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调研报告:关于XX县文化旅游业发展的调研与思考

加入Vip免费下载 立即下载
调研报告:关于 XX 县文化旅游业发展的调研 与思考 XX 地处陕西省北部、延安市东南部、黄河中游壶口瀑布之 滨,国土总面积 2931 平方公里,辖 4 镇 2 乡 1 个街道办事处, 总人口 11.2 万人。近年来,全县上下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 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历次来陕考察重要讲话 重要指示,积极融入新时代延安加快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一六四” 工作布局,坚持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为统领,奋力 走“生态优先、文旅融合、立工强农、全民营商、优教聚才、城 乡共兴”的高质量发展之路,尤其是坚持把文化旅游业作为县域 首位产业,加快推进景点观光旅游向休闲度假旅游转型,以壶口 5A 级景区为龙头,黄河文化和黄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 展为抓手,丰富旅游休闲产品和消费业态,全方位、全链条、全 要素整合文旅优势资源,聚力实现特色文旅产业全域化,20XX 年成功创建壶口瀑布 5A 级景区、秋林抗战纪念地 4A 级景区和 陕西省全域旅游示范县,20XX 年全县接待游客 449.6 万人次、 旅游综合收入 XX 亿元,文化旅游业成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 重要支柱产业。 一、旅游业发展现状及优势 (一)旅游资源质优富集,特色优势明显。全县旅游资源集 中分布于黄河沿岸,是延安“两圣两黄”旅游重要板块,拥有国 家 5A 级景区黄河壶口瀑布、4A 级景区秋林抗战纪念地及 3A 级 景区蟒头山国家森林公园、牡丹园、县博物馆等景点,尚有文 字记载较早的盘古山、金代以前重要军事遗址石堡寨、孕育山水 之间层峦叠秀的如意瀑布群等重要人文自然景观,形成了以壶口 瀑布为龙头、以石堡寨、秋林抗战纪念地、蟒头山、如意瀑布群 为融合区的五大文旅资源富集区,为推动县域旅游全域化提供了 先决条件。 (二)文化底蕴十分深厚,文化彰显力足。《水经注》记载 “禹治水,壶口始”,壶口是大禹治水的始发地,是自强不息民 族精神的传承地,是爱国名曲《黄河大合唱》的诞生地,是爱国 主义精神的体验地。盘古滚磨成婚的传说在 XX 广为流传,碾子 沟、盘古山遗迹尚存。宋代欧阳修《洛阳牡丹记》中记载“牡丹 出丹州、延州”,XX 古称丹州,是牡丹的发源地。北宋名儒胡 瑗、张载曾在此传道授业、教化民众,被后世誉为“安定流韵”、 “横渠遗风”,深厚的文化底蕴赋予全县旅游强大的生命力。 (三)旅游业基础较好,发展潜力大。XX 旅游历经几十年 的发展,形成了以壶口瀑布景区为龙头的文旅产业体系,培育了 壶口景区 4D 影院、九曲黄河漫游馆、古渡口小镇民宿等业态, 发展了壶口镇昝家山、羊家庄等一批省级旅游专业村,全县拥有 星级酒店 5 家、酒店旅馆 97 家、床位 6395 张,带动从业人员 2.6 万人。20XX 年,壶口景区接待游客 204.51 万人次,门票收 入 1.14 亿元,游客量基本恢复至疫情前水平,景区综合收入超 过疫情前水平,壶口瀑布旅游区品牌传播力排名全国 5A 级景区 第 18 名、全省第 1 名。 (四)产业融合度较高,发展趋势好。XX 是延安红色旅游 目的地的重要前置节点,壶口旅游持续增长的客源市场为秋林抗 战纪念地、蟒头山国家森林公园等景区及城区、镇区形成了游客 分流,旅游与果业、林业、教育、体育等产业不断融合,发展特 色农家乐 55 家,旅游商店 231 家,苹果观光采摘园 50 余处,壶 口景区入选文旅部兴村旅游精品线路,XX 稠酒、山水醇芳酒分 别入选国家、省级非遗工坊,兴华酒业入选省级非遗生产性保护 示范基地,“旅游+”、“+旅游”延链补链强链步伐不断加快。 二、旅游业发展瓶颈及存在问题 (一)旅游开发全域纵深不足,辐射带动能力不强。旅游业 发展层次较低,仍处于景点观光游阶段,高 A 级景区少,优质 旅游产品少,消费业态单调,过夜旅游占比低,2023 年人均旅 游消费水平仅为 XX 元,不足全市的二分之一,文旅产业拉动作 用不明显。除壶口瀑布景区外,其他旅游景区片区尚处于开发初 期阶段、带动能力弱,仅占全县游客总数的 5%。现有旅游消费 业态主要以门票、食宿、农特产品销售为主,仅可满足游客吃住 基本需求。县城旅游功能规划建设滞后,文化吸引力不强,消费 带动能力较弱。 (二)市场主体培育不足,旅游业发展动能不强。文旅招商 引资优惠政策、涉旅企业和个体商户扶持措施还不完善,全县文 旅市场主体培育不足,普遍体量小、实力弱、效益低。全县累计 发展文旅经营主体 399 家,其中企业 187 个、个体 212 家,但仅 有规上文旅企业 18 家,20XX 年营收 XX 亿元,仅占全县文旅 市场主体营收总额的 43.62%。旅游企业经营服务缺乏特色品牌, 二次消费不足,在深挖“土”资源、放大“特”优势、延伸“产” 链条方面做的还不够。 (三)旅游基础设施不够完善,配套服务水平不高。壶口瀑 布、秋林抗战纪念地景区配套设施还不完善,蟒头山国家森林公 园、石堡寨、如意瀑布群等景点水、电、路、网、公厕、旅游服 务中心等设施建设整体滞后,景点之间相对孤立,没有形成互为 链接、互为导流、互为需求格局。景区停车场缺少,停车位不够, 壶口高速路口至南游客服务中心路面较窄、人车混行,节假日出 现交通不便和拥堵问题。全县旅游数字化、信息化应用水平不高。 (四)文化挖掘创意创新不够,品牌效益难以彰显。以文塑 旅挖掘不够,大禹文化、河船文化等文化业态培育不足,黄河精 神、民族精神、抗战精神文化表达不充分,秋林抗战纪念地、蟒 头山、牡丹园、石堡寨等景区的文化挖掘处于文字收集整理阶段, 文化创意对旅游业价值链的渗透、辐射和延伸还不强,沉浸式、 互动式演艺、展览、娱乐等业态发展不足,游客体验感不强。 (五)游客至上理念尚未树立,服务创新意识不强。全县涉 旅经营主体多为家族管理模式,还处于经验管理阶段,品牌经营 意识不强,服务的标准化、规范化、人性化水平不高。政府主导、 企业主责、部门联合、社会参与、多元共治的旅游服务质量工 作格局不健全,信用分级分类监管不到位,市场联合执法监管常 态化不够,游客权益保护机制不完善,整体旅游服务环境还不优。 三、进一步加快 XX旅游业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一)明确发展定位,培育特色文旅业态。坚持以黄河流域 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为统领,抢抓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机遇, 加快推进景点观光旅游向休闲度假旅游转型,以壶口 5A 级景区 为龙头,以大壶口区域为示范,以沿黄公路为辐射轴,以黄河文 化和黄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为抓手,围绕“五大片区” 拓展文旅业态,丰富旅游休闲产品和消费业态,全方位、全链条、 全要素整合旅游优势资源,聚力实现特色旅游产业全域化。一是 以黄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