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 XX 镇 2025 年度新党员“筑基”培训班上
的研讨发言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大家好。
非常荣幸能有这次机会,站在这里和大家分享我参加 XX 镇
2025 年度新党员“筑基”培训班的一些心得和感悟。说实话,接
到发言任务时,我内心是十分忐忑的。作为一名新党员,我的理论
知识和实践经验都还很浅薄,工作上也没有什么值得夸耀的成绩。
因此,今天我不谈成绩,只想结合这次培训,从一个普通新党员的
视角,谈几点最真实、最深刻的个人反思与体会,希望能与各位同
志共勉,也恳请大家批评指正。
一、一次思想的“再对焦”:从“文件里的要求”到“心坎
上的认同”
坦白说,在参加这次培训之前,我对党的理论学习,有时会不
自觉地陷入一种“完成任务”的心态。比如学习党章党规,常常
是通读一遍,记住了关键条款,就觉得学到了。培训中,当 XX 区委
党校的专家教授深入浅出地讲解《中国共产党章程》的历史沿革
和精神实质时,我才猛然惊醒。我意识到,党章不仅是白纸黑字的
规定,更是无数革命先辈用鲜血和生命铸就的信仰丰碑,是党从胜
利走向胜利的根本遵循。它不是用来束之高阁的“文件”,而是
指导我们日常工作、生活、做人的根本准则。
这种思想上的“再对焦”,在学习《中国共产党党员网络行
为规定》时尤为明显。过去,我总觉得社交媒体是个人空间,发表
一些个人看法、转发一些信息是很自由的事情。但培训通过一系
列典型案例的剖析,让我深刻认识到,党员的身份是 24 小时在线
的,网络空间并非“法外之地”,更不是“纪外之地”。我们在网络
上的每一句言论、每一次转发,都不仅仅代表个人,更关乎党的形
象和声誉。培训结束后,我回看自己过去几个月的社交媒体记录,
虽然没有发布过违规内容,但确实存在一些为了博取关注而转发
的、未经核实的社会热点信息。这让我一身冷汗。现在,我每次
在网络上发言或转发前,都会下意识地想一想:这符合党员的身份
吗?这会带来积极影响还是负面效应?这种从“无所谓”到“有所
畏”,从“被动约束”到“主动看齐”的转变,是我这次培训最宝
贵的收获之一。虽然目前还没有权威的统计数据显示培训后党员
社交媒体的合规率有了怎样的变化但对我个人而言,这种内心的
敬畏感已经悄然建立。
二、一次灵魂的“再洗礼”:从“怕丢面子”到“敢于揭短”
这次培训中,让我印象最深刻、触动最深的,莫过于“批评与
自我批评”的环节。说实话,一开始我很紧张,担心说重了得罪人,
说轻了又流于形式,总想着“多栽花、少栽刺”。轮到我自我剖析
时,我脑海里闪过很多念头,想把问题说得“艺术”一些,给自己留
点面子。
然而,看着前面几位同志开诚布公、直面问题的态度,我感到
十分惭愧。我反思,这种“怕丢面子”的心态,本身就是党性不强
的表现。于是,我鼓起勇气,对自己进行了深刻的剖析。我承认,自
己在理论学习上存在“蜻蜓点水”的问题,满足于一知半解,缺乏
系统性和深度。我还坦承,在基层工作中,有时面对群众的不理解,
情绪会有些急躁,服务态度不够耐心细致,话说得比较生硬,没有
真正做到将心比心。比如,前段时间在参与一个老旧小区环境整
治的协调会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