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 2025 年公文抄袭专项整治专题研讨会上的
研讨材料
尊敬的主任、各位同事:
大家好。今天,我们根据《关于开展公文抄袭问题专项整治
的实施方案的通知》要求,召开这次专题研讨会,正当其时,十
分必要。刚才,我们共同学习了相关制度规定,相信大家都有了
新的思考和感悟。下面,根据会议安排,我结合自己近期的学习
和思考,围绕“改文风、转作风”这个主题,从个人角度谈三点
不成熟的认识,主要是抛砖引玉,请主任和同志们批评指正。
一、深化思想认识,从政治高度把握改文风转作风的极端重
要性
文风连着党风,折射作风。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改进文风作
出重要指示,强调“文风不是小事”。对于我们档案史志部门而
言,文字工作贯穿于档案征集、管理、编研、宣传等各项业务的
始终,“文”既是我们的工作载体,更是我们的最终产品。一份
文件、一篇史稿、一段展陈文字,不仅是现实工作的指导,更是
存留后世的历史凭证。因此,端正文风,对我们来说具有特殊而
重要的意义。
首先,改进文风是践行“两个维护”的直接体现。文风背后
是思想。无论是学习贯彻《中国共产党重大事项请示报告条例》,
还是执行《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都要求我们在文字表
达上做到精准、规范、严谨。公文的起草、审核、印发,每一
个环节都是政治把关的过程。行文的清晰度、材料的准确度、
逻辑的严密度,直接关系到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能否不折不扣地得
到贯彻执行。一份含糊其词、照搬照抄的公文,不仅会造成工作
上的延误和偏差,从根子上说,更是政治站位不高、责任心不强
的表现。
其次,改进文风是力戒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的内在要求。
中央印发的《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若干规定》明确指向了文
山会海等突出问题。而“假大空长”的不良文风,正是文山会海
的重要推手。一篇几千字的工作总结,有效信息可能只有几百字;
一份层层转发的通知,除了文头和落款,内容几乎原封不动。这
种以形式主义应对形式主义的做法,耗费了大量行政资源,增加
了基层不必要的负担,更损害了机关的公信力和执行力。正如*
县司法局在近期的研讨会上所强调的,“文风问题不仅仅是文字
表达问题,更是思想作风、工作作风的体现”。我们必须清醒地
认识到,不良文风是作风问题的“显性基因”,是必须下大力气
根除的顽瘴痼疾。
最后,改进文风是提升档案史志工作质量的根本保证。《规
范地方党委政策性文件制定工作规定》要求文件内容要“务实管
用”。对我们而言,无论是编纂地方志、撰写党史,还是开发档
案文化产品,其最终目的都是“存史、育人、资政”。如果我们
的研究成果充斥着空洞的理论、缺乏鲜活的史料,或者展览的文
字说明晦涩难懂、缺乏吸引力,那么我们的工作价值就无从谈起。
好的文风,应当是朴实、清新、生动的,能够用群众听得懂的语
言,讲好*的档案故事、历史故事,这才是我们档案史志工作者
应有的文化自信和专业追求。
二、坚持问题导向,深刻检视自身在文风作风方面存在的差
距与不足
对照上级要求和先进单位的做法,结合我们馆的实际情况,
我认为成绩是主要的,但问题同样不容忽视。虽然根据内部工作
统计,我们馆在过去一年中并未发现并正式处理过因“公文抄袭”
而引发的案件或责任事件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高枕无忧。事
实上,在全国范围内,公文抄袭、材料照搬等问题时有发生,一
些单位甚至因此受到严肃处理。这种现象为我们敲响了警钟,促
使我们必须以“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的态度,深入查找
自身可能存在的“亚健康”状态。我个人认为,以下几个方面的
倾向性问题需要引起我们的高度警惕。
第一,存在“思想懒惰、照搬照套”的现象。在撰写一些常
规性、程序性的文件,如年度计划、工作总结、学习心得时,少
数同志满足于当“二传手”和“文印员”。习惯于从网上下载模
板,从上级文件中断章取义,从兄弟单位的材料中“借鉴”思路,
甚至直接复制粘贴往年的内容,仅仅替换一下年份和个别数据。
这种“拿来主义”看似提高了效率,实则回避了深入思考的责任。
这样的文件,往往与我馆的年度重点工作、人员思想动态、业
务发展瓶颈等实际情况相脱节,看似四平八稳,实则言之无物,
缺乏针对性和指导性,也埋下了公文抄袭的巨大风险。
第二,存在“贪大求全、穿靴戴帽”的现象。部分文稿起草
中,存在“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心态。开篇必定是长篇大论
的意义阐述,中间是面面俱到的工作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