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市教育局专题传达学习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专题会议,主要任务是传达学习刚刚
胜利闭幕的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精
神。这次全会,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6周年之际,也是在
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具有全局
性、历史性意义的重要会议。全会听取和讨论了习近平总书记
受中央政治局委托作的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
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新华社
已于今日受权发布了全会公报高屋建瓴、思想深邃,全面擘画
了我国未来五年乃至更长时期发展的宏伟蓝图,为我们做好当
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各项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我
们教育系统作为党的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好、宣传好、
贯彻好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
治任务。全市教育系统的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教职员
工,必须迅速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全会精神上来,把智慧和力
量凝聚到实现全会确定的各项任务目标上来。下面,根据市委
的统一部署和局党组的研究意见,我讲三点意见。
一、统一思想认识,全面领会全会的精神实质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是我们党在关键历史节点上的一次精
准把舵和科学谋划。全会公报内容博大精深,我们要原原本本
学、融会贯通悟,深刻把握其核心要义与精神实质,切实增强
贯彻落实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和行动自觉。
首先,要深刻认识全会的重大时代背景和深远历史意义。全
会审议通过的“十五五”规划建议,是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
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后的第一个五年规划,它不仅关系到未
来五年的发展,更关系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远
景目标。全会作出的各项决策部署,集中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
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国内外发展大势的深刻洞察和精准把握,充
分彰显了我们党高超的治国理政能力和强烈的历史担当。学习
全会精神,就是要站在这样的历史高度,深刻理解党中央的战
略意图,坚定不移地沿着党中央指引的方向奋勇前进。
其次,要准确把握全会提出的新思想、新论断和新要求。全
会公报强调,必须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道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深化改革开
放,坚持发扬斗争精神。这些重要论断,是对新时代十年伟大
变革宝贵经验的深刻总结,也是“十五五”时期必须牢牢把握
的重大原则。全会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就经济社会发展作
出了一系列重大部署,特别是在推动高质量发展、加快实现高
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全面深化改革、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
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增进
民生福祉、推动绿色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等方面,提出了明
确的目标和任务。这些部署相互联系、有机统一,构成了一个
完整的战略体系,为我们描绘了未来发展的清晰路线图。特别
是,全会公报将“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摆在
了突出位置。这既是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的延续和深
化,也是适应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
的必然要求。对教育领域而言,这意味着我们的改革发展必须
更加注重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要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
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全面提升教育治理的
科学化、精细化、法治化水平。全市教育系统要将学习全会精
神与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
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结合起来,一体学习、一体领
会、一体贯彻,真正做到学深悟透、入脑入心。
再者,要切实将全会精神转化为实际行动和工作成效。统一
思想认识不能仅仅停留在口头上、纸面上,更要落实到具体工
作中。全市教育系统广大干部职工要以全会精神为指引,立足
本职岗位,积极担当作为。在日常教育教学管理、师资队伍建
设、教育资源配置等各项工作中,都要以全会提出的新思想、
新论断和新要求为标准,审视自身工作,查找存在的差距和不
足,制定切实可行的改进措施。通过不断优化工作方法、提升
工作质量,将全会精神转化为推动教育事业发展的强大动
力,确保在教育领域全面贯彻落实全会的各项决策部署,为开
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贡献教育力量 。
二、紧扣教育主责,着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学习贯彻全会精神,关键在于结合实际、推动工作。教育是
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全会对“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
全面部署,为我们教育事业的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注入了强
大动力。我们必须自觉将*市的教育工作置于全国、全省发展大
局中去思考、去谋划、去推进,以教育的高质量发展服务支撑
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
第一,以服务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为目标,构建拔尖创新人
才培养新体系。全会公报将“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
强”作为“十五五”时期的核心任务之一。科技竞争归根到底
是人才竞争,人才培养的根基在教育。我们*市作为*地区重要
的经济中心城市,拥有良好的产业基础和科创资源。教育系统
必须主动作为,勇担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一是要深化
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改革。我们要主动对接*市“十五
五”期间重点发展的*海洋新兴产业、*智能制造、*数字经济等
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推动职业院校、应用型本科高校与头部
企业、科研院所共建产业学院、创新联合体,探索“订单
式”培养、现代学徒制等模式,实现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
链、创新链的精准对接。二是要强化基础学科和前沿领域人才
培养。要从基础教育抓起,加强对学生科学精神、创新意识和
实践能力的培养,探索建立从小学到高中一体化的科技创新人
才贯通培养机制。支持普通高中与高校、科研机构合作,开设
大学先修课程,建设科技创新实验室,为有潜质的学生脱颖而
出创造条件。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