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在2025年乡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专题党委(扩大)会议上的讲话

加入Vip免费下载 立即下载
在 2025 年乡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 兴有效衔接工作专题党委(扩大)会议上的讲 话 同志们: 今天,我们召开这次专题党委(扩大)会议,主要任务是深 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认真落 实上级关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的 最新会议精神,全面分析当前我乡面临的形势与挑战,安排部署 下一阶段的重点工作。这次会议既是一次思想再统一、认识再深 化的动员会,也是一次任务再明确、责任再压实的推进会。刚才, 会议传达学习了省、县两级相关会议精神,大家要深刻领会,认 真抓好贯彻落实。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肯定成绩,正视差距,清醒认识新阶段的使命与挑战 打赢脱贫攻坚战,是党对人民的庄严承诺,也是我们这代人 肩负的历史使命。回望过去几年,在全乡上下的共同努力下,我 们攻克了一个又一个贫中之贫、坚中之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 贫困问题,乡域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乡亲们的腰包更鼓 了,生活更有盼头了。这些成绩来之不易,凝聚着各级干部的辛 勤汗水,饱含着广大群众的艰苦奋斗。 成绩的取得,体现在群众收入的稳步增长上。根据国家统计 局的数据,2023 年全国脱贫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了 16396 元,同比增长 8.5%。放眼兄弟县区,有的地方 2023 年脱 贫人口家庭人均纯收入增幅达到 14.98%,有的市脱贫人口和监 测对象人均纯收入达到 19787 元,同比增长 10.3%。这些数据充 分说明,脱贫群众的增收步伐是坚实有力的,这也与我们乡的实 际情况基本吻合。通过大力发展劳务经济和特色种养殖业,我乡 脱贫户的收入结构持续优化,工资性收入和生产经营性收入占比 不断提高,自我发展能力显著增强。 成绩的取得,体现在产业基础的逐步夯实上。中央财政衔接 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用于产业发展的比重逐年提升,到 2023 年已达到 60%,这为我们发展地方特色产业注入了强大动力。我 乡立足资源禀赋,持续推动特色产业提质增效,初步形成了以食 用菌、中药材、生态养殖等为主导的产业格局。特别是像 X 村 的食用菌产业项目,不仅盘活了易地搬迁安置点的闲置资源,更 探索出一条“党支部+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有效发展路径,带 动了周边群众稳定增收。这种“一村一品”的发展模式,正在全 乡范围内逐步推广,为乡村振兴奠定了坚实的产业根基。 成绩的取得,更体现在乡村面貌的焕然一新上。通过脱贫攻 坚,我们补齐了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突出短板。“两不愁三保 障”和饮水安全问题得到稳定解决农村的道路、网络、电力等设 施不断完善,教育、医疗、住房条件得到极大改善。这些看得见、 摸得着的变化,是脱贫攻坚成果最直观的体现,也是群众获得感、 幸福感、安全感最直接的来源。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充分认识到 当前工作面临的严峻形势和深刻挑战。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巩固拓展脱贫 攻坚成果的任务依然艰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要求更高、领域 更广、难度更大。我们必须坚决克服“船到码头车到站”的松劲 歇脚思想,坚决摒弃任何侥幸心理和麻痹思想。一是返贫致贫风 险依然存在,防线必须筑得更牢。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复杂多 变,部分群众稳定增收的基础尚不牢固。一些脱贫户的收入来源 单一,抗风险能力弱,一旦遭遇大的变故,如家庭成员突发重大 疾病、主要劳动力意外伤残,或者农产品市场剧烈波动,就可能 出现收入骤减,甚至返贫。有的县区在排查中就发现,部分脱贫 人口收入增速偏低甚至出现下降。我们必须高度警惕,对“三类 户”即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和突发严重困难户的动态监 测和帮扶决不能有丝毫松懈。二是产业发展层次依然不高,动能 必须变得更强。我镇乡村特色产业虽然有了一定基础,但总体上 还处于“小、散、弱”的状态,产业链条短、附加值低、品牌效 应不强的问题比较突出。有的产业还停留在简单的种养环节,精 深加工能力不足;有的合作社经营管理不规范,与农户的利益联 结机制不够紧密;有的产品市场竞争力不强,抵御市场风险的能 力较弱。如何从“有没有”向“好不好”“强不强”转变,培育 出能够真正支撑乡村振兴的支柱产业,是我们必须破解的重大课 题。三是群众内生动力仍需激发,合力必须聚得更紧。脱贫攻 坚期内,政策性、兜底性保障发挥了关键作用。进入新阶段,更 需要激发群众主体作用和内生动力。但现实中,“等靠要”思想 在少数群众中仍然存在,主动参与乡村建设和发展的积极性不高。 同时,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还有待提升,基层党组织的战斗 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有待进一步发挥,整合乡村两级 干部、驻村帮扶工作队等各方力量,形成“心往一处想、劲往一 处使”的强大合力,是我们必须持续努力的方向。四是工作作风 和能力仍需锤炼,标准必须提得更高。随着工作的转段,一些干 部可能出现思想松懈、作风不实的问题。对政策的理解不深不透, 对工作的标准不高不严,满足于“过得去”,缺乏“过得硬”的 追求。入户排查不细致,问题整改不彻底,工作满足于开会发文, 落实停留在纸上谈兵。这些问题如果不能及时纠正,必将影响巩 固衔接工作的质量和成效。 同志们,认清形势才能把握主动,正视问题才能找准方向。 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到,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是必须完 成的政治任务;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新时代“三农”工作总抓 手。两者互为前提、有机统一。我们必须以“逆水行舟,不进则 退”的危机感和“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把各项工作抓得更 紧、做得更实。 二、聚焦重点,精准发力,全面提升巩固衔接工作质效 做好下一阶段的工作,必须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 导向相统一,对照上级部署要求,结合我乡实际,拿出硬招实招, 确保各项任务落地见效。要紧紧围绕“守底线、抓发展、促振兴” 这条主线,重点抓好以下四个方面工作。 (一)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这一底线,健全动态监测 帮扶长效机制。这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首要任务。底线守 不住,一切都无从谈起。第一,监测要做到“精准滴灌”。要严 格落实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用好线上线下各类预警渠 道,将防止返贫的关口前移。村“两委”干部、驻村工作队员、 网格员要当好“前哨”,定期对农户进行走访排查,重点关注“三 类户”以及因病、因灾、因疫等可能导致生活困难的家庭。对识 别出的监测对象,要第一时间纳入台账管理,做到早发现、早干 预、早帮扶。要坚决杜绝“体外循环”和“应纳未纳”现象,确 保监测的精准性和时效性。第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