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在XX区庆祝第41个教师节暨表彰大会上的讲话

加入Vip免费下载 立即下载
在 XX 区庆祝第 41 个教师节暨表彰大会上的 讲话 同志们,老师们: 大家下午好! 金秋九月,丹桂飘香,硕果满枝。在这充满丰收喜悦和无限希 望的美好时节,我们满怀崇敬与感激之情,欢聚一堂,隆重举行 XX 区庆祝第 41 个教师节暨表彰大会。在此,我谨代表 XX 区委、区 政府,向辛勤耕耘在全区教育战线上的广大教师、教育工作者和 离退休老教师,致以节日的祝贺和诚挚的问候!向今天即将受到表 彰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表示热烈的祝贺!向长期以来关心支持 我区教育事业发展的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党的二十大报告将 教育、科技、人才一体擘画,置于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战略性、基 础性支撑地位,发出了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的伟大号召。强国建设, 教育何为?教育强国,教师何为?这是时代赋予我们的深刻命题,也 是我们必须以实际行动回答的重大课题。回望过去一年,全区教 育事业在挑战中砥砺前行,在奋斗中收获硕果。我们的教育布局 持续优化,办学条件得到显著改善,XX 学校、XX 幼儿园等一批新 建、改扩建项目顺利投入使用,优质教育资源的覆盖面和受益面 不断扩大。我们的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中考、高考再创佳绩, 在国家、省、市级各类学科竞赛、艺体比赛中,我区学子捷报频 传,这背后凝聚着每一位教师的智慧与汗水。我们的教师队伍建 设成效卓著,人才引育机制不断完善,教师的专业素养和育人能力 持续增强。全区教育事业呈现出蓬勃向上、欣欣向荣的良好局面。 这些成绩的取得,根本在于党中央的坚强领导和科学指引,离不开 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更饱含着全区一万余名教育工作者的辛勤 付出和无私奉献。大家用实际行动,深刻诠释了“学高为师,身正 为范”的崇高风范,为 XX 区的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生 机与活力。事实证明,XX 区的教师队伍是一支靠得住、战得胜、 堪当重任的优秀队伍! 同志们,老师们! 教育是一项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伟大事业。教 师的职业,是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的神圣职业.2023 年, 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深刻阐释了“教育家精神”,即“心有大我、 至诚报国的理想信念,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的道德情操,启智润心、 因材施教的育人智慧,勤学笃行、求是创新的躬耕态度,乐教爱生、 甘于奉献的仁爱之心,胸怀天下、以文化人的弘道追求”。这六个 方面,既是对优秀教育家群体特征的高度概括,也为新时代广大教 师的专业发展和个人成长树立了精神坐标。今天,我们庆祝教师 节,就是要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引导广大教师以此为镜、向此看 齐,争做新时代的“大先生”。 弘扬教育家精神,就是要铸就“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理 想信念。这是师者之魂。教师不是普通的“教书匠”,而是人类 灵魂的工程师,肩负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天职。在 XX 区,我 们欣喜地看到,有一批从教三十年、四十年甚至更长时间的老教 师、老专家,他们将毕生精力奉献给了三尺讲台,把个人的理想追 求融入到了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之中。他们中,有的扎根乡村学 校,几十年如一日,用知识的甘泉浇灌着片片沃土,改变了一代又 一代农家子弟的命运;有的长期奋战在教学一线,即使荣誉等身, 依然坚守课堂,把立德树人作为自己最崇高的事业。他们以对党 和人民的无限忠诚,生动诠释了何为“大我”,何为“至诚报国”。 全区广大教师要以他们为榜样,不断增强政治意识,提升理论素养, 将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到日常教育教学的每一个环 节,引导学生从小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扣好人生 的第一粒扣子。 弘扬教育家精神,就是要恪守“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的道 德情操。这是师者之本。教师的言行举止,对学生具有深远而直 接的影响。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在 XX 区,我们感动地看到,广大 教师不仅在课堂上传道授业解惑,更在生活中以身作则,垂范先行。 面对家庭困难的学生,他们慷慨解囊、悉心关怀;面对心理困惑的 学生,他们耐心疏导、润物无声;面对突发的公共卫生事件或自然 灾害,他们冲锋在前、勇于担当,化身为守护学生安全的“逆行 者”。他们用高尚的人格魅力和道德风范,为学生树立了光辉的榜 样。今天受到表彰的“XX 师德标兵”“XX 模范班主任”,就是 其中的杰出代表。希望全区广大教师都能自觉加强师德修养,坚 守精神家园,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努力成为被社会尊 重、让人民满意的“四有”好老师。 弘扬教育家精神,就是要秉持“启智润心、因材施教”的育 人智慧。这是师者之能。教育的本质,是唤醒与激发。一名优秀 的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启迪智慧、温润心灵。在 XX 区,我 们自豪地看到,一大批年富力强的中年骨干教师,正成长为我区教 育事业的中流砥柱。他们勇于探索教育教学规律,积极投身课程 改革与教学创新。他们不再满足于“一根粉笔、一块黑板”的传 统模式,而是积极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探索项目式学习、探究式学 习等新型教学方法,努力构建高效、生动、充满活力的课堂。他 们深入研究每一个学生的个性特点和成长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