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区长在全区农业农村重点工作推进会上的讲话

加入Vip免费下载 立即下载
区长在全区农业农村重点工作推进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我们召开这个农业农村重点工作推进会,核心就是“实 打实找问题、硬碰硬抓落实”。去年一年,我们区农业农村工作 有不少看得见的进步:粮食总产量达到 15.2 万吨,比前年增产 0.8 万吨,占全市总产量的 11.3%;新建的 2.1 万亩高标准农田, 让 XX 镇、XX 乡的 3000 多户农户亩均增收 200 多元;农村公 路新建改建了 108 公里,XX 村、XX 村这些以前“晴天一身土、 雨天一身泥”的自然村,现在小汽车能直接开到家门口;还有农 村改厕完成 4200 户,垃圾收运覆盖率从去年的 75%提到了 92%。但我们不能只看成绩,问题也得摆到台面上:有些乡镇的 特色产业还是“小打小闹”,比如 XX 乡的草莓,种了好几年还 是“只卖鲜果没加工”,一斤最多卖 20 块,要是做成果酱、冻干, 身价能翻两三倍;部分村的集体经济“贫富差距”大,好的村去 年收入超 50 万元,差的村才 3 万多,连日常办公开支都紧张; 还有农村养老,不少村里的老人反映“想看病得跑十几里,想找 个人聊聊天都难”。今年剩下这四个月,是农业农村工作“收尾 冲刺”的关键期。今天我重点讲五个方面的工作,每一项都明确 “要干什么、怎么干、干到什么程度”,大家听完之后要直接对 号入座,把任务扛起来、落下去。 一、锚定产业兴农“强引擎”,筑牢乡村振兴“压舱石” 产业是乡村振兴的“钱袋子”,没有实实在在的产业,农民 增收、村集体壮大都是空谈。去年我们区农业总产值突破 38 亿 元,但产业链短、附加值低的问题还没解决。接下来要聚焦“种 得好、卖得好、效益好”,把产业这块“蛋糕”做大做优。 (一)“种好粮袋子”,守牢民生基本盘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我们区作为全市重要的产粮区, 必须把“饭碗”端得更稳。去年我们虽然完成了粮食播种面积 32 万亩的任务,但 XX 镇有 200 多亩撂荒地没种上,XX 乡部分 地块因为灌溉跟不上,亩产比周边低了 150 斤。今年要把这些 “短板”补起来,确保粮食总产量不低于 15.5 万吨。一是压实 耕地保护责任。区农业农村局要联合自然资源局,月底前完成全 区永久基本农田“回头看”,把 30.2 万亩永久基本农田的边界划 清楚、标牌立起来,凡是占田建房、挖塘养鱼的,10 月底前必 须整改到位;各乡镇要逐村逐户排查撂荒地,XX 镇那 200 多亩, 要联合村两委动员农户复种,实在没人种的,由村集体托管种植, 11 月前必须全部种上小麦。二是提升粮食单产水平。区农技推 广中心要把去年表现好的“豫农 035”“郑麦 136”这些良种,免 费发放给种粮大户和散户,确保良种覆盖率达到 98%以上;下个 月要组织 3 轮农技培训,从播种、施肥到病虫害防治,手把手教 农户,特别是针对 XX 乡灌溉问题,要在 9 月底前完成 2 条支渠 清淤,新增灌溉面积 1200 亩,争取让这些地块亩产再提 100 斤。 三是保障种粮收益。区财政局要确保种粮补贴、耕地地力保护补 贴在下个月全部发放到位,一户都不能漏;农业农村局要对接市 农担公司,给种粮大户提供低息贷款,今年至少帮助 50 户解决 资金难题;还要建 2 个粮食烘干中心,分别放在 XX 镇和 XX 乡, 解决农户“晒粮难”的问题,10 月底前必须建成投用。 (二)“做优菜篮子”,激活增收新动能 我们区离市区只有 25 公里,发展近郊蔬菜产业有天然优势。 