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 2025 年全镇城市管理精细化工作推进会上
的讲话
同志们:
城市是人民的城市,人民城市为人民。城市管理精细化,一
头连着城市发展的宏观大局,一头连着千家万户的民生福祉,是
衡量一个地区治理能力和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尺。这项工作做得好
不好,直接关系到我们 X 镇的整体形象和发展品质,更直接影
响到全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我们必须清醒地
认识到,随着我镇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
向往已经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对城市环境、公共服务、
安全韧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推动城市管理从“粗放型”
向“精细化”转变,不仅是顺应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更是我们
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具体行动。全镇上下要进一步提
高政治站位,深刻认识此项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切实增
强责任感与使命感,以“绣花”功夫把城市管理各项工作抓实、
抓细、抓出成效。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镇城市管理精细化工
作推进会,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落实上级关于城市治理现代化的
一系列决策部署,总结我镇今年以来工作的阶段性成果,分析当
前面临的形势与挑战,并对下一阶段的重点任务进行再动员、再
部署、再落实。昨天,我们已经召开了工作专班会议,镇属各相
关单位的负责同志就《2025 年度城市精细化管理提升工程考核
评分细则》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和探讨,统一了思想,明确了方向。
今天的会议,范围更广,意义也更为重要,是一次承上启下的
总结会,更是一次攻坚克难的动员会。
一、肯定成绩,正视差距,在深刻把握形势中坚定前行方
向
今年以来,在镇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镇各部门、各
单位紧密协作,广大干部职工辛勤付出,我镇的城市管理精细化
工作取得了一系列积极进展。我们围绕年初制定的目标任务,持
续发力,成效显著。一是城市面貌持续改善。我们大力推进“美
丽街区”的创建和巩固工作,优化了街区空间结构,完善了服务
功能,提升了整体品质。今年上半年,我们累计完成了超过 15
条主次干道的市容环境综合整治,整改各类问题点位 800 余处,
一批长期存在的乱象得到了有效治理。我们还启动了 X 公园的
景观提升计划,计划增设健身步道、休闲座椅等便民设施,为市
民打造了更多优质的公共活动空间。二是管理效能稳步提升。我
们坚持问题导向,聚焦群众急难愁盼,把城市管理作为重要的民
生工程来抓。通过召开多次专题沟通会和考核推进会我们不断强
化监督考核,压实工作责任,推动各项任务落地见效。例如,我
们针对农村地区的停车管理难题,积极探索智慧停车解决方案,
初步缓解了部分区域的“停车难”问题。三是治理体系不断健全。
我们坚持“为民初心”,积极探索符合我镇实际的城市管理新路
径。通过引入第三方评估、公众评议等方式,初步构建了政府、
社会、市民共同参与的治理格局。城运中心作为“城市大脑”的
核心,其统筹协调、指挥调度、监督考评的作用日益凸显,为我
们实现高效治理提供了有力支撑。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更要清醒地看到工作中存在的短板
和不足。对标上级的更高要求,对标先进地区的发展水平,对标
人民群众的殷切期盼,我们的工作还有不小的差距。主要体现在
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管理的精细化程度还不够高。在一些细节
上,我们的管理还存在“粗线条”现象。比如,部分背街小巷、
城乡接合部的环境卫生还存在死角;一些公共设施“重建轻管”,
日常维护保养不到位;城市“家具”的设置缺乏统一规划和审美
考量,与我们建设高品质城区的目标不相匹配。第二,管理的智
慧化水平还有待提升。目前,我们虽然建立了一些信息化平台,
但数据壁垒、信息孤岛的问题依然存在。管理手段仍然比较依赖
传统的人力巡查,对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应用
广度和深度不足,导致问题发现不及时、处置效率不够高、预见
性决策能力不强。第三,管理的协同化机制仍需完善。城市管理
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多个部门、多个领域。在实际工作
中,“九龙治水”、职责交叉、推诿扯皮的现象偶有发生。部门之
间的联动不够顺畅,未能形成“一盘棋”的强大合力,网格化管
理的实效性也有待进一步增强。第四,管理的长效化根基尚不牢
固。一些领域的整治成果容易反弹,存在“运动式治理”的倾向,
缺乏常态长效的管理机制。例如,流动摊贩、跨门经营、违法搭
建等问题,往往是整治过后不久又死灰复燃,根源在于我们没有
建立起一套能够持续发挥作用的制度体系。这些问题,既有历史
遗留的沉疴顽疾,也有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挑战。我们必须敢于
直面问题、勇于刀刃向内,以更大的决心和更有力的举措,切实
加以解决。
二、聚焦重点,精准发力,以“六个化”为抓手全面提升
管理水平
在昨天的专班会议上,我提出了要聚焦“六个化”,推动我
镇城市管理工作再上新台阶。这“六个化”,既是我们下一阶段
工作的总遵循,也是我们破解难题、补齐短板的主攻方向。下面,
我将围绕这六个方面,再作一些深入的阐述。
(一)聚焦标准体系精细化,做到“一把尺子”量到底,实
现“精准管理”。精细化管理,标准是前提。没有科学、明确、
可量化的标准,精细化就无从谈起。我们必须告别过去那种“差
不多就行”的模糊管理模式,下大力气建立一套覆盖全面、层次
分明、符合我镇实际的城市管理标准体系。一要对标一流,提升
标准高度。我们要主动学习借鉴国内外先进城市的管理经验,结
合我镇的实际情况,对现有的市容环卫、园林绿化、市政设施、
城市秩序等各项标准进行全面梳理和优化升级。标准不仅要覆盖
主干道,更要延伸到背街小巷、老旧小区、城乡接合部;不仅要
管白天,也要管夜晚;不仅要规定“干净、整洁”,更要追求“有
序、美观、特色”。二要量化指标,确保标准可行。标准的制定
要避免空泛和笼统,必须是可操作、可衡量、可考核的。例如,
道路保洁,要明确规定不同等级道路的巡回保洁频率、垃圾落地
后的响应时间;垃圾清运,要明确规定各类垃圾桶的“满溢度”
上限和清运时限;绿化养护,要明确规定树木修剪的形态标准、
草坪的修剪高度、病虫害的防治要求。只有将标准细化到每一个
作业环节、每一个管理细节,才能真正实现用数据说话、用标准
管事。三要公开透明,引导社会共识。标准不仅是政府部门的管
理依据,也应成为市民群众的行为准则。我们要通过多种渠道,
向社会公布我们的管理标准,让市民群众知道“好”的标准是什
么样的,从而引导大家共同参与、共同维护。这既能增强管理的
透明度,也能有效凝聚社会共识,形成人人参与城市管理的良好
氛围。
(二)聚焦管理手段智能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