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在XX区中小学教辅材料征订工作会议暨专项整治推进会上的讲话

加入Vip免费下载 立即下载
在 XX 区中小学教辅材料征订工作会议暨专项 整治推进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我们召开 XX 区中小学教辅材料征订工作会议暨专项 整治推进会,主题非常明确,任务也十分具体。这既是一次政策解 读会、工作部署会,更是一次思想统一会、纪律警示会。教辅材 料问题,看似是教育教学管理中的一个具体环节,实则牵动着千家 万户的切身利益,关系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关系到教育公平的 底线,更关系到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的初心和使命。办好人民 满意的教育,是我们矢志不渝的奋斗目标,而规范教辅材料管理, 正是这一宏大目标中不可或缺的关键一环。我们必须以高度的政 治自觉和强烈的责任担当,深刻认识这项工作的重要性、复杂性 和紧迫性,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省、市、区的决策部署上来, 以铁的纪律、实的举措,抓好抓实教辅材料的征订、使用和管理 工作。 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提高政治站位,深刻领会规范教辅材料管理的时代内涵 与现实意义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我们手中的每一本教材、每一 份教辅,都承载着知识传播、价值引领的重要功能。长期以来,我 区各中小学在教辅材料使用和管理方面,总体上是规范有序的,为 提高教学质量、巩固学习效果发挥了积极作用。广大教育工作者 也为此付出了辛勤的努力,这一点我们必须充分肯定。 但是,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随着形势的发展和变化,教辅材 料领域也出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新情况、新问题。有的地方和学 校,对“一科一辅”原则理解不深、执行不力,变相出现“一科多 辅”的现象;有的教辅材料内容陈旧、质量不高,甚至存在知识性、 思想性偏差,与课程改革的要求脱节;更有甚者,个别单位或个人 在征订环节中,存在违规操作、利益输送的风险,不仅加重了学生 的课业负担和家庭的经济负担,更损害了教育的形象和公信力,侵 蚀了教育公平的基石。这些问题,虽然可能只是个别现象,但其负 面影响巨大,社会关注度高,人民群众反映强烈。我们必须予以高 度警惕,绝不能掉以轻心、麻痹大意。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XX 省教育厅相继出台了《关于进一步 规范全省中小学教辅材料进校园管理的通知》和《关于印发 2025 年XX省初中教辅材料评议推荐目录的通知》这两份纲领性文件。 这两份文件,不是简单的重申旧规,而是基于新时代教育发展要求, 对教辅材料管理体系的一次系统性重塑和战略性升级。 《关于进一步规范全省中小学教辅材料进校园管理的通 知》,其核心要义在于构建一个覆盖全学段、全流程、全方位的 教辅管理新体系。这个体系最大的亮点,就是实施了科学、精准 的“分类管理”。具体来说:小学阶段,坚持公益普惠原则,由教育 部门免费提供配套的同步练习册,从源头上杜绝了商业行为对低 年级学生的干扰,彰显了义务教育的公益属性。初中阶段,则强化 “评议选用”机制,由省级专业委员会对教辅材料进行严格的专 业审查和意识形态把关,形成权威的推荐目录,确保进入校园的教 辅都是经过精挑细选的优质产品。高中阶段,则赋予学校更大的 “自主审核”权,这既是信任,更是沉甸甸的责任,要求学校必须具 备更高的管理能力和专业判断力。这种分层、分类的管理模式, 体现了治理理念的深刻转变,从过去相对单一的行政管控,转向更 加精细化、科学化、法治化的现代治理。 而《2025 年 XX 省初中教辅材料评议推荐目录的通知》,则 是“分类管理”原则在初中阶段的具体落地和实践指南。这个 《目录》的出台,程序极其严格。它背后是省中小学教辅材料评 议委员会组织的大量专家,夜以继日地进行评审、比较和筛选的 结果。每一本入选的教辅,都经过了政治性、科学性、适宜性的 多重检验。同时,《目录》实行的是动态管理、优胜劣汰的机制。 对那些质量下滑、价格虚高、群众不满意的教辅,坚决予以清退, 确保《目录》始终保持其权威性、先进性和公信力。这充分说明, 教辅材料的选用,绝不是一件小事,而是一项专业性、政策性、纪 律性极强的工作。 因此,全区各中小学校长、分管领导和相关负责同志,必须站 在讲政治、顾大局、惠民生的高度,把这两份文件的精神学深悟 透。要深刻认识到,规范教辅材料管理,是落实“双减”政策、切 实减轻学生负担的硬任务;是维护教育公平、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的必然要求;是净化教育生态、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重要举措。 我们必须摒弃任何模糊认识和侥幸心理,将文件精神不折不扣地 贯彻到学校管理的全过程。 二、坚守纪律红线,以最严格的标准和最规范的流程抓好贯 彻落实 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省厅的文件已经为我们划定了清晰 的“路线图”和“警戒线”。接下来,关键就看我们的执行力。全 区各中小学必须将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确保每一个环节都经得 起检验。在此,我重点强调四个方面: 第一,要不折不扣,压实主体责任。学校是教辅材料选用与管 理的第一道关口,校长是第一责任人。各学校必须建立健全由校 长负总责,分管校领导、教务部门、年级组、学科组共同参与的 管理责任体系。要将教辅材料的管理工作,纳入学校的整体工作 部署,与教学管理、师德师风建设同部署、同检查、同考核。决 不能把这项工作看作是教务处一个部门的事情,更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