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课:发扬钉钉子精神,持
续推进学习教育常态长效
同志们,今天,我们召开这次专题党课,主题是“发扬钉钉子精神,持续推进学
习教育常态长效”,这既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全面从严治党战略部署的必然要求,也是
推动我们企业高质量发展行稳致远的现实需要。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没有完成
时,只有进行时。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推进作风建设,以“钉钉子精神”一锤接着
一锤敲,刹住了一些过去被认为不可能刹住的歪风邪气,解决了一些长期想解决而
没有解决的顽瘴痼疾,党风政风和社会风气为之一新。迈上新征程,面对新形势新
任务,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到,巩固拓展作风建设成果、推动纪律规定在企业落地生
根、化风成俗,关键在于发扬“钉钉子精神”,构建常态长效的工作机制。下面,我结
合企业实际,讲三点意见。
一、深刻领悟“钉钉子精神”的政治内涵与实践要求,增强推进作风建设常态长
效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钉钉子精神”是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的重要方法论,蕴
含着深刻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是抓好作风建设的根本遵循。“钉钉子精
神”彰显了刀刃向内的自我革命勇气。纪律规定本质是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的具
体体现。总书记深刻指出,“有一些地方发生了松动,有一些方面还存在盲区死
角,一些不良风气出现了反弹回潮。钉钉子嘛,再钉几下,久久为功,化风为俗”。
这告诫我们,作风问题具有顽固性、反复性,抓一抓就好转,松一松就反弹。发扬
钉钉子精神,就是要勇于正视问题、敢于刮骨疗毒,以“永远在路上”的坚韧和执
着,持续向作风顽疾开刀,坚决破除特权思想和特权行为,不断清除一切损害党的
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因素,确保党永远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这要求我们企业党
组织必须把作风建设作为一项严肃的政治任务,摆在突出位置,常抓不懈。“钉钉子
精神”体现了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钉钉子,必须目标明确、精准发力、一锤一锤敲
实。抓作风建设同样如此,不能空喊口号、大而化之。我们要结合企业实际,聚焦
具体问题,持续在“三个深化”上下功夫:一要在理论学习上深化。理论是行动的先
导。要原原本本学习《习近平关于加强党的作风建设论述摘编》,学习领会习近平
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关于党的自我革命的重要思想。用好“狱中八条”等
红色资源,用好身边案、最近案、典型案,深刻把握作风建设的极端重要性、长期
性和复杂性,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二要在思想认识上深化。必须清醒认
识到,“四风”问题依然严峻复杂,隐形变异、改头换面时有发生,稍有松懈就可能死
灰复燃。我们要深刻认识到持续深化作风建设对于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
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对于我们企业而
言,就是推动高质量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切实增强深化学习教育、抓好
作风建设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三要在以上率下上深化。“在上面要求
人、在后面推动人,都不如在前面带动人管用”。领导干部是作风建设的“风向标”。
要时刻对标对表中央“作风戒尺”,做到“正面清单”大胆干、“负面清单”不能碰。要身
体力行带头转作风树新风,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要求别人不做的自己坚
决不做。不仅要管好自身,还要管好家人亲属、管好身边人身边事、管好主管分管
领域风气,在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形成清清爽爽的同志关系、规规矩矩的上
下级关系等方面带好头、尽好责,以“关键少数”引领“绝大多数”。“钉钉子精神”蕴含
着久久为功的战略定力。钉钉子不可能一锤到位,需要一锤接着一锤敲,直至钉实
钉牢。作风建设同样是一场攻坚战、持久战,不可能一蹴而就、毕其功于一役。总
书记强调,“钉钉子嘛,再钉几下,久久为功,化风为俗”。我们必须树立“功成不必
在我”的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保持战略定力和历史耐心,发扬连续作战精
神,一个阶段一个阶段地抓、一个时期一个时期地抓、一任干部接着一任干部地
抓,做到问题不解决不收兵、隐患不消除不撒手、土壤不根除不罢休。对于企业而
言,就是要将作风建设融入企业改革发展稳定全过程,持之以恒、久久为功,让好
的作风成为企业的一种习惯、一种风气、一种文化。
二、聚焦关键环节精准发力,以“钉钉子精神”构建作风建设常态长效的体制机
制。推进作风建设常态长效,不能靠“一阵风”,必须靠“长流水”。我们要发扬钉钉子
精神,在“五个方面下功夫”,着力构建科学完备、务实管用的长效机制。一是在筑
牢“推动发展”这个根本上下功夫,钉实服务大局的导向之钉。“发展是执政兴国的第
一要务”,也是我们企业的中心工作。建立健全作风建设长效机制,必须以推动发
展、推动工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要把工作态度和质量的好坏、工作效率的提
高与否、工作程序的规范标准以及重点项目的建设进度情况,作为衡量作风建设成
效的标尺。要深入整治“脸难看、门难进、推诿扯皮、吃拿卡要”等衙门作风,大力推
行“一线工作法”,做到情况在一线掌握、问题在一线解决、作风在一线转变、形象在
一线树立,全面提升服务企业中心工作、服务职工群众的能力和水平。二是在夯
实“制度完善创新”这个基础上下功夫,钉紧规范权力的制度之钉。“制度是什么?制
度就是工作标准、工作规范。”制度是管根本、管长远的。当前,宏观层面的制度不
少,但缺乏微观、具体的、具有刚性约束力的实施细则。我们要在国家层面宏观政
策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