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以乡村旅游为龙头带动乡村产业发展情况
的调研报告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首要任务,而旅游产业是乡村地区极
具比较优势和发展潜力的产业领域。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
书记高度重视乡村旅游工作,强调“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要立足
特色资源,坚持科技兴农,因地制宜发展乡村旅游、休闲农业等
新产业新业态”。党中央、国务院将乡村旅游纳入“三农”工作
和乡村振兴战略总体布局之中,历年“中央一号文件”均对乡村
旅游发展作出安排。202X 年 6 月,习近平总书记再次来到青海,
亲自为青海高质量发展擘画重大战略蓝图,提出打造产业“四地”
重大要求,为青海发展生态旅游提供了遵循。今年 6 月份,习近
平总书记第三次到青海视察,对青海认真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
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等方面
作出了重要指示。年初以来,州政协紧紧围绕州委“243”发展
布局和“三个走在前列”的目标要求,将乡村旅游带动乡村产业
发展主题作为协商议政课题。6 月至 7 月份,州政协经济委牵头,
组织州直相关部门负责人、部分经济界委员,先后深入全州摸底
调研,通过召开座谈会、实地调研等形式,对全州乡村旅游带动
乡村产业发展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海北乡村旅游资源类型丰富,自然生态资源、历史人文资源
互补,主题特色突出,具有良好的乡村旅游发展基础。主要体
现在:一是区位优势突出。海北地处青藏高原东北向黄土高原的
过渡带,是我省进疆、入甘的北部重要门户,是全省旅游发展
“一圈三线”战略布局北线的核心地段,更是青甘跨省环线双向
通行的必经之地。州内“三横四纵”道路交通骨架基本形成,国
道 315 线、227 线联通四方,张汶高速、西和高速贯穿州境,是
青海少数“铁、公、机”俱全的地区。二是自然风光聚集。海北
面朝青海湖、背靠祁连山,拥有祁连山、青海湖两个国家公园,
有着“祁连归来不看山,刚察归来不看海”的美誉。境内湿地与
沙漠相连,草原与雪山相映,林海与峡谷相依,孕育了独特的高
原自然风光,是“大美青海”的浓缩版、精华版。三是历史文化
厚重。海北是历史文化、民族传统文化、宗教文化、草原文化等
多元文化的荟萃之地,西王母的传说在这里孕育,丝绸之路南线
从这里穿过,仓央嘉措、王洛宾在这里留下足迹,“两弹一星”
精神在这里传承,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华热藏族服饰”“回
族宴席曲”“ 青海湖祭海”“阿柔逗曲”。四是发展基础坚实。
“中国原子城”“祁连山下好牧场”“碧波荡漾青海湖”“百里油
菜花海”品牌享誉海内外。“甘青环线”“环湖骑行”等精品线路
已负盛名,酒店餐饮、客服导游、营地交通等基础设施初具规模。
海北美丽乡村建设、农牧区人居环境整治、厕所革命等重点工作
走在全省前列。全省 412 个精品旅游景点中,海北境内有 85 个,
位居全省第二,目前已建成 A 级旅游景区 24 家,培育国家级乡
村旅游重点村 5 个、省级乡村旅游重点村 29 个、乡村旅游接待
点 101 家,星级旅游饭店 32 家。
二、主要做法及成效
近年来,我州立足资源禀赋,因地制宜发展乡村旅游,开展
民俗文化、康体养生、美食体验等特色主题活动,乡村旅游重点
村、乡村旅游示范点、旅游民宿、自驾车营地、星级乡村旅游接
待点等一批新兴旅游业态悄然兴起,祁连山生态牧场、天境圣湖
托茂部落景区、蕃域火山温泉酒店等一批网红打卡热地不断涌现,
初步形成了形态多样、模式多元的乡村旅游发展格局,成为了乡
村产业振兴新的“引爆点”。
(一)坚持高位推动,乡村旅游带动乡村产业发展基础不断
夯实。始终坚持把发展旅游作为“一把手”工程,从州级、县级
层面成立全域旅游、5A 级景区、乡村旅游工作领导小组,定期
召开工作推进会、联席会议及领导小组工作会议等,全面部署全
域旅游示范区、5A 级景区创建以及乡村旅游发展等工作任务,
将文化旅游工作全面融入经济、文化、社会、生态建设各个方面,
形成了齐抓共管、上下联动的工作格局。加强顶层设计,在全省
率先颁布实施了《海北藏族自治州全域旅游促进条例》,出台了
《关于促进文旅融合推进“三全”旅游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
《海北州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工作督查监督考核办法》,先
后编制了《海北州全域旅游规划》《海北州乡村旅游发展规划》
《海北州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规划》,各县也相继配套完成乡村
旅游规划及相关专项规划等,及时制定《海北州打造国际生态旅
游目的地三年行动实施方案》,全州旅游发展体系进一步健全完
善。
(二)注重基础建设,乡村旅游带动乡村产业发展水平不断
提升。坚持以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为契机,持续抓好公共厕
所、旅游交通、停车场、标识标牌、安全保障、供水供电等配套
设施建设,将其纳入社会公共服务和市政基础设施规划建设体系,
全力加快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比如海晏县紧抓“交旅融合”
机遇,持续不断提升交通基础设施旅游服务功能,串联起金银滩
原子城景区、文伽牧场、金沙湾风景区等旅游景点,乡村旅游公
路实现了“由线成网、由窄变宽、由通向好”的历史性改变。又
比如 2017 至 2021 年间,全州共完成文化旅游总投资 124.4 亿元,
实施了“两弹一星”理想信念教育学院、祁连阿咪东索景区、达
玉民俗村景区、湟鱼家园景区、照壁山景区、州县两级智慧旅游
数据中心、游客集散中心、旅游厕所等一批重点文化旅游项目,
旅游基础设施持续完善。
(三)加大产业投入,乡村旅游带动乡村产业发展支撑不断
巩固。坚持以打造国家级、省级乡村旅游重点村为基础,引导各
级政策、资金、人才等资源倾斜投入,优化乡村旅游发展环境,
培育壮大乡村旅游产业体系。比如“十三五”期间,累计投入
1015 万元乡村旅游扶贫资金对祁连县八宝镇麻拉河村、门源县
浩门镇煤窑沟村等 45 个村实施了乡村旅游扶贫项目。又比如
2021 年至 2023 年投入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 1200 余
万元,实施乡村旅游项目 13 项,推动形成了乡村旅游民宿、自
驾车营地、星级乡村旅游接待点等一批新兴旅游业态,成功开发
了刺绣、唐卡、祁连玉、皮雕、华瑞藏毯、蜂产品、奶制品等
40 多种文旅产品。
(四)推进文旅融合,乡村旅游带动乡村产业发展内涵不断
丰富。全面推进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青海湖示范区建设,“123”
A 级景区创建全面加速,建成运营环湖北岸特许经营点 6 处、祁
连山国家公园特许经营点 15 处,打造打造露营基地 37 处,特别
是青海湖同宝山、金沙湾露营基地和圣泉湾体验区正在成为新的
网红打卡点。举办王洛宾音乐文化旅游节、青海湖诗歌节、青海
湖赛马交流大会、中国原子城半程马拉松、祁连山之夏交响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