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 9 月 27 日安徽省市遴选笔试真题及解
析(省直卷)
第一题:案例分析题(20分)
材料 1: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先是政策背景,然后
说省委做法,完善群众诉求立即解决机制、常态化访企入村。然
后是各市和省直单位做法做法,构建了“走访——收集问题——
检视作风——推动高质量发展”行动链条。
材料 2:ABCEF 单位的做法。
A 市抓学习教育,开展走一线什么活动,梳理 X 个问题,
市领导、市直、园区领导干部下沉走访,面对面了解情况,解决
问题 X 个。能化解的现场办公解决,不能解决的市委书记提级
办理,召开专题推进会,明确责任人,全力推动办理市领导包办,
牵头化解重要问题。
B 市开展助企帮扶活动,市委市政府领导牵头包保,提级解决,
帮助解决企业问题。
C 市好像是文化赋能,深入挖掘“六尺巷工作法”典故等文
化内涵,然后是一个党建引领做法,实现了矛盾化解到基层治理
升级。
D 市针对留守儿童、工业施工污染一些共性问题,出台了这
三个方面等 13 条文件。
E 市走下去,请上来",听群众意见,请村支书讲课,出台,
优化了政策。
F 市结合主题教育契机,深化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贪腐专
项整治,优化殡葬行业等制度,群众满意度提升至 98%。
问题:全省要召开“为民办实事”作风建设推进总结会会,
各地涌现出了一批特色亮点。假如你是调研组成员,请你写出在
会议上汇报材料的主要做法部分。要求:全面准确,条理清楚,
400 字以内。
“为民办实事”作风建设推进总结会汇报材料(主要做法部分)
(一)党建引领聚合力,精准问需察民情。依托综治中心全
域覆盖优势,推动党员干部下沉,建立群众诉求台账,打造“红
色议事厅”“议事长廊”等协商平台,实现“整改一个问题、完
善一套制度、堵塞一批漏洞”。
(二)数字赋能提效能,服务群众“零跑腿”。深化政务服
务智慧化改革,实现跨省抵押登记远程办理,全省推进“无证明
城市”建设,升级惠企政策“免申即享”模式,提升响应效率。
(三)优化方式显成效,破解民生新难题。深化服务精准度,
市县领导干部带头去基层,注重“当下改”与“长久立”结合,
出台相关制度,解决基层的共性问题,增强群众幸福感和获得感。
(四)多元联动解难题,基层治理见实效。践行新时代“枫
桥经验”,挖掘“六尺巷”等文化内涵,整合部门力量,化解矛
盾纠纷,聚焦“关键小事”,开展专项整治,提供定制化服务,
信访投诉量持续下降。
第二题:案例分析题(35分)
材料 1: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安徽,对安徽提出“三地一区”
发展定位战略要求
省里要召开新闻发布会,让某厅负责整理新兴产业集聚地建
设情况,领导安排张明收集各处室上报的材料,汇报新兴产业聚
集地建设情况
材料 2:简单概述新兴产业聚集地建设基本情况,包括制造
业,服务业一体融合。下一步要培育吸引服务业,加强两业融合
的产业集聚
材料 3:国内生产总值新高;规上工业取得的一系列成果,
战略性新兴产业贡献;在未来产业领域出台法规,全国首批低空
经济示范基地。下一步应该发挥实验室作用,打造示范场景,促
进成果转化
材料 4:传统产业领域,大致就是数字化赋能传统产业。传
统产业下一步要技改,降碳,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
材料 5:传统产业绿色改造,生产线设备更新。下一步要抓
住大规模设备更新机遇,促进设备更新,技术改造,工艺改进等
材料 6:新兴产业培育,龙头企业引领。下一步要培育新兴
产业,促进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
问题 1:请你撰写一篇介绍新兴产业聚集地建设情况的新闻
发言稿。要求:生动,完整,条理清晰,400 字左右,20 分。
安徽新兴产业聚集地建设情况新闻发言稿
各位来宾、媒体朋友们:
大家好!安徽正以创新为笔、产业为墨,加速描绘新兴产业
聚集地建设的壮丽画卷,实现了从能源原材料基地到新兴产业聚
集地的重大转变。
在产业集群培育上,安徽形成多点突破格局。合肥、芜湖
“双核”联动,集聚 7 家整车企业及 1360 余家配套企业,今年
1-8月汽车产量占全国11.3% ;“中华数岛”汇聚华为等领军企业,
签约项目总投资超 3000 亿元,全力打造“智算之城”。同时,新
型显示“屏”步青云,集成电路“芯”光灿烂,光伏储能产业营
收跃居全国第三。
创新生态是发展基石。我们通过“沿途下蛋”机制推动成果
转化,以大兵团协同攻关突破核心技术,讯飞小镇落地 27 个 AI
应用场景,灵璧轴承产业园成长为省级特色集群。
未来,安徽将深化“四链融合”,让新兴产业聚集地成为新
质生产力的重要增长极。
谢谢大家!
问题 2:请你根据下一步推动新兴产业建设的工作重点,拟
出答记者问的参考提纲。要求:思路清晰,条理清楚,300 字左
右,15 分。
各位记者朋友们,下一步我们将持续推动新兴产业建设,重
点方向有以下几个方面:
1.强化创新驱动核心支撑。建立未来产业投入增长机制,聚
焦前沿领域开展“揭榜挂帅”攻关。推动“溯源链、创新链、产
业链”深度融合,筑牢产业发展技术根基。
2.培育集群化发展生态。推动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建设
高标准数字园区与未来产业先导区。梯度培育创新型企业,壮大
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与独角兽企业,打造特色产业集群。
3.深化产业绿色转型。落实制造业绿色低碳发展方案,推动
行业绿色改造,推广新能源汽车等绿色产品。加快新兴产业技术
革新,支持产业高质量出海。
4.拓展场景与制度保障。开展新技术新场景大规模应用示范,
推进低空经济基础设施建设与商业化应