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关于高职院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实践探索报告

加入Vip免费下载 立即下载
关于高职院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 实践探索报告 0.引言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 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成为党的民族 工作开创新局面的必然要求。20xx 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 xx 代表团审议时强调:“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办学治校 教书育人全过程”,成为各级各类学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 发挥教育功能的重要使命。浇花浇心,育人育根,青少年是祖国 的未来和希望,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生力军。习近平总 书记强调:“深入开展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特别是要从青 少年教育抓起”。高职院校肩负着为国家制造业、服务业高质量 发展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任,做好高职院校学生思政教育是人才 培养的基础,做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能为高职院校培 养出有正确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宗教观的高素质 人才,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接班人。 1 高职院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价值内涵 高职院校肩负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重大使命,开展铸牢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有助于增强学生对国家的归属感和责 任感。做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是维护国家统一和民 族团结的必然要求,也是推动各族学生交往交流交融、全面落实 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然要求。 1.1 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必然要求 当代青年跟谁走、走什么路事关国家未来的发展。党的二十 大报告指出:“在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长期探索和 实践基础上,经过十八大以来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突破,我们 党成功地推动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改革开放 xx 多年来,中 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不断继承发展,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时代化新境界。中国式现代化 是符合中国国情和中国实际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是马克思主 义理论指导的现代化时代化思想,其中既汲取了世界文明的丰硕 成果,又立足本土,深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事实证明了中国共产党的民族政策是成功的。从物质层面来 看,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全面小康,各民族实 现了共同繁荣发展,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了物质基础。 从精神层面来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时代化最新理论,在科学的理论指导下,运用中国特色解决民族 问题的正确道路才能行稳致远。高职类院校是各族学子的汇聚之 地,做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需要不断增强各族学子的 “五个认同”,为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打下坚实基础。 1.2 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应有之义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我们要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 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在实现中华民族伟 大复兴的征程中,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不断促进是其基石和保 障。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中国共产党在长期探索中总结实 践的重大创新道路,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又一次升华。 20xx 年,全国普通本科高校招录 xxx.x 万人,本科层次职业 高校招录 x.xx 万人,高职专科高校招录 xxx.xx 万人。经历几十 年的发展,我国的高等教育发展取得了巨大成果,高等教育规模 不断壮大,越来越多学子有机会走进高校接受高等教育。接受高 等教育人群比例是现代文明国家的重要指标,但是在高等教育发 展大踏步前进的同时,如何保证培养人才综合水平,如何保证培 养的人才真正成为国家建设的社会主义培养接班人是值得考虑 的问题。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全员育人是办好高等教育、 做好人才培养的重要实践方向。让大学生真正地树立对伟大祖国 的认同、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对中国共产党 的认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引导各族学生休戚与共、 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需要高职院校通过课程教学和 各种实践活动让大学生理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内涵。 1.3 推动各民族学生交往交流交融的客观选择 高校是各民族学子在一起共同生活和学习的场域和交往交 流交融的平台,是建设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性高地的实践阵地。只 有学生在近距离的学习生活中接受彼此的思想文化,各美其美, 美人之美,才能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多元一体、博大精深。此外, 大学培养了大量的人才,只有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思想汇入知 识青年脑中,今后引领各行各业的社会人才才会有正确的国家观、 民族观,从而深层次影响社会、服务社会。 在高职院校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通过各项教 育活动的开展,用大量的中华民族历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浸润 大学生,促进各族同学交往、交流、交融,引导各族同学领略灿 烂璀璨的文化,有助于各族学子产生对彼此优秀文化的认同进而 上升到对中华文化的认同,让学校成为各民族学子立志为中华民 族伟大复兴而不断奋斗努力的重要场域。 2. 高职类院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现实需要 高职院校是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的摇篮,也是宣传党的民族 工作、民族政策的前沿阵地。培养高素质的时代新人需要树立坚 定的爱国意识,当前高职院校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还 存在教育平台支撑不足、教育课程建设不足、教育资源挖掘不够 等问题。 2.1 增进高职院校学生中华民族认同感和国家认同 青年学生是国家的未来,培养青年学生对国家和中华民族的 认同事关“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20xx 年,习近平总书记在 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进行了详细的 阐述,这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民族工作进入了高质量发展的新时 期。中华民族的认同是多元一体的共同体意识,国家认同则是从 政治层面出发进行建构的认同,身处其中的 xx 个民族能自觉地 从情感上认同并忠诚于国家,进而上升到国家认同。铸牢中华民 族共同体意识需要通过爱国主义教育、民族团结教育、中华优秀 传统教育全方位、多层次共同发力。 此外,在“两个大局”交织的背景下,意识形态领域斗争问题 依然突出,国际反华势力采用各种手段对我国进行意识形态渗透, 境内外“三股势力”千方百计实施捣乱破坏活动,对高职院校学生 思想造成冲击,高职院校作为新时代培养高职学生的重要场域, 部分高职学生由于基础文化较差,存在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 识内涵等含糊不清的问题,高职院校要铸牢思想阵地,以社会主 义核心价值观、“五史”教育、“四个共同”、“五个认同”为抓手, 使高职同学主动团结同学,在教育过程中激发起学生的爱国之心, 让各族学生有努力学习报效国家社会的决心,在学校共同奋斗过 程中形成你中有我、休戚与共的斗志,共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