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 2025 年全市“发展农村电商·助力乡村振兴”
协商座谈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各位委员:
今天,市政协组织召开这次“发展农村电商,助力乡村振兴”
协商座谈会,意义重大,恰逢其时。刚才,听了有关部门和县
(区)负责同志、政协委员的交流发言,很受启发。大家的发言
准备充分、思考深入,既有对当前工作的总结,也有对未来发展
的谋划,提出了许多富有建设性的意见建议。下面,结合大家的
发言和前期的调研情况,我讲几点意见,与同志们共同探讨。
一、把握时代脉搏,深刻认识农村电商的战略新高度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新时
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在这一宏大历史进程中,农村电
商作为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生动实践,已经从过去单
纯的“农产品上网”,演变为重塑农业产业链、价值链和供应链
的关键力量,成为推动乡村产业兴旺、激活农村内生动力的重要
引擎。回顾过去几年,我市农村电商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全市上下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市委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的决策部署,将发展农村电商置于优先位置,政策体系不断完善,
市场主体日益壮大,发展模式持续创新。
(一)从数据上看,我市农村电商的增长态势十分强劲。虽
然缺乏完整的官方统计,但综合各方面信息,可以清晰地看到一
条上扬曲线。几年前,我市农村电商网络交易额还停留在几十亿
元的规模,到 2021 年,仅农村网络零售额就已接近 40 亿元。根
据《X 市加快电商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的规划,到
2025 年底,全市网络零售额预计将突破 150 亿元。这一系列数
字的背后,是我市电商生态的持续优化和市场活力的充分迸发。
截至 2021 年底,全市电商活动单位已超过 6800 家,各类电商主
体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形成了一支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生力军。
更重要的是,电商发展的红利正在惠及越来越多的农民群众。有
数据显示,通过电商渠道,曾带动超过 8000 名农户实现人均增
收 1500 元以上,也有地区通过电商助力,实现人均增收超过 3500
元。这充分证明,农村电商不仅是经济增长点,更是实实在在的
富民增收渠道。
(二)从实践上看,我市在推动农村电商发展方面探索出了
一套行之有效的“组合拳”。一是政策支撑体系日益健全。市委、
市政府高度重视,先后出台了《X 市加快电商产业高质量发展三
年行动计划》《关于持续推进农村电商发展加快县乡村快递物流
配送体系建设有关工作的通知》等一系列指导性文件。这些政策
聚焦农村电商发展的关键环节,通过以奖代补、先建后补、政府
购买服务等多种方式,在企业培育、品牌发展、冷链建设、人才
培训等方面给予精准扶持,为农村电商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制度保
障和资金支持。二是品牌培育效应逐步显现。我市坚持把品牌建
设作为提升农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的核心抓手,成功构建了
“市级区域公共品牌+县级区域公共品牌+企业产品品牌”的矩阵
体系。以“富美 X”“X 印象”等为代表的区域公共品牌影响力
不断扩大有效带动了缠丝鸭蛋、太行山小米、大红袍花椒等一大
批特色农产品的线上销售。通过品牌引领,我市近 20 款网络爆
品销量位列电商平台同类产品前三名,部分产品甚至成功出口到
20 多个国家,实现了从“卖产品”到“卖品牌”的跨越。三是
基础设施网络不断完善。针对农村地区物流“最后一公里”的难
题,我市大力推进县乡村三级物流配送体系建设。通过整合邮政、
快递、供销等资源,加快建设县级寄递公共配送中心、乡镇服务
站和村级服务点,力求实现快递物流服务全覆盖。同时,加强农
产品加工、包装、冷链、仓储等设施的信息化建设,为农产品上
行提供了有力的硬件支撑,有效降低了流通成本,保障了产品品
质。
(三)从趋势上看,我市农村电商正朝着规模化、专业化、
品牌化方向加速迈进。随着 5G 网络、大数据、物联网等新一代
信息技术的普及应用,农村电商的运营模式不断创新,供应链体
系日益完善。一方面,直播带货、社区团购等新业态蓬勃发展,
为农产品销售开辟了新渠道,2021 年以来,全市开展电商直播
超过 5000 场次,带动农产品销售额突破 10 亿元;另一方面,农
产品标准化、分级包装、质量追溯等体系建设加快推进,消费者
对“三品一标”农产品的认知度和购买意愿显著提升。此外,农
村电商与乡村旅游、文化创意等产业的融合发展态势明显,形成
了“电商+文旅”“电商+非遗”等新模式,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
动能。这些趋势表明,我市农村电商已从最初的“星星之火”发
展为“燎原之势”,正成为推动农业转型升级、促进农民增收致
富的重要力量。
总的来看,我市农村电商发展基础扎实、势头良好,已经成
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在肯定成绩的同
时,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发展永无止境,对标高质量发展的要
求,我市农村电商仍面临不少挑战和瓶颈。
二、坚持问题导向,精准破解农村电商的发展新瓶颈
当前,我市农村电商正从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
过去依靠规模扩张和流量红利的模式难以为继,一些深层次的矛
盾和问题逐渐显现,成为制约其进一步发展的瓶颈。
一是区域和产业发展不均衡。从区域看,各县(区)之间农
村电商发展水平存在明显差距,有的县(区)已经形成较为成熟
的产业生态,而有的还处于起步探索阶段。从产业看,电商渗透
主要集中在少数几种特色农产品上,大部分农产品的电商化程度
还不高,“一村一品”的特色产业优势尚未完全转化为电商优势,
产品上线品类较为单一。
二是专业人才短板依然突出。农村电商的竞争,归根结底是
人才的竞争。目前,我市既懂农业生产又精通电商运营的复合型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