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 街道关于加强基层党建引领推进精细化疫
情防控工作的经验总结报告
当前,我国正面临蚊媒传染病高发季,特别是基孔肯雅热等
急性传染病,对人民群众的健康安全构成了潜在威胁。面对严峻
的防控形势,我街道党工委坚决贯彻上级决策部署,始终坚持
“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原则,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
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将党旗牢牢插在疫情防控第一线。
在本次基孔肯雅热疫情防控工作中,下辖的 XX 村、XX 村、XX
村党委结合自身实际,积极探索,勇于创新,形成了一系列行之
有效的经验做法,为全街道乃至更广区域的疫情防控工作提供了
宝贵的借鉴。现将相关经验总结报告如下。
一、XX 村经验:构建“双会调度、三维防控”的闭环管理
体系
XX 村党委在本次疫情防控工作中,展现了高度的组织性和
科学性,通过建立“双会调度”机制与“三维防控体系”,实现
了对防控工作的高效统筹与全域覆盖,打造了严密的灭蚊“闭合
环”。
(一)创新“双会调度”机制,拧紧责任落实链条
为确保疫情防控指令传达迅速、执行有力、反馈及时,XX
村党委创新性地建立了“晨部署+晚复盘”的双会调度机制。每
日清晨 7 时 30 分,组织村“两委”成员及各网格组长召开“战
前晨会”,明确当日的核心任务、重点区域与人员分工,确保所
有参与者对当日工作目标有清晰、统一的认识。每日下午 5 时
30 分,召开“战后复盘会”,系统分析当日入户走访、环境整治、
蚊媒监测等工作的成效与不足,结合一线反馈,动态调整次日的
工作策略与资源配置。这一机制将指挥中枢与执行末端紧密连接,
形成了“计划-执行-检查-调整”的闭环管理模式,极大地提
升了防控工作的机动性和精准性。
(二)构建“三维防控”体系,实现全域无死角覆盖
面对村域面积广、人员构成复杂的特点,XX 村党委科学统
筹全村约 200 名防疫力量,组建了分工明确、协同作战的“三维
防控体系”。
1.精准入户的 BI 监测组:此小组的核心职能是科学评估与
源头控制。根据国家《病媒生物密度监测方法蚊虫》等相关技术
规范,小组成员携带专业工具,如手电筒、吸管、样本瓶等,深
入村民家中,系统开展布雷图指数(BI)监测,精准掌握室内及
庭院的伊蚊幼虫孳生情况。监测数据被系统化记录,为评估防控
效果和调整消杀策略提供了科学依据。同时,该小组还承担着
“面对面”宣传教育的职责,向居民讲解“翻盆倒罐”等清除积
水的具体方法,检查并协助清理室内小型积水容器,从源头上阻
断蚊虫孳生。
2.机动灵活的外围突击组:此小组主要负责公共区域及卫生
死角的快速清理。他们对村内的闲置地块、建筑工地、沟渠、绿
化带等容易被忽视的区域进行“地毯式”排查与整治。通过集中
力量、快速行动的方式,有效清理了房前屋后的垃圾杂物,铲
除了蚊虫孳生的外部环境基础。
3.专业高效的全面消杀组:由专业人员组成的消杀组,负责
对辖区内所有公共环境,包括下水道、垃圾中转站、公共绿地等
进行定期、全面的药物消杀。他们严格按照操作规程,使用高效
低毒的杀虫剂,确保消杀工作既有效又安全,最大程度降低成蚊
密度,切断病毒传播途径。
(三)运用“靶向治理”与“多元宣传”策略,提升防控综
合效能
在具体执行层面,XX 村党委坚持刚柔并济、多管齐下。一
方面,与街道综合行政执法队组建约 50 人的联合突击队,对重
点难点区域进行“靶向治理”,依法依规处置环境卫生问题,确
保了整治工作的高效与权威。同时,创新性地采用“以沙治水”
的传统智慧,对村内超过 28 处难以彻底清除的积水点进行填沙
处理,从根本上杜绝了蚊虫产卵的可能。另一方面,在宣传动员
上,采用“传统方法+新媒体”的组合拳。工作人员手持大喇叭
走街串巷,进行流动宣传;同时利用全村 15 个村民微信群,高
频次推送图文并茂的防疫资讯和科普知识。此外,还在学校、住
宅小区、企业门口等人流密集处设立了超过 15 个“防疫便民
点”,免费为过往群众喷洒驱蚊液,将防疫服务送到群众身边,
营造了“人人知晓、全民参与”的浓厚氛围。
二、XX村经验:创新“防疫七件套”,提升网格化入户工作
效能
XX 村党委在入户排查和宣传工作中,着眼于提升一线人员
的工作效率与规范性,创新性地推出了标准化的“防疫七件套”
工具包,取得了显著成效。这一做法体现了精细化管理的思想,
将抽象的工作要求转化为具体的、标准化的作业工具。
“七件套”包括:
1.一件红马甲:作为统一的身份标识,不仅方便居民识别、
增加信任感,更代表着党员干部的责任与承诺,彰显了“亮身份、
践承诺、冲在前”的先锋本色。
2.一个消杀壶:配备给入户人员,用于对居民家中的绿植、
小型积水容器、墙角暗处等进行即时、小范围的针对性消杀,处
理发现的孳生源头,做到发现一处、清理一处。
3.一瓶驱蚊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