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 2025 年全县现代农业发展工作座谈会上的
讲话
同志们:
今天,我们利用一天的时间,深入 X 县的田间地头、生产
车间和产业园区,就现代农业发展及相关工作进行了一次专题调
研。一路走来,我们看了现场、听了介绍、问了情况,刚才又听
取了县里的工作汇报和几位同志的发言,很受启发。总的来看,
X 县委、县政府对“三农”工作是高度重视的,发展现代特色农
业的思路是清晰的,采取的措施是有力的,取得的成效也是显著
的,我对此给予充分肯定。
这次调研,我们先后走访了 X 供销合作社、X 腐乳酿造有
限公司和 X 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在 X 供销合作社,我们看到
了基层供销系统通过深化改革、服务“三农”,与农民群众建立
起紧密的利益联结,在农业社会化服务中发挥了骨干作用;在 X
腐乳酿造有限公司,我们感受到了“中华老字号”所蕴含的深厚
历史底蕴和强大的品牌价值,也看到了传统产业通过科技创新焕
发新生机的巨大潜力;在 X 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X 柑橘从“一
粒种子”到“一杯橙汁”,再到皮渣资源化利用的全产业链模式,
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这充分展示了 X 县在产业集群发展和
新质生产力培育上的远见卓识和扎实成效。
这些亮点,是 X 县近年来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促进乡村
全面振兴的生动缩影。可以说,X 县立足资源禀赋、发挥比较优
势,走出了一条具有自身特色的农业高质量发展之路。借此机会,
我代表 X 市政府,向辛勤工作在全县“三农”战线的广大干部
群众,致以诚挚的问候!下面,结合今天的调研情况和大家的发
言,我再讲三点意见。
一、肯定成绩,总结经验,坚定推动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的
信心和决心
近年来,X 县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
的重要论述和视察 X 市时的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市委、市
政府的决策部署,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一根本要求,在推动传
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升级的道路上,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一是产业体系建设实现了新突破。X 县最为亮眼的成绩,就
是成功构建了以柑橘为主导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特别是 X 国
家现代农业产业园,总投资达到 20 亿元,规划科学、布局合理,
集柑橘分拣、精深加工、交易集散、冷链物流于一体,真正打通
了产业链、提升了价值链、完善了利益链。产业园全面建成达产
后,预计可实现年产值 50 亿元,提供就业岗位超过 1000 个,带
动上万农民增收致富。这种“接二连三”的全产业链发展模式,
不仅提升了农业的整体效益和竞争力,也为我们全市的现代农业
产业园建设树立了标杆、提供了样板。
二是品牌培育和市场开拓取得了新成效。农产品“种得好”,
更要“卖得好”,品牌是关键。X 县在这方面下了很大功夫。X
豆腐乳这块“中华老字号”金字招牌,通过严控产品质量、加大
科技创新、强化品牌宣传,市场影响力不断扩大,成为 X 县农
产品加工业的一张靓丽名片。这启示我们,挖掘和传承好地方特
色农产品的历史文化价值,并与现代市场营销手段相结合,是提
升农产品附加值、拓宽市场的有效路径。
三是为农服务体系改革迈出了新步伐。农业现代化的过程,
也是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不断健全的过程。X 县持续深化基层供
销社改革,推动其回归为农服务的根本宗旨,这一点在 X 供销
合作社得到了充分体现。通过完善服务机制,拓展服务领域,强
化与农民的利益联结,供销社在农资供应、技术推广、产品销售
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有效帮助农户节本增效,破解了
“谁来种地、怎么种好地”的部分难题。这种模式,对于构建新
型农业经营体系、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具有重要的探索
意义。
这些成绩的取得,是 X 县委、县政府团结带领全县人民锐
意进取、扎实工作的结果。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更要善于总
结经验,把这些行之有效的做法固化下来、坚持下去,并不断发
扬光大,从而进一步坚定我们走好现代特色农业发展之路的信心
与决心。
二、认清形势,抢抓机遇,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现代农业的
使命和要求
当前,我们正处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
关键时期。“三农”工作的重心,已经历史性地转向全面推进乡
村振兴。我们必须胸怀“国之大者”,深刻认识到抓好现代农业
发展的极端重要性。
从宏观层面看,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
给,始终是建设农业强国的头等大事。X 县作为农业大县,必须
坚决扛起这一政治责任。要高质量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深入实
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确保粮食播种面积和产量稳定。
同时,要立足市场需求,优化农业生产结构,大力发展生态蔬菜、
优质粮油、特色养殖等产业,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多样化、高品
质农产品的需求。
从产业发展看,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深刻影响和
重塑农业。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与农业的
加速融合,催生了智慧农业、数字农业等新业态新模式。这是挑
战,更是前所未有的机遇。X 县柑橘产业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得
益于抓住了产业发展的窗口期。下一步,更要主动拥抱变化,大
力发展农业领域的新质生产力,强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