去年 XX 镇的蔬菜大棚亩均收入 2.3 万元,比种粮食高了 3 倍, 但全区蔬菜种植面积才 3.5 万亩,还有很大空间。今年要重点扩 大种植规模、提升品质,让更多农户靠种菜赚钱。一是扩大设施 蔬菜规模。XX 镇要在现有 1200 亩大棚基础上,再新建 500 亩 日光温室,主要种黄瓜、番茄这些反季节蔬菜,11 月底前完成 主体建设,明年春节前就能上市;XX 乡要发展 200 亩露地蔬菜, 种菠菜、生菜这些速生叶菜,对接市区的超市和菜市场,搞“订 单种植”,确保农户种出来就能卖掉。二是严把蔬菜质量关。区 市场监管局要在每个蔬菜种植村设 1 个农残检测点,每天抽检蔬 菜样品,不合格的一律不准上市;农业农村局要推广绿色种植技 术,减少化肥农药使用,今年争取打造 3 个“绿色蔬菜示范基 地”,每个基地至少带动 50 户农户。三是畅通销售渠道。区商务 局要组织“农超对接”活动,下个月就联系市区的 XX 超市、 XX 生鲜等 10 家企业,签订供货协议;还要建 1 个农产品集散 中心,放在 XX 国道旁边,配套冷库和分拣车间,10 月底前投 用,让农户的蔬菜不用再拉到市区去卖,在家门口就能卖个好价 钱。四是带动农户参与。鼓励村集体牵头成立蔬菜种植合作社, 比如 XX 村去年成立的合作社,把 20 户散户的土地集中起来种 大棚,户均增收 1.2 万元,今年要在全区推广这种模式,每个乡 镇至少建 2 个合作社,带动不少于 300 户农户种蔬菜。 (三)“延伸产业链”,打造发展升级版 现在我们的农产品大多是“原字号”出售,比如 XX 镇的草 莓、XX 乡的葡萄,摘下来直接卖,利润大头都被中间商赚走了。 今年要重点抓加工、抓品牌,让“初级产品”变成“增值产品”。 一是建农产品加工园。在 XX 工业园区划出 100 亩地,建农产品 加工园,重点引进草莓果酱、葡萄汁、粮食深加工企业,年底前 至少签约 2 家企业,明年上半年建成投产,投产后能带动 500 人 就业,让农产品附加值至少提升 50%。二是培育本土加工企业。 对我们区现有的 XX 食品厂、XX 粮油加工点这些本土企业,区 里给政策支持:今年新增的加工设备,按购置款的 30%给补贴, 最高补 50 万元;帮助企业申请“SC”认证,解决产品入市问题, 年底前至少帮助 3 家企业完成认证。三是发展休闲农业。XX 镇 的草莓园、XX 乡的葡萄园,要配套建采摘步道、停车场、休息 亭,搞“采摘+餐饮”,比如 XX 草莓园去年搞采摘游,每亩增收 5000 元,今年要在全区打造 5 个休闲农业示范点,每个示范点 至少带动 20 户农户参与,10 月底前完成配套设施建设。四是推 动“农旅融合”。区文旅局要把 XX 村的古村落、XX 水库的自 然风光,和周边的农产品基地串起来,设计 2 条“农业观光线 路”,下个月就通过微信、抖音等平台推广,吸引市区游客过来, 今年争取带动沿线农户户均增收 3000 元以上。 (四)“打响特色牌”,擦亮区域金名片 我们区有不少特色农产品,但“养在深闺人未识”,比如 XX 村的手工粉条,用传统工艺做的,口感好但知道的人少;XX 乡 的土鸡蛋,散养的柴鸡下的蛋,比普通鸡蛋贵 1 块钱还不好卖。 今年要把这些“特色宝贝”推出去,打造我们区的“农业名片”。 一是挖掘特色产品。各乡镇要在 9 月底前排查一遍,把本地的手 工制品、特色种养产品都摸清楚,比如 XX 镇的手工挂面、XX 村的蜂蜜,建立“全区特色农产品名录”,每个乡镇至少上报 3 个特色产品。二是打造区域品牌。区农业农村局要注册“XX 农 品”区域公共品牌,统一设计包装、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