业突围”的硬支撑——既 要“无中生有”,更要“有中生新” 创新不是“高大上”的专利,对县域来说,关键是围绕产业 链部署创新链。去年,我们调研发现,全县60%的规上企业存 在“技术需求清单”,但只有15%的企业与高校院所建立了合作 关系。针对这一问题,我们做了三件事:一是搭建“企业出 题、专家解题”平台,每季度举办“产业技术对接会”,今年 已促成12项产学研合作,其中“新型环保涂料研发”项目已实 现量产,预计年产值超2亿元;二是设立“创新奖补资金”,对 企业研发投入按20%比例补贴,今年已有27家企业申报,撬动社 会研发投入1.2亿元;三是培育“本土创新人才”,实施“乡贤 回归”工程,吸引32名在外专家回乡创办科技型企业,其 中XX智能装备公司研发的“自动化包装生产线”填补了省内空 白。这些做法证明:县域创新不必“贪大求全”,只要聚焦主 导产业、瞄准市场需求,就能实现“小创新”撬动“大发 展”。 (二)把“协调发展”转化为“城乡融合”的新图景——既 要“补短强弱”,更要“各美其美” 协调发展不是“削峰填谷”,而是“提低扩中”。我县城乡 发展不平衡的突出表现是:城区公共服务集中了全县70%的优质 资源,而农村教育、医疗、文化设施仍有短板;东部工业强镇 与西部生态弱镇之间产业联动不足,2024年东部镇财政收入是 西部某镇的8倍。针对